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力】“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优化路径研究

文摘   2024-12-22 19:44   辽宁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育人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社团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三全育人”与社团育人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素素养的教育理念,高校做好社团育人工作,有助于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然而,在推动学生社团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首先,很多社团缺乏指导老师,导致社团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影响活动质量和效果。其次,大学生参与社团积极性较低,尽管许多高校都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但由部分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导致许多同学对社团的参与兴趣逐年下降。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探索优化高校社团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强化学校对社团的整体领导,明确全过程育人目标

学校应明确社团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确保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学校通过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升社团活动的内涵和影响力,使社团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首先要打造特色品牌社团,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学科优势等,打造一批具有校园特色的品牌社团,形成有影响力的社团文化,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其次,要增强社团凝聚力,学校应通过组织定期的社团交流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促进社团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提升社团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学校应塑造正向社团文化,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鼓励社团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行为,营造校园积极、活跃的氛围。


第二、建立高校全员社团制,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高校全员社团制是指在大学中实行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即鼓励所有在校学生和老师参与社团活动,并将社团作为学生课余生活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平台。

(1)教师全员参与社团建设。教师在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倡导每位教师创办社团,将有助于教师资源的高效利用,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

(2)学生全员加入社团。每个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加入至少一个社团,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社团,社团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类、兴趣类、文化类、志愿服务类等。

(3)调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育人主体,构建特色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制度建设、打造品牌社团。比如某老师擅长指导创新创业类比赛,可以定期开展相应培训,指导比赛也可以以社团为载体。承担项目课题也可以带学生一起加入,指导科研型比赛也可以优先选用社团内的学生。


第三、多主体协同,强化全方位育人效果

在高校社团中要实施多主体协同,通过各方主体的合作、协调与资源共享,提升社团的管理效率、活动质量和影响力。高校社团主体通常包括学校和院系社团、外部合作伙伴(如企业、社会组织、校友等)、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企业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讲座资源、场地等外部资源。高校社团可与志愿者团队、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活动或专业讲座。各主体定期沟通,确保各方了解社团活动的计划、进展及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月度例会等方式进行沟通。也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线上平台(如社团管理系统、共享文档平台)用于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活动公告等,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及时流通。此外还可以建立任务分工与合作框架,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例如,社团成员负责具体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校内外合作方提供资源支持。还可以实施跨社团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社团的联合,形成更大规模的协同效应。


总之,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通过优化高校社团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才能真正做到“三全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王旭,渤海大学辅导员,二级心理咨询师,专利代理师。

李禹,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

📮投稿信箱:xinyangxingluren@163.com


文字来源:王   旭   李   禹

排版编辑:顾英贤

责任编辑:孙洪静

责任审核:孙洪静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在线
专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生涯成长平台,引领青年师生讲信仰、聊生涯、论能力、读大学,共同做好人生规划,汇集一线思政工作者的真知卓见 ——辽宁“信仰行路人”思政工作团队荣誉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