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第19古诗二首、20雾在哪里、21雪孩子,共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和一个语文园地七。
早读先读语文书后面三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然后背诵古诗、日积月累,齐诵第20、21课课文,这几项小班长完成。
过课后题和重点知识点我来带着复习。
古诗、日积月累背诵分组进行,一个个检查太耽误时间,两个小组齐背,三次过完,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检测出谁不会。还好,全部过关。
接下来是课文的重点知识点和课后题。这两项都是用提问的形式进行的,提优辅差带中间,统筹兼顾。简单的学困生回答,难度大一点的优秀生回答,学困生重复。
对于20课课后题,“无论……还是……都……”的句子仿写,由于讲课时做得扎实,复习起来很顺手。21课的句子仿写也得心应手,学生顺利过关。
唯一有困难的是19课的课后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两句诗的意思,讲课时我没有让学生写下来,只是一带而过,复习时就有了困难。
看来真的是在哪里用力都不会白费。复习,就是查漏补缺。于是,我带着他们读了两遍,又让他们自己读了三遍。然后再提问,先优等生,再中等生,最后学困生。这样等到最后学困生回答的时候已经学了不下十遍了,句子意思听也该听会了。
本来想着让他们自己创作,用故事的形式加想象写写这首诗的,时间不允许,又错过了。
然后是语文园地七,着重强调了展示台的易错字。还是练习少,仍有出错。我就不信,跟吃饭一样,天天让他们吃,一天三次、多次,他们还会记不住。
语文课上,想检查默写古诗情况。这次我改变了让他们先抄写再默写的顺序。我先在黑板上把重点易错的字一个个讲,结构、笔画,甚至用加加减减熟字的方法让他们记忆。比如:“恐”就记作“工凡心”。
我这么忙,口、手并用,孩子们的手当然也不能闲着。我用粉笔写,嘴巴说,他们在桌子上空写笔顺,眼睛看着,嘴里念着,手上写着,怎么也该记住了吧。
随后,我分发默写纸,开始默写古诗。这一次效果果然好一点,一半以上全部正确。课堂上不能再留时间默写了,剩下的交给小组长课间完成,自己只需要记着督促提醒就行。
最后讲了昨天写的课堂练习的测试题。看拼音写词语,我说:答案我写黑板上,你们对照一下,不让你们一个个来写了。我故意写错,就看他们有没有认真看。
刚写一个,孩子就喊“啊?不是吧,错了。”
“老师故意的。”有孩子脱口而出。这都被他们看穿了。我装傻,“我怎么错了?”然后有孩子指出:“战士”的“士”下面横短,不能写长;“晴朗”的“晴”左边是“日”不是“目”;“展现”的“展”左边不能多写一撇。嘿,原来我再三强调的话,让他们用来教我了。这下,词语总该记住了吧。
该说不说,有时候故意装傻,故意出错,让他们教我,他们的优越感会增强,自信心会增强,最主要的,你讲了无数遍他们也记不住的,就这么轻松学会了。那我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反思】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因为意料之外的事占去了一半精力。
本来按照计划,应该能够顺利完成。今天学校有活动,第20课的课后拓展就没能去做,终究是个遗憾。
大概是我想做的太多,而时间又太少吧。最后阶段,还是要分清主次,依次进行。这两天还是要好好想想,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复习任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