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区95:药科大之初

文化   2024-10-31 13:16   江苏  

南京药学院曾与附近的邮电学院(现邮电大学)和化工学院(现工业大学),合称三小,属于南京高校中的第三世界。当年我也没想上这所从未听说过的学校,我的志向是理工科。药学院来招生的是位曾获跳伞冠军的体育老师,劝我说药学院属于理科。尤其是他说课程中有高数,正搔到我的痒处,就这样把我忽悠进来的。其实我一直不安心……过去是不能选跳专业的。

没想到后来这所不大的学校一跃成了“中字号”的一流院校。

当然,也出过许可馨个别败类!

零点起步

药科大首任校长是孟目的

他有好几个第一。

  • 1925年从英国留学毕业后归国,是英国皇家药科学会第一位中国会员;

  • 第一任药科大的校长和药剂学教授;

  • 第一批参与编纂《中华药典》,“药典”名词就是他建议定名的;

  • 首次在国内合成生产抗菌消炎药磺胺,支援抗战;

  • 抗战胜利后他负责接收日伪药厂,亲自担任改造后的上海第一制药厂厂长;

  • 利用回北京和老家河北期间,赴张家口帮助晋察冀解放区筹办药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接见;

  • 首任新中国中央药品检验所所长,即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前身;

  • 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主要制定者之一;

  • 创办了《药学通报》(现名《中国药学杂志》)和《中药通报》(现名《中国中药杂志》)。

孟目的回国后深感国内药学人才极度缺乏,医院药房里普遍没有专业人员,连初级的药剂士都配不到,用药质量更令人十分担忧。他上下呼号,奔波于当时民国的教育部和卫生署之间,联合同仁据理力争。终于在1936年获准由他负责筹建了国立药专,首届27名学生。最早是利用南京白下路一所银行旧址,之后又多方呼吁获得经费,在现童家巷(原三塘湾)建校。抗战期间学校辗转迁往重庆。1939年他因营救并协助进步学生去延安,被免除校长职务。

正直的中国人都能看出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鼠目寸光要取消国立药专,遭到几位药学界前辈的上书恳请,终于迁回南京重建。

解放前夕,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反对迁校台湾,并组织师生员工保护财产,迎接新中国的曙光。

1950年6月,学校改称华东药学专科学校,南京籍的生药学家管光地担任校长。名曰“专科”,实际从一开始建校就是四年制本科。

1952年院系调整,济南的齐鲁大学药学系和苏州的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11月16日正式定名华东药学院,这一天被定为药科大的校庆日。

1956年学校更名为南京药学院,一叫就是整30年。

1986年10月改名为中国药科大学,总书记胡耀邦为校门题字。有人说是一步登天,实际该校一直是部属院校,本来就通天。只是因为国内普遍存在重医轻药的错误观念,药学院校不得不保持了低调。如今下辖10个院部系,25个本科专业和5个高职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众多。

2020年药科大建立了一所荣誉学院“孟目的学院”。

孟目的学院的院长在上课

老的老师

一聊药科大的老教授,最让人记得的是刘国杰(1915-2006),山东益都人。

刘氏三兄弟,刘国杰教授(1915-2006)和大哥刘国华教授(1908-1990)均在药科大,都是齐鲁大学过来的。弟刘国相教授(1919-1988)1850年去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任放射科主任。

刘国杰教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1950年在美国获得药剂学硕士学位后,婉拒了导师的挽留回国。同行船上载满着后来在新中国各条战线赫赫有名的人物,一路上高唱抗战时期的爱国歌曲。他们中甚至有人学位都不要了,赶着回国效力。刘老的儿子和儿媳,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

他比较健谈,我们有幸经常听他的讲座。他有时会在大街小巷转悠找煎饼。80年代以前南京是很难见到煎饼踪影的,就是现在也很少有真正的山东煎饼。

兄长刘国华教授则性格迥异,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谈。他办公桌上有个自制的木阅书架,我看了很感兴趣就素描下来,打算日后仿制,一直到画稿丢了也没做成。现在网上有了各种各样的同类物品,但都不如他老人家设计的好。有人在50年代听他打开过话匣子,说自己设计的木箱很科学,如果都采用他的样式,每年全国的药品包装箱可节约多少多少方木料!

还有一位晚一代的刘国卿教授(1933-2007),是药理学专家,黑龙江人,与两位山东籍药剂学教授不是一家人。他博学强记,讲课风趣,条理清晰,顺口溜一套一套的,学生们都爱听。学校大门外经常有人抱着狗来找他看病。那年头没有宠物医院,刘教授多年来解剖动物,可能也成半个兽医了。

大家最感兴趣的老师莫过于叶三多教授(1899—1980)。他大腹便便,是因为肚子里同时装有甚多的学问和故事。叶老是生药学专家,主教药用植物学,通晓法、英、德、日、俄等多国文字。抗美援朝时期,他率先在反法西斯细菌战声明上签名,并带头捐献飞机大炮。他讲药用植物学绪论,一节课就只随便说一两棵树,从植物分类、拉丁学名、化学成分到提取方法,再从枝叶、树皮一直讲到树根侃侃而谈。我们进校他已患严重尿血症不能上课,但对任何同学的请教都有求必应绝不含糊。他若兴趣上来,可以跟你从海洋到喜马拉雅山,聊个不停。药学院的师生好像没有北京院校那么容易走极端,文革期间同学们照样邀请“学术权威”参加活动。叶教授很乐意参与,每至必西装革履,打好领带,与当时流行的中山装格格不入。问他为什么月工资300多元那么高?答曰:“没有本事共产党能给我这么多钱吗!

还有彭司勋、徐国钧、廖清江、安登魁、赵守训、闵知大……等等教授,都令人记忆深刻。比如徐老,他也是国内生药学(即药材学)专家,首编中文版的《生药学》教材,是中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我有次好奇溜达到生药实验室时,见他在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植物残迹做鉴定。

还有位大家熟悉的药剂学教授屠锡德,几次随我们班校外实践,我和他睡上下铺。有人来信向他咨询,无论老幼他都必当及时回复不拖延。他也有请教别人的时候,每次都在信封里给对方夹一张8分钱邮票!

这些老师的演讲都很棒,上课没见看讲稿的,板书也了得!进入21世纪,科大也是最早开展教学网评的,口才不好还真不行!

看一看现在的药大,新生代的老师越来越棒了……我的留校同学也有荣膺中科院院士的。


2021年3月,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5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排名跨入全球前1‰(万分之五),位列全球第34位、国内高校第1位。

动口动手

不仅理论基础,药科大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建校初期,校长孟目的就非常强调实验操作,此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我有一次生病住院一周,回校后任教老师找来,没让我补听理论课,但要求必须跟着其他班级补上缺的2次实验课!

所以我毕业后,能被某医学院校借调,担起化学、生理、药理、生化等几个教研室的年轻老师和实验员的实验基本操作的培训工作!日后还为新建的药学专业学校多次建立化学和药剂实验室。到了这时候,我才真正开始热爱起药学事业!

药大新实验楼

入学前我曾在无线电修理部干过,对一般电子产品稍有了解。入学的第一年,有一堂物理学实验课是装配水质测量仪。我自行改动了线路的偏流电阻,灵敏度提升了2个数量级,老师得知后立刻让我做本年级实验的验收员。因为这批产品合格后要赠送给乡村卫生院的。

在校期间经常帮一些讲师、助教修个半导体收音机,偶尔也被某些教研室老师请去修一下分析仪器。其实这些仪器的毛病并不大,多半是简单的线路问题。还好没碰到复杂故障,否则没有电子仪器和工具,我还真束手无策。

不管怎么样,在药大的老师眼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是特长生!(右图:本人在实验室制备去离子水)

药大学生还要到外地上山采药,识别药用植物。学校本身也有个药用植物园基地,1958年建立的,离校园18里路,在北郊燕子矶的晓庄师范附近,周围很荒凉。每届学生要住过去学习体验至少一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给长春花拔草,草比苗还高,首先要听老师讲解识别药材和杂草准确后再干活。那种植物很金贵,一吨原药材提取出抗癌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等才几克。

那时郊外的夜空格外星斗清朗,胆小的同学不敢出门怕有野兽。2009年植物园迁至江宁现址。以前的植物园是纯配合教学和科研的,现在新校区的园,具有了园林性质,增加了观赏和约会功能。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谢谢阅读

原创不易,关注和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本专栏从2023年每周食普和生活各发1期。

卧竹轩
人类不能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既不要视而不见,也不可过度索取。从事临床药学和教学几十年,也曾在多家食品企业兼职。食与药都和健康紧密相连,吃要吃个明白。对食物的态度,可以窥见一个人兴趣的广泛程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