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本书,二年级上册课文包括语文园地里出现的句子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反问句改陈述句,二是比喻句、拟人句,三是补充句子把句子写具体,四是根据词语写句子。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第一次反问句出现在12课《坐井观天》里: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第二次出现在14课《我要的是葫芦》里: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两个句子都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因为孩子年纪还小,初次接触反问句,所以课后题中只是简单要求会换种说法表达: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但要让学生会改变句子,换个说法就要记住:一是去掉疑问词,二是问号换句号,三是“还”要改成“不”。
例如: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
这件事我能不知道吗?
这件事我知道。
天亮了还用开灯吗?
天亮了不用开灯。
二、比喻句、拟人句
①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最常用的比喻词就是“像、好像、是、犹如、成了”。
课本出现在第9课《黄山奇石》: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学生要会用“……像……”“……真像……”说话。
比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长长的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②拟人句
拟人句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但没有比喻词,直接写人特有的行为动作。
例如第7课《妈妈睡了》: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
仿写拟人句:
小草向我们点头,风儿向我们招手。
夜深了,月亮和星星都睡了。
三、补充句子
在第11课《葡萄沟》课后题中有个补充句子的练习,要求根据样子仿写句子。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仿写: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 ),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第一句要求补充的是总结,第二句要求补充的是具体描写,这几个句子共同点就是先概括,再列举,最后总述。了解了格式,仿写也就不成问题。
四、根据词语写句子
这个在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中都有体现,比如第4课《曹冲称象》中的“才”“到底”,《一封信》中的“一边……一边……”语文园地一中的“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还有《雪孩子》课后题中的扩写: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意在使学生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除了这几种之外,还可以扩展“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连词成句和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以及句子排序和标点使用。
做了一张句子专项练习,检查复习情况。低年级孩子专注力弱,说得多了还是有用的,不定哪一回就听到耳朵里了。标点说得不多,所以出错就多一点。连词成句,总是忘记写完句子后加标点。
附上句子练习,需要自取。
一线教师,带班复习同时总结一下,手机拍照,不会别的操作,不当之处,还请海涵,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