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校
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开办过一次史无前例的男女同校。公元119年,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邓绥,招了5岁以上的王亲贵胄子女近80名,“开府邸,教学经书,躬自监试”。
邓皇后就是那位曾引导蔡伦改进(所谓的发明)造纸术,任用张衡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的女政治家。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是她主政下编纂的。
男女同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仅此一次。即便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传说里,也是女扮男装才得以同窗的。
西方首开男女同校,是18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招收了4名女生。之后被西方各大学效仿,1920年才在美国成为制度。
现在男女同校大家习以为常了,可从前非常稀奇。
即使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小时候上小学和中学时,虽是男女同桌,还非常流行划三八线。
可想而知,过去男女授受不亲,大多数女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的时代,能上女校就非常非常不错了。
女子中学
南京中学的四大名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和中华中学,这些老校的校名都是变来变去的。以其中的中华中学为例,该校是1899年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创办的,可算得百年名校。
马林原名威廉·爱德华·麦克林,Williams Edward Macklin。他1886年来到南京,先是建了基督医院,即后来的鼓楼医院。又在城南繁华地段花市大街(现中华路瞻园路到长乐路的一段)建了一座礼拜堂和一所义学馆。
1899年,马林在教会资助下,在义学馆基础上创办了中华中学的前身“基督中学”,位于中华路344号(现考棚小学址)。只招收男生。
1926年,“基督中学”更名为“爱群中学”。同年,又在该校对面的中华路369号创办了“明育女中”,专招女生。
1929年,民国政府见两校规模都小,设备简陋,将两校合并,各取原校名中的一个字命名为“育群中学”。不过一校两区,男子部和女子部仍各位原址,因而不算真正意义的男女同校。
我国护理专业的奠基人,全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1936年就毕业于育群中学的女子部。
日本入侵南京沦陷时,育群中学出去躲难。1940年,中华路许家巷内又建了一所私立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收为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
著名女电影演员,原八一影厂的厂长王晓棠,1948年曾在此就读。
那时的二女中是后来的梅园中学,三女中是现六十七中,四女中是现南京人民中学,五女中是现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六女中后来并入南京九中。
育群中学在中华路369号复校后,仍设男子部,女子部,以及小学部。
南京解放后,1951年育群中学的女子部将一女中收进来,合并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育群的男生被分流到附近的一中和三中,遂成纯女校。
1968年,南京一女中更名为“南京市东方红中学”,至此成了真正的男女同校。一度还曾为南京棉毛纺织厂的厂办校。
1983年,学校才按所在的中华路更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沿用至今。
该校女中时代翻篇了,不过在1987年从这所学校走出了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女院士,现任东南大学校长黄如。
2011年,现在中华中学的老地方只留初中部,高中部搬到了河西。
女大学生
中国的男女同校,是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的。但在1913年开始实施时,只放宽到10岁以下的初等小学。之后虽有个别私立学校开禁,但公立学校仍旧男女分校。
真正的男女同校是五四运动后才松动的。
在北极阁上建造了我国第一个近现代国家气象台的竺可桢先生说道:
“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惟此首创。”
此赞语是指1920年8位女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该校后来组建为东南大学,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后来又分化为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十几个院校。著名物理学女科学家吴健雄就是30年代在这里读大学的。
竺老1918年结婚,夫人张侠魂是毕业于上海神州女校的大才女。2019年竺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当然非常支持男女同校。
这8位女生能和男生一样成为本科生,有赖于陶行知在1919年12月提出的法案。他有名言“教育是立国之本”,并且说“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女性的教育”。
当年计划招女生180名,结果只招到了8人,后来又接受了50多名不给学分的旁听生。不过,这也算石破天惊的大事了!当时社会上“男女大防”的阻力还是相当大的,一时难以全面打破。很多有身份的大人物,包括教育家和实业家张謇,都担心男女生坐在一起上课可能有伤风化,会生出娃娃来。
上世纪,囿于保守势力,世界范围内普遍的是办没有男生的女学。
1898年,经元善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之后全国各地兴起女学之风。
1915年,教会在南京创办了金陵女子大学(现址为南师大)。首届毕业的5位学生,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生。
其中一位吴贻芳,1928年取代老外成为该校校长。主要原因是国内知识界对基督教的文化渗透不满,掀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
到现在,全国妇联还掌管着一所中华女子学院。
恢复女校
解放后,全国的女校陆陆续续改为男女同校。不知为何,近年来各地恢复女校成风。南京就恢复了大学、中学和中专各一。
大学
中国第一所女子高校金陵女子大学,几经改名成为男女同校的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在校内又恢复成立了金陵女子学院。
中学
原南京四女中,1968年改为男女同校的人民中学。前身是1887年的美国传教士沙德纳女士创立的学堂,1902年定名为汇文女子中学。
2015年突然又恢复为“汇文女子中学”,是目前南京唯一的女子中学。
中专
莫愁路419号的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为1884年教会办的明德女子书院,辛亥革命后更名为私立明德女子中学。解放后改名为南京市第五女子中学。1968年男女合校为南京市第三十六中学。1986年又恢复女校,定名为“南京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
1989年,南京市幼儿师范并入……一个大门上挂几块牌子,有高职,有中专。
到底是男女合校好,还是分校好?两种不同意见都有,我是拎不清。我想只要不是传授《女诫》《女德》《孝女经》之类糟粕就行。大概也就比普通学校多学点女工、家政、刺绣、舞蹈、形体之类吧。
不过,在原址上改来改去不如新建了。比如有人问,你爸爸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说是某某女校不尴尬吗?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原创不易,关注和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本专栏从2023年每周食普和生活各发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