记录思考:杠杆
财富
2024-12-15 14:12
北京
今天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资产价格。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2015年是否应该管理中国股市的伞型账户的投资,同理,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应该有三道融资红线的约束。在一段时期内,有投资者对2015年和2021年的经济政策是不认同的,认为应该遵守市场化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偏行政性的结构性管理政策。如果不采取行政性的结构性政策,那么就演变为两个问题(1)是否管理2015年的股市和2021年的房地产市场,(2)若管理,采取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即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吗。曾经设想过,如果在2015年二季度,监管未对股市采取任何管理政策, 那么很有可能股市会延续上涨一段时间,上证指数存在一定概率超过6124点,或者如当时预期的一样,达到8000点之上,显示为主要指数的估值继续提升。当时,场内融资(杠杆)已经超过2万亿,民间的杠杆融资不同的投资者也有不同的估计,但是多数投资者都估计民间的杠杆融资是超过场内融资的。同样如果在2021年不管理房地产市场,中国房价是有可能延续上涨的,但是考虑到棚改货币化的退坡,供求格局已经改变,到底能够上涨到什么水平是难以估计的,但是在房价上行趋势仍在时,居民部门贷款买房的激励依然是存在的。其机制是容易立即的,一旦投资者预期一个资产价格能够持续上行,那么就会加杠杆,加杠杆本身会继续推动资产价格上行,直至多头的力量衰减。但是纵观最近40年中国经济史和美国经济史,决策者都还是出台了经济政策,中国的政策偏行政与结构,美国政策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领域,2000年美股和2007年美国房地产都是美联储持续加息之后出现了崩溃式调整。中国在2015年和2021年至2022年,都没有采取持续紧缩货币政策的方式来管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资产价格调整之后,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其调整的负向经济冲击。简单来说,假设存在这样一种情景,2015年上证指数超过了12000点,2022年至2030年北京房价继续上行,居民部门继续加杠杆,北京核心区平均房价涨到50万一平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加杠杆的市场有其内生的脆弱性,不管是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或者其他冲击,导致两者开始调整,其调整的节奏大概率都是更为猛烈的。当前,美国、中国、日本都是全球总量排名前5的经济体,且采取的都是信贷凯恩斯主要的发展模式,即主要通过债务来调节收入分配和供需平衡,而不是通过高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和供需平衡。采取信贷凯恩斯主义,就需要面对债务与杠杆问题。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如果货币政策不考虑资产价格,而是盯住劳动力工资与产品价格,那么资产价格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崩溃式的调整,2000年美股,2007年美国房地产,2020年美股,尽管冲击各不相同,但是节奏有其类似性。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双支柱,一个支柱与美国相同,一个是宏观审慎政策,主要是结构性政策——属于中国广义结构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股市调整幅度都没有2000年美股调整的多。但是在2021年之前,中国对房地产没有施行宏观审慎政策,叠加居民部门处于大的长信贷周期的上行阶段,所以,2021年至2024年的中国房地产调整,是对199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上行的长周期调整,体现为第一次出现年度级别的个人房贷余额的绝对水平的下降。债务与杠杆是中性的,是双刃剑,是人性使然,在资产价格上行周期,家庭部门是会加杠杆的,自然,加杠杆的行为会导致资产价格上行的力度较猛,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对经济增长往往具有正向支撑作用,但是加杠杆是有其内在约束的,就是不管如何,最后家庭部门一定会出现一个去杠杆的时期。在这个去杠杆的时期,风险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名义收入快速回落,资产负债表恶化,并且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比如1929年的大萧条引发了大国的冲突,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90年至2000年的日本房地产崩溃式调整,十年换了数个首相。至此,通过上述的思考,我们给大家留三个问题。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在一个虚拟的3A大作经济运行游戏中,我们就是一个虚拟的经济体的最高决策者,(1)出现类似于2000年美股和2015年中国股市那样的股市超级牛市,我们是否选择进行预先的管理,还是等到股市危机之后,再选择救助。(2)在类似于2002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上行和2016年至2021年居民部门猛烈加杠杆买房的时期,房价上涨幅度显著高于名义G DP增速,我们是否要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如果管理,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性的行政性政策,如果选择不管理,出现了类似于1990年日本和2007年房地产,我们所在经济的约束,我们是否有勇气把利率降到零,并且宽财政,救助金融地产两个系统性重要的领域。(3)诸如1990年之后的日本,2007年之后的美国,2021年之后的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大幅调整,房屋新开工都能回落60%之上,如果救助,那在政策技术细节上,降息与宽财政,到底要采取何种节奏,是一次打满,对内大幅通胀,对外大幅贬值,还是一次搞一点点剂量,边走边看。若我们选取一套经济运行(杠杆)的管理方案,那么选择的哲学依据、 理论依据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毕竟任何一套方案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获益,或者即便是总体获益,也是有人受损,有人受益,我们选择让哪个群体获益,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