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学角度来讲,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包括五大类: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油脂以及盐。谷类是膳食中的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的膳食能量来源,应占总能量50%~65%①。根据加工程度不同,谷物可分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其中,全谷物指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营养价值更高,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近期有研究表明,只需要用全谷物主食替代精制主食,短短6周,就能降低全身炎症水平。2024年9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 Bi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只需要用全谷物替代主食,短短6周,就能降低全身炎症水平②。
图源:Redox Biology
研究人员分析了北京市120名中老年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4岁。通过主食替代比较全谷物和精制谷物对免疫炎症的影响。参与者被随机分2组:全谷物组和精制谷物组。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干预6周后,研究人员对循环炎症细胞因子分析发现:全谷物组的炎症因子平均水平显著低于精制谷物组。进一步分析发现,6周后,全谷物组的丁酸水平显著高于精制谷物组。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后会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可能起到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显示,在不改变整体饮食习惯的情况下,只需用全谷物代替主食,就能明显降低全身炎症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全面梳理了全谷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证据,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很多健康益处③:与低摄入人群比,全谷物高摄入人群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2%;平均每天全谷物的摄入量每增加 30g/d,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8%;当摄入量达到 100g/d时,风险可降低 25%。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010年一项包括10项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和不吃或少吃全谷物(食品)人群相比,每天摄入3份全谷物食品或48~80g全谷物,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对风险可降低21%。全谷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比精制谷物慢,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研究表明,与很少食用全谷物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 48-80 克全谷物可使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 26%。全谷物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物质,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2011年一项包括8项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全谷物摄入水平较高人群和摄入水平较低人群相比,结直肠癌发病相对风险下降21%。全谷物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因此与等量的精制谷物相比更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超重和肥胖的风险。2012年一项包括38项研究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增加全谷物摄入会使13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体重增长风险降低17%。全谷物虽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挑选全谷物、科学食用全谷物才是难题。
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加工食物,很多包装上写着“多种谷物”、“五谷杂粮”、“粗粮”等字样的谷物食品,并不一定都是全谷物食品。辨别全谷物食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看清食品标签,建议选择配料表中第一位是全谷物的食品,如“全麦粉”“黑全麦粉”“全玉米”等字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物和杂豆类,具体食用量需因人而异。刚开始尝试的人群可从少量逐渐增加,因为全谷物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应酌情减少全谷物的摄入量。有些人在吃杂粮的时候,总觉口味清淡,喜欢在里面加点“料”,比如喝各种杂粮粥要放白糖、做杂粮主食馅料加很多油、盐。全谷物食品尽量遵守“三少原则”:少油,少糖,少盐。
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4② doi.org/10.1016/j. redox. 2024.103337, October 2024④ 《天天全谷物,美味健康两不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