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区84: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

文化   2024-08-15 13:41   江苏  

2019年12月出台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28个历史风貌区,其中有“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

说起大油坊巷,可能很多南京本地人也不熟悉,但一说“小西湖”知道的人就多了。其实作为“历史风貌区”,它俩是一回事。几年前这个街区还默默无闻。之所以叫不同名称,是因为这里的街巷拆来改去,住宅门牌也打乱了……

大油坊巷


位于南京老城的东南部,北起长乐路,南至马道街,内秦淮河东段的东岸,属于门东地区,与信府河(街名)隔秦淮河相望。具体位置在武定桥与朱雀桥之间。

大油坊巷因油坊命名。我最早知道有这个地方,还是2013年的一场大火。

沈万三家的







2013年6月,堆草巷15号院落因电路老化突然起火,10户人家全被烧光。当时媒体一报道,我才知道有这么个街区。

城南有好多地名跟富商沈万三扯上关系。据说沈万三的故居在马道街5、7、9号,现在是秦淮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这里曾有他家的马场,马蹄久踏而成道,故名。

失火的堆草巷,就在旁边相连,无疑曾是他家堆放喂马的草料场了。过去马道街没这么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东边的半边营、小心桥合并进来了。

看看现在的地图,与大油坊巷相连的,以及周边的好几条街巷都说是沈万三家的。比如箍桶巷、木匠营,说是沈老板开的。油坊巷的东边,原先有条宰猪巷,也说是沈万三家的宰猪场。不过这些都是传说,说书的喜欢扯名人。沈万三有点钱不假,但不可能做的那么强大,甚至把中华门也说成是沈万三建的,戏说的过头了……

不过这条大油坊巷确实没人说是沈万三家的油作坊。六朝和唐宋时期这一片叫翔鸾坊,因此处有座翔鸾庙。明代秦淮名胜有三坊,指的是糟坊油坊玉壶坊。糟坊在现长乐路北的琵琶小区。玉壶坊在东关头附近,后更名钓鱼巷。油坊就是这里。

老城南本来就是商业圈,明代从武定桥下来沿着秦淮河边,一条巷子里有王姓油坊行、吕姓鞭炮行,马姓香烛行、陈姓茶叶行四大商行。因王姓油坊最大,故更名油坊巷

清代此巷内有座德庆庵,曾称德庆巷,南段曾名堆金桥。

清代又在巷东侧开了条支巷,曰小油坊巷,原油坊巷则升位为大油坊巷。明朝时曾在大、小油坊巷交汇处给一女子建了一座清节堂,旌褒她为抗倭而牺牲的丈夫守节。1994年拆建时,小油坊巷并入“小西湖”了。

令片区出名的,正是这“小西湖”。

历史风貌区







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也称小西湖片区。该片北近夫子庙,南靠老门东,西邻内秦淮河,东以箍桶巷为界。

风貌区不包括小西湖小学以北地块,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处、历史建筑7处、历史街巷8条、传统院落30余处、古井7处等,以及传统音乐、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油坊巷南头可以望见大报恩寺塔。

走出大油坊巷就是马道街,对面为膺福街,路口即古“长乐渡”,旁边是新建的朱雀桥

全片的核心是位于堆草巷29号的小西湖小学,是一所创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的百年老校。初名"普育堂",曾改名翔鸾庙小学、马道街小学分校、南京市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等,1949年启用现名。

城西也有个“小西湖”,即乌龙潭。这里的“小西湖”则是明正德年间的戏曲家徐霖的私家花园“快园”。省昆剧院常演的《绣襦记》就是他的作品。园内有塘,设几处楼台亭阁,显得几分景致,徐霖自许为“小西湖”,湖畔即称“西湖里”。相传明武宗,即那位游龙戏凤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两次南巡皆入住快园。他在此钓鱼时不小心滑落水中,有人戏称小西湖为“浴龙池”。

清末小西湖开始荒芜。1970年代初水面尚剩不过200平米的小塘,但仍可见芦苇菱角,听蛙声阵阵。居民在池塘四周辟几亩菜地,种了不少菊花脑、苋菜、蚕豆等菜蔬,池水正好用来浇灌。随着人口增加,居住越来越紧张,全部填平改作了民居,“湖”便消失了。2023年底又动了念头开始小西湖小学东面动工,打算重建一个400平米的新“湖”,并在此复活翔鸾坊

翔鸾坊相当于西湖里。被赵匡胤诱杀的南唐名将卢绛,曾在此地睡梦中梦到白衣美女唱《菩萨蛮》,此处便曰“感梦处”。

明朝名士姚元白曾在此建过“市隐园”,史可法和秦淮八艳之顾横波曾先后在此居住过。这里还有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侍卫长傅尧成故居……。晚明著名文人顾起元的金陵方志《客座赘语》,取材于斯甚多。比如他说这一带“多嬉靡而淫惰”,描述这里的娱乐业、旅馆业颇为兴盛,是加强版红灯区。

小西湖东北角是近代中国美术片创始人万氏兄弟住过的房子。动画片《大闹天宫》,就是出自于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这三兄弟之手。

螺蛳壳里做道场







去逛老门东看到的都是原居民搬走后的仿古商业街,而小西湖这里才能看到一些真正留下来的住家。

小西湖街巷曾经是与现代城市格格不入的老旧棚户区。街巷狭窄的连一辆摩托车正常骑行都困难,一旦失火消防车也很难进去。有人出馊主意,建议为这里专门配微型消防单车。

这里大部分是外来户,邻里之间并不都十分和谐。恩格斯说过,拥挤之下产生不了道德。明代顾起元的眼里,南京城南一带“市魁驵侩,千百嘈其中,故其小人多攫攘而浮竞”。他的意思是这一带人口稠密、商业繁华、熙熙攘攘,原住民不多但市井气息浓厚。

这边的院子里空间也很小,很多是单室户。户与户之间用木板隔开,不仅邻居家的讲话,连小便声也能听到。有人为了自家里清爽,把杂物堆在室外。邻里之间常因公共空间而争执,火药味比较浓,关系紧张。当然也有好处,谁家做了一桌好菜,香味可从街头飘到巷尾,大家共享。

既要保留一些老房子,又要出新面貌,这里的改造可比推倒重来的老门东难多了。在一批有识之士的执着坚守、精心呵护和无私奉献下,2015年立项,2017年出台方案,定位为“微更新”。酝酿调研时间很长,但真正实施起来很快。2021年3月施工,当年的8月就全部结束。经过微更新,守护住了老城区的烟火气与文化味。

片区原有在籍住民810户,搬离了408户,近一半选择了留下。选择留下来的老居民,与新居民和文艺商户共存的院落,形成了“共生院”。很多老居民说,片区改造后样样都是新的,但住进去处处能找到原来的感觉。

经过有机整合过的屋院,外走车马喧闹,内坐桐台静好,乐享与街区“共生”的新生活。

尤其是地处小西湖东南角,位于马道街、箍桶巷路口的“花间堂·朱雀里”项目,荣获2023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

九根“拴马石”立在园内也算一景,估计这可能是学北方的,南方一般是镶嵌在墙上。

不过这片区的门牌比较乱,同一小块区域,堆草巷、油坊巷、小西湖、箍桶巷、马道街等门牌相互穿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可难为快递外卖了。

搜地图时发现,江北的浦口东门也有个油坊巷,有机会去看看。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谢谢阅读

原创不易,关注和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本专栏从2023年每周食普和生活各发1期。

卧竹轩
人类不能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既不要视而不见,也不可过度索取。从事临床药学和教学几十年,也曾在多家食品企业兼职。食与药都和健康紧密相连,吃要吃个明白。对食物的态度,可以窥见一个人兴趣的广泛程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