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搞里头:辅导员在寝室矛盾中的关键大招!

文摘   2024-10-06 19:01   中国  


曾经我是会遇到学生寝室矛盾敏感焦虑的老师,自从引入了智慧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反而会让我生出了价值感,甚至开始期待能有缘分享同学们更多的故事。

责任加身的大学生是有智慧的,俗语说:能承担多大责任,便有多大成就。

毛姆说过: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辅导员善于在解决寝室矛盾时“把责任搞里头”,绝对算一大招。

一个遇到寝室矛盾的女孩,在暑假之前就跟辅导员打电话苦诉自己在寝室的遭遇,恳求学校可以给更换宿舍。原因左右不过“作息时间差异引起不满”“沟通不畅引起隔阂”“小团体意识侵犯她人隐私”日积月累便也觉得每天的相见都是折磨了。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缘分来了,又到了我摩拳擦掌的时候,宿舍是大学生矛盾聚集地,客观而乐观的走进学生,一起分享不同的世界。

开学第一周一顿神忙,周二快下班收到了学生的信息“导员您好,我想问下您还记得我想换寝室这个事嘛”,怎么会忘记,不过这次联系学生有个新变化,她怕学校不给调换寝室,自己在墙上找到了同命相连可以互换的姐妹,虽然不同专业也不同辅导员,经验提示我,我的工作沟通范围要扩大了。我们约了周三下午见面聊,带上了这个可以互换的同学。曾经我是会遇到学生寝室矛盾敏感焦虑的老师,自从引入了智慧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反而会让我生出了价值感,甚至开始期待能有缘分享同学们更多的故事。

No.1

人是主观的,情绪的发泄是矛盾引流的前提,也是责任厘清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是主观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情绪的小奴隶。在很融洽的氛围中我按照逻辑拉入了四个话题。大学寝室的人际关系有这么多机会可以沟通缓和,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二是在你看来你们寝室的三个人跟新室友能合得来不;三是开学这两天跟自己的每个室友都达成一致了没,他们可以接受新室友么;四是新生活的开启从共同认可的协议开始应该也没问题吧。

两位同学打开话匣子大展身脚,将消极情绪一股脑抛出,都说了自己寝室的痛点,说着说着就暴露了自己和对方的弱点,就是不屑或者懒于沟通,当然我没有否定他们沟通的能力,只是客观的感受着他们的小遗憾。回忆着原来的生活,预想着未来的寝室生活,两位同学看到现实后做出了判断。发泄了情绪,自愿接受了新任务,小大人们带着责任开工了。

No.2

意识对客观世界改造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反省是责任心的代名词。

在马克思的精神世界里是这样界定人类的:人作为主体会把外部世界当做对象并进行对象化活动,同时还把自身当做对象,进行研究和创作,生成一种新的主主关系。让子弹多飞一会的效果是引起双方的反思。“我是否可以适应对方寝室”“我以前这些事没做好”“我还得重新开始”“万一寝室不愿意来签协议如何整”......原来研究自己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当说到同寝室会用小红书留言指桑骂槐时,我的学生表情迟疑,说了一句“我们寝室关系还算单纯,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在第三个问题是否愿意接受新室友中,我的学生提到寝室长一直没怎么发表观点,我引导她引起重视,许多不声不气的同学往往是问题解决的最大障碍,还指导她沟通的具体话术。第四个问题中,需要她们找新寝室成员一起到辅导员这签协议时,从开始说没问题到想想后说回去做下努力,我顺道提示了下一步沟通的话术。两位同学一直头脑风暴着,意识的强大作用指引着他们何去何从。挑起责任,心照幽微,筑起成长之基。

No.3

事件发生发展经历了否定与否定的规律的运行总会迎来转机,履责必有收获。

希望就在转角。哲学化的生活是大学生们的日常,万事万物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质量互变规律还是否定之否定规律都不曾缺席,用过的弓就有飞出去的箭。短短20分钟的深入谈话后,我们三人达成一致,约定我做好汇报工作,他们做好寝室同学工作。

学生们的变化也是令我格外欣喜,当天我就做好了沟通和汇报工作,周四的早晨我就收到了学生的工作成果:学生打算不换寝室了,是不用换寝室了。

学生想开了当天半夜就发了信息,我是第二天早晨开始替他们开心的。我回想学生经历了什么。也许是她打工经历,也许是导员的经验分享和指导,更也许是听了对面寝室的实际情况,发生转折的也许是四个人的夜谈,林林总总基本这个过程就是她们责任内化和履责的过程,她还没有告诉我换寝事件发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我相信天长日久我肯定有缘分可以知晓。不管如何,都感恩学生勇于承担和自我成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研究,被人们成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当辅导员的每天柴米油盐的感受大学生们的酸甜苦辣,我们要感恩这种父母都会缺席的机缘,这是我们的90%。提出话题不伤自尊、引导交流不打断、沟通问题有逻辑、发现问题轻点处触反思、引入自我经验要真诚、善于做情境导师、善于换位思考是根本,还有更重要的是把责任搞里头。

孩子们的就交给他们了,本事大着呢!

1

第一作者:李娜,就职于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第二作者:臧楠,就职于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文字来源:李娜,臧楠

图片来源:李娜,臧楠

排版编辑:李可心

责任编辑:孙洪静

责任审核:孙洪静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在线
专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生涯成长平台,引领青年师生讲信仰、聊生涯、论能力、读大学,共同做好人生规划,汇集一线思政工作者的真知卓见 ——辽宁“信仰行路人”思政工作团队荣誉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