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有幸参与了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工作,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和进步,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辛,走进农村,无助、无奈的时候很多,我是渤海大学的一名辅导员,记得2018年5月刚驻村的那段时间里,很多人见到我都问:“能带多少钱来?能带多少致富项目?即没钱,又不能投资,一个大学老师到农村来做什么?”
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农村,我能做什么?
我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在我的努力争取下,村里修了篮球场,假期,看着孩子们能在村里打篮球,我也很欣慰。刚驻村时找到学院的教授、博士为村里高考的学生免费做志愿填报咨询,在他们上大学后,建立村里大学生微信群,做他们的校外辅导员,看着他们找到了人生方向,我很欣慰。
我做了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我坚持写了40多万字的日志和驻村服务体会,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村里的孩子们,心里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诗,题目《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想想这些农村的孩子,多像诗中描写的“苔”呀!没有大城市中的条件,多少人都是在逆境中执著的开放,但是却把自己最美的最朴实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我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今年,我有幸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让我吃惊的是,曾和我一起战斗过的好兄弟,已经建了21座无土栽培蓝莓大棚,产品销售到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奋斗。在这里,我看到了农村经济的壮大发展,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也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崭新面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总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了别人,而第一书记的存在能像火柴棍一样,或者是火柴盒外层的纸,轻轻一划,就燃气了村民心中的希望,燃气村民的智慧和力量,燃气村民奋斗新时代的火苗,照亮了大家前进的道路,这也许就是驻村辅导员的使命。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作者简介
康新昌,渤海大学副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 锦州市黑山县太和镇刘二金村第一书记。
文字来源|康新昌
排版编辑丨许金雨
责任编辑|宋一
责任审核|孙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