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街道,只有商户、大户及祠堂的门前设招牌、字号或堂号牌匾,普通住户除了贴对联和门神,很少有标识。清代晚期才出现了纸质的“门牌”,但那根本不能上墙,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
进入民国,才开始编挂门牌,之后各地陆续多次更换。谁要是收藏一块老门牌,老值钱了。
现在不光是家家户户有门牌,大街和小巷也有路牌,楼还有楼牌,都属于市政公共设施。
路牌
路牌的正式名为交通“路名牌”,又名指路牌、道路指示牌。设在公共的交通十字、丁字路口,帮助行人以及过往车辆识别位置和方向。
全世界系统性地给城市街道命名,起始于19世纪的英国伦敦,是邮递员促成的。可以想象,在此之前的邮件投递有多么困难!
以前各地的路名牌乱糟糟的,南京市就不下7种格式。设置路名牌的主体单位,有民政部门,也有建设部门,甚至还有区政府也设。其中有的通过路牌投广告来增加收入。
为了迎接2014年首届青奥会,2011年南京市开始整顿路名牌。整顿后路牌一律不许带广告,道路同侧设路牌间距为500米左右。
大小
路名牌按照国标GB17733-2008 《地名 标志》设置,但式样各地可参考制定。南京的式样划分了大中小三个类型。
路幅≥16米,为A型路名牌;
路幅7~16米之间,为B型路名牌;
路幅<7米,为C型路名牌。
A型和B型都是立在地上,所不同的是牌子的大小和立柱高低。C型主要是钉于墙体上,离地约3米。回头大家街上看看,是不是这样?
颜色
南京的路名牌颜色遵循国标,底色为“东西蓝,南北绿”,都是白字。包括折角不超过45°的斜路。
斜路折角正好在45°左右,或者曲折弯曲的道路,统一采用蓝色。我住的峨嵋岭是L形的,南北段是绿牌,东西段是蓝牌。
不知外地是不是也这样?比如首都北京就不按国标,自定“东西白,南北绿”,白底红字和绿底白字。昆明市还有一些白底黑字和红底白字的路牌。
北京的路名牌
街道上方挂的指路牌,蓝色底用于指示交叉路口,棕色底表示旅游区及景点。
路牌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千万不能马虎。
90年代南京的主要路口还安装过监测噪音的分贝仪,不少年轻人路过好奇,故意对着它喊叫。
瑕疵
2011年全市更换了30792块路名牌。这么大的工作量难免出现差错,有的是责任心没尽到,有的是水平不够。
挑刺的市民共找出33处,其中较大错误的19处。
有的路牌把方向标反,比如玄武区杨将军巷的路牌“东-西”反了。
有的是拼音错误,错得很南京。如湖南(lan)路、灵谷寺(shi)、延龄巷(xian)、百(bei)子亭。同一条路的2块牌子,一块写的是“黄埔路”,另一块却是“黄浦路”。如今网络上使用错别字成为时尚,当年纠正这些错误时,反而有网友却直呼遗憾。
历史上,南京很多地名就是被“南京味儿”带的“将错就错”了。比如“尧化门”原来叫“姚坊门”;“胥家大塘”叫成了“西家大塘”;“府后岗”成了“傅厚岗”;“卖糕桥”成了“迈皋桥”;“皮市街”变成了“评事街”……叫着叫着地名就变了。最知名的是罗寺转弯→螺丝转弯。
2020年秦淮区的江宁路上,还曾出现过有两块路牌,竟然非常亲热地“脸对脸”相距约二十公分。
也有路牌乱装的。
江宁区还出现过奇葩路牌,位于草坪中央,不知何指☞。
现在有的路段又出现了新南京味的指示路牌。
门牌
过去门牌也是五花八门,现在简单了,一律为蓝底白字,大小尺寸和材质也有规定。而且门牌,以及路牌、楼牌都带二维码,手机一扫就可进电子地图。
南京一共换过几代门牌说不清楚,我只知道最后一次是2017年,就是这次带上二维码的。
牌分单双号,1949年南京公安局就规定,左侧为单号,右侧为双号。东西街道从东头起编号,南北街道从南头起编号。比如我家所在的峨嵋岭带拐弯,南北段长,东西段短,就从南端编号。
“门牌”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密码,见证了老街老房的变迁,储存着当时的邮政体系、街巷布局等多种信息。有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高松,从1995年起到2022年,共收藏了近3000块南京的老门牌,几乎遍及整个老南京城。他虽为异乡人,却还是南京城市记忆的发起者。
现在的一些道路、小区,在改造出新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肌理,门牌号越来越乱。
有的号空缺了,有的号合并一处了。还有的号不够用了加上了-1、-2……
再加上很多临街住宅或商户不愿挂门牌,给寻找地址带来很大不便。
20世纪50年代,当年南京建康路的“1号”是一座装修美观的公共厕所,其正面墙上写着“001”。所以在南京,以致在国内很大范围内,人们就把去厕所叫“上一号”!
南京对1号的指示还是挺认真的。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原创不易,关注和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本专栏从2023年每周食普和生活各发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