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个成年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爱康成立减重门诊助力健康享“瘦”
健康
2024-11-21 18:16
北京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除了容易——发福!
我国成年人中
平均每2人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①
研究预测到2030年
超7成我国成年人都将体重超标②
肥胖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③
更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④
肥胖防治已刻不容缓
01
在爱康集团旗下
北京爱康庇利积臣医疗中心举行
仪式上,爱康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爱康减重门诊,首批成立的爱康减重门诊为20余家,在私营体检机构中已率先引入丹麦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的减重药物诺和盈®并于11月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郑州、深圳等地给预约客户开启首针。爱康减重门诊旨在帮助减重人群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安全有效地用药,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同时兼顾多重健康获益。仪式前,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陪同诺和诺德全球及中国高管一行参观了北京爱康庇利积臣医疗中心,随后,双方共同出席爱康减重门诊揭牌仪式,围绕肥胖危机的挑战与应对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由于误解,肥胖被很多人排除在疾病的范畴之外,认为其只是外观上的问题。但实际上,肥胖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张黎刚介绍:“我国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34.3%和16.4%⑤,然而‘错位’的观念使得我国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均不容乐观。”在肥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际,“爱康作为一家以体检为核心业务的健康管理集团,这次成立减重门诊,将以肥胖症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以最新药物治疗为手段,以减重效果的最大化与长期性为目标,帮助患者实现科学健康减重。”张黎刚如是说。在闭幕不久的2024进博会上,爱康作为首批合作伙伴之一与诺和诺德达成合作,在私营体检机构中率先引入诺和盈®,并已陆续在爱康集团旗下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郑州、深圳等地正式开打,张黎刚表示:“爱康每一年为约800万人次进行健康体检,其中,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占比在9%以上,体重指数(BMI)在27与30之间并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占比为15%,合计24%,这些都符合诺和盈®的适应症,也就是每4位爱康的体检用户中就有约1位可以使用诺和盈®进行减重,这将使每年约200万爱康的体检客户受益。”现场,诺和诺德向爱康减重门诊的成立致以祝贺,双方积极探讨推动肥胖症的认知,引入全球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探索健康减重的解决方案,多元化、全方位地为中国肥胖防治工作做出贡献,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减肥体重总是反复、平台期卡了一个月、甚至越减越肥……研究显示,肥胖症患者平均会认真尝试至少4次减重,但是只有11%的患者实现减重5%并保持至少一年⑥。当作为疾病的肥胖很难通过个人意志逆转时,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医疗的帮助。肥胖症的病因复杂,且常合并多种相关疾病,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爱康减重门诊采用临床医生、药师、护士、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运动康复师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模式,并由知名营养减肥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方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减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孟化教授担任专家顾问,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通过多学科理论相互结合,爱康减重门诊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对一的减重管理服务,由主管医生1V1问诊,使用专业医学体测仪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结合客户临床等检测数据,由医疗团队与客户共同协商减重目标,并在全面考虑个体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前提下,为每位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减重管理方案,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营养干预、运动指导等,还会定期追踪和评估患者情况,确保减重过程的安全以及减重效果的持续与稳定。目前,爱康减重门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城市的20余家爱康门诊落地,诺和盈®针剂陆续到货中(具体地址见文末长图),以满足广大客户的健康减重需求。爱康将根据各地需求在更多城市开通减重门诊。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⑦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目前,诺和盈®首批针剂现货已陆续登陆全国20余家爱康减重门诊,且已有多位预约客户完成首针注射。
需要提醒的是,诺和盈®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轻中度、一过性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了安全起见,应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不可以自行用药。在注射该针剂之前,将由爱康减重门诊的专业医生根据客户的减重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身体评估与医疗判断。若符合适应症,主管医生将为其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并开具首批诺和盈®处方;若不符合适应症,爱康减重门诊可制定营养或生活方式减重等其他多学科减重方案,可约诊沟通。①中国政府网: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012/bc4379ddf4324e7f86f05d31cc1c4982.shtml②Sun X,Yan AF,Shi Z,et 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and projected future obesity health burden in China.Obesity(Silver Spring,Md).2022 Sep,30(9): 1724-1751.DOI: 10.1002/oby.23472,PMID:36000246.③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55. DOI:10.12037/YXQY.2021.11-01.⑥CATERSON IAN D., ALFADDA ASSIM A, AUERBACH PERNILLE, et al. Gaps to bridge: Misalignment between perception, reality and actions in obesity[J].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2019,21(8):1914-1924. DOI:10.1111/dom.13752.⑨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⑩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Oct; 28(10):2083-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