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想,寒假怎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
如果像以前一样,每天共读群里发了文案和共读内容以及要求,我只是简单地转发一下到班级群,这很简单。
但是,我无法掌控孩子们做了没有,做得怎么样?尤其在假期里更不好掌控。
到底该怎样才能更有效呢?
我们先从寒假共读流程说起,报名后家长需要自己买书,随着共读书一起来的还有导读单。共读开始,老师在群里发每天共读要求和文案,孩子读书完成导读单。
每本书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交流课,也就是老师上的导读课,目的在于让孩子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引导学生爱上读书,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最后一次阅读都是交流活动、测评课,目的在于检测孩子对整本书阅读的掌握情况,也给孩子的阅读做一次小奖励,完成测评题,孩子们会获得相应的电子版荣誉证书。
导读单上的题目相对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不会超过三项内容。我大致看了下,这次的导读单设计很新颖,侧重于“读写做”这三方面。
每天内容两个板块不固定,有时候是“朗读有方法”“阅读我知道”,有时候是“写出我想象”“画出我想象”,最后一个“我摘抄我收获”每天都有,我理解为,每天阅读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可以摘抄词句,可以写收获、感想,可长可短,不必设限。
看了导读课设计思路,我才明白,导读单上的设计都是依据课标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的。
二年级下册学业质量第一学段有关论述要求: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第一学段有关论述要求: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除了这个导读单之外,我想做得更细致一点。让阅读走得更扎实些,不仅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宽视野,更让阅读为教学服务。
大人读书也是一样,哪怕你读得再详细,如果没有问题,过后还是记不住。相反,如果读一章节,再根据这一章提出相关问题,要想知道答案,一定会再去反复读书,从书找寻找。我把这叫做以问促读,以思促读。
根据平时做试卷阅读理解题的样子每天列出相应的习题,读后完成,效果一定比单纯只读书要好。
每日习题五道左右,由易到难,根据内容选择题型,一般包括基础字词、近反义词、数量词、仿写句子(段落)、简单问答和拓展。不一定都有,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取舍。
先做个铺垫,明天开始共读,做个习题试试,如果不好,第二本书共读就放弃,另寻他法。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绝对的可行办法,阅读的路上一边读一边摸索吧,希望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