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翠轩、沐晴川、桂月云翠园 等 9盘预售公示、登记,列表见文末↓
如今的杭州楼市,在二手市场连着两年多以价换量,新房狂卷品质的大背景下,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但凡有交付又有新房卖的板块,开发商和隔壁项目抢客户,又和周边二手房东抢客户,房东和隔壁小区房东抢客户,银行那头还时不时传来“法拍房”历史低价成交和流拍的“噩耗”;
▲数据来源:CRIC
一场混战,输家是“楼市”整体的行情和价格。8月全城两市合计成交不足一万、二手成交均价在4年之后首次跌破3w/㎡(29991元/㎡,除富阳、临安),61%成交房源3w以下,TOP20小区大半均价2开头,新房除了一只手数的过来的板块,送车位、加装包、开盘让利变相打折。
貌似赢家,觉得低价仿佛能捡漏的购房者,看着此种踩踏行情心里也虚,只能猛杀价,加剧踩踏。
这一切的发生,参与楼市的诸位从今年开始,想必心里多少都萌生出一个可怕的担忧,而且愈发强烈——这次下行,仿佛“没有底”。
感觉何来?症结何在?何去何从?
今日推文便与此有关,下行有底吗?底在哪里?且看供需战争。
▲申花亚运公园©辉
何以有“没有底”的担忧?
有两点,政策无力,经济难局,美元升息,三者同频共振,这是过往从未同时发生的。
第一点,在已经全面宽限购、宽信贷,甚至在部分城市祭出“货币拆迁安置”大招后,还是没有大的起色。
甚至,如今连杭州这种优质城市最后一道槛,外环也开始层层解限价,允许限价板块首开变相让利,这和2015年连续五次降准降息+放开二贷+降贷款利率+拆迁涨价一套组合拳下去,库存出现倒V型消化的记忆截然不同;
几乎可以说,货币政策、住建调控政策,对楼市的刺激已然不大,只能降息托市,指望财政。
第二点,还是以杭州、以2015为例,当楼市遇冷,只要经济基本面还在向上,刚解绑70/90的楼市依然有巨量的改善、大房子需求;
G20+亚运会+地铁3期报批,4期研究,这种城市能级巨大提升配合居民收入稳中有升的进步化为巨大的势能,结合货币政策的放水,一波灌进楼市,预期两年内就扭转甚至开始发疯。
经济不好,指望财政输血,财政反而捉襟见肘,大卖地供应过大,造成踩踏,不卖地,上下游一众就业和体制内工资就是难局,借新还旧的抵押物都少了。
财政+货币双失效,撞上了第三点,美联储持续的加息不降。
这一点,让经历完疫情后的中国社会,在急需补助的复苏阶段大量流动的海外资本回流,FDI连续下跌,截至9月4日,就连我国企业未结汇美元的总数达到3000亿到6000亿美元的水平(from摩根大通评估),躺在海外没回来。
这三年,逆周期调节的空间极为狭窄,为保汇率难以跟进大降息,直到当地时间9.18,美联储50个基点降息终于落地,大量资本有望回流,加之央行很可能的跟进降息,对国内资本市场释放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无论如何,在上述三点的持续作用下,今年较去年最大的变化:从居民部门扩散,如今企业部门的信贷也开始大量收缩。
▲from国家统计局
内部需求的持续收缩让企业部门再也挺不下去,PPI已经29个月同比下跌,这让高企的M2放水想放进实体企业变成M1都难,社融刨除借新还旧甚至是负的;
▲数据来源:wind
于是这个夏天罕见的出现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甚至长期比短期倒挂的情况,央行竟然主动下场,变相“做空”国债,警告各个商业银行不要让钱在金融系统空转。
企业的收缩、减产单比居民部门收缩、不买房多存钱影响更深,这意味着无数人的就业、收入的倒退,大家逛逛街很容易感受到企业生意好不好做。
收入在跌、作为最大头的房子资产价格在跌,再看一圈出过政策能出政策的,大眼瞪小眼,预期下滑当然是没有尽头的。
怎么办?中央财政上杠杆维持住债务规模,这也是“本文标题”的文眼所在。
当企业不扩张、居民存钱、收入下降,深陷通缩螺旋,顶层背债干预经济,向全社会及未来借钱,投到哪里?
▲数据来源:wind
是给供应端,还是需求侧?
如果还是供,发特别国债、专项债,以及类似5月的3000亿再贷款收储新房做长租保障型住房,现实证明了收益率根本算不来;
以临安举例,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以整幢作为基本收购单位,同时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70㎡;二是需搭配一定比例的车位,房源待售车位数量满足配比条件,即60㎡(含)以下的每套按0.6个车位比例配置,60㎡以上的每套按1.0个车位比例配置。
一栋楼为单位,单套全70平米以下的小区,这是2024年能做的商品房吗?典型萝卜坑的反向应用,笔者也早就写过(新政如雨,重视风险 | 房叔说899),因为地方早就知道,如此收储的收益率根本算不过来,索性模糊掉。
再比如年初说的“三大工程”,当中就有许多平急两用改造,列出项目清单一看就知道全是长期收益甚至没有收益,在全国大部分高铁、高速路长期都没收益的前提下,还去投基建...对提振经济的边际效应已然极差,只是稳个贷款规模和就业罢了。
至于企业部门,除了一些新质生产力以外,大部分的收缩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简直是在呐喊:我们不要借钱扩产!
▲数据来源:wind
这种思路,就像一个人因为不下雨快要渴死了,给它的帮助是批一笔贷款,给他团队去山里勘探地下水,再花几年钻口井,让他的后人世代都不用看天喝水。
有没有可能,当下不给他水,他没后代了?
▲©pixabay
如果是需,换言之,给居民、企业减负,让他们生活喘口气,让效率性社会向公平、保障性社会踏出一步。
8月的CPI数据很好的说明了这点,除了食品,只有医疗和教育是今年多个月波动最小几乎持平的项目了,这很好地说明了居民把不多的现金流花在刚需的心态。
此时许多读者会跳出来“专家”视角,不能给居民钱,养懒汉,还会让他们存钱,竹篮打水一场空。
开年时笔者也部分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将钱投入企业端间接稳住居民收入对稳住大局会更有效,但此一时彼一时,企业已经用脚投票了;
何况,“专家”大概是认为会给每个人发10w,花不完存回去还能买辆车开滴滴,一个月能发二百就谢天谢地了,居民可以拿来对冲下上涨的食品价格,在“啊,这肉好贵,放回去算了算了”、“电影票好贵,算了在家找盗版”的时候推一把。
多买一个包子、多吃一顿夜宵、多看一场电影、医保多了多做一次体检,点点滴滴的需求汇集起来,相应的供应才有意义。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漕运不灵,改稻为桑?
供需之争,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的底色和未来的一次大跨越,楼市本次的兴衰,甚至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增量的周期变化,而是质和模式是否转变。
喜欢读经济学的小伙伴大概都听过一个知名的故事:
距今200年不到,古典经济学派一直认为,市场有其自身的调节机制,政府只是该做好配套,不该过度干预,尽管经济危机来临,但长期看,市场会走出周期。
凯恩斯却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这被后世的大政府国家奉为经济调控的圭臬。
政府和市场的争辩,放到今时今日快被脱光了限制的政策市,视看还在向供应端、长期基建、过剩产能不断注资的调控,以及回到2017奔向2016的房价,笔者不禁深省——
这八年前的开始,是经济不行,用凯恩斯主义救市?还是“凯恩斯”玩多了,方有今日之局?
下行的底,绝不在给楼市提供多少,而在给你我赚的到、需得起、借得动时,清晰可见。
文/一叶 编辑/一叶
截图/摘自网络、已标明出处,若涉及侵权联系删除
楼盘名 | 面积 | |||
丁桥 | 上城金茂府 | 188-232 | 47074 | 20 |
钱塘 | 潮映望月府 | 139-169 | 27465 | 84 |
楼盘名 | 面积 | |||
宁围 | 98-139 | 26500 | 144 | |
富春 | 山水燕庐 | 137-212 | 25168 | 9.25 |
下沙 | 102-138 | 30927 | 9.25 | |
仁和 | 启航城 | 96-109 | 19971 | 9.25 |
闲林 | 雍贤山庐 | 109-126 | 19394 | 9.25 |
市北 | 98-118 | 32004 | 9.25 | |
临平 | 璀璨映澜 | 99-114 | 25888 | 9.25 |
2024杭州楼盘图(9月版) |
请扫描添加上方微信获取地图大图 |
9.23 | |
9.21 | |
9.20 | |
9.19 | |
9.18 | |
9.17 | |
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