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很难得的机会去趟北科大开会,在与两个学院进行内部交流座谈时,几位年轻的同仁抛出了很有趣也很现实的问题,作为“远来的客”,我们也研讨碰撞了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体会分享了一些建议。但会后总感觉现场交流的“不深刻、不尽兴”,这几个问题的的确确和我们的职业选择发展,学生的教育成长密切相关,还真值得细细琢磨一番。下面的“抛砖引玉”,还期待引起共鸣、得到专家大咖的指点。
“躺平”是一种状态、心态、姿态的描述,当然也是一部分人选择的生活形式,但对于有梦想和追求的青年人而言,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最美的年华,应该成就最好的自己。青年人选择“躺平”,关键是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还与自身的行动能力、抵御风险挫折能力、外在环境影响、虚拟空间的“即时满足感”等有关,我们要持续增强教育,关键是帮助这部分同学树立明确的目标并积极为之行动,引导他们明确利用大学时光学习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用身边人的奋斗故事影响带动更多人,用现实环境的激励对冲虚拟空间的影响,“动起来”才是关键。学生干部理应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是“关键少数”,这部分同学存在“躺平”显然是不能被接受了。要注重把牢“入口关”,设定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依托具体量化的过程“知人善任”,保证才位相配;持续重视“培养关”,形成导向清晰的培养周期,从制度篇、心灵篇、技能篇、论坛篇、拓展篇、提升篇等环节逐渐引导并固化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干部进一步明确“我是谁,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不能忽视“出口关”,培养的学生干部切忌不要“一刀切”,要建立持久有效的奖惩评定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评判导向,一定不能放任所谓“躺平”、履职不力的学生干部,在教育引导无效的情况下仍然在团队中“摸鱼”,那样将产生极其负面的连带效应。总之,学生干部是展示培养成果的重要“窗口”,敞开的窗子应该呈现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景致。
我算是“资深”辅导员,在学工一线工作近14年。曾几何时,我秉持着一种简单且朴素的“与学生交朋友”的想法,与所带的学生关系相处的也算融洽、综合口碑也算理想,但的的确确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各类表奖评定时,一些所谓“关系不错”的学生骨干来为自己争取,虽然我坚持了评定的原则和要求,符合条件获评的满意而归,不符合条件落选的则满腹牢骚,但我自己也一度产生困惑,“毕竟我们关系挺好的啊,他会不会对我改变了评价”、“究竟应该与学生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直到某一日,我与省内知名“大咖”交流时,他的建议让我深思良久。面对我的困惑,他在倾听了我的分析后,很平静的给出了一句回复“制度是用来干嘛的”。这句话宛如一记重拳,敲醒了我。对啊,41号令、43号令清晰界定了师生的权益和关系,交朋友固然没有错,但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在面对关键选择时是否会被干扰或影响,即使哪怕是有一丁点的摇摆和偏差,对于整体而言又如何保证“一碗水平端,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对于其他符合条件却不善交流的同学是否有失公允,教育者的细微疏忽都可能影响到被教育者的价值观形成和观点判断。真实的情况是,那阵子我反复琢磨这句话,也在记忆存储中反复筛选、判定每个片段的准确性,情感是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的。正因为这样,我结合各方面制度整合推出了学生奖助评定量化管理办法,让数据说话,让所有评定经过班级评议表决,排除人为干扰和情感裹挟。当标准制度清晰立在那的时候,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反而更自然、舒畅,他们通过与老师交流理清问题思路、争取锻炼机会、主动对标精进,我们也可以轻松应对各种问题、为全体同学营造公正、阳关、向上的竞争氛围,“亲、清”的育人环境让教育的过程更加精准有效。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引领学生的目标所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好满足预期目标,理论宣讲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很喜欢理论宣讲,也很热衷理论宣讲,在特定的时间、围绕既定的主题、通过实际案例和现实比较并灵活选取一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跟着你的节奏走,从能听、爱听,到逐渐听进去、有共鸣,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对于教育者是一种历练和考验,对于被教育者是一种收获和沉淀,双向奔赴一定可以“1+1>2”。而如何才能让理论宣讲的过程更有意思、有效果,除了技巧层面的东西以外,讲授的内容才是关键所在。对于学生们而言,信息获取多元、年龄属性好动、网络诱导明显,是否能够让他们坐下来听讲是原则问题,他们坐下来后是否能够听讲则是技术问题。实践无数次证明,要将理论教育融入进鲜活的故事当中,正所谓“三分理论,七分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多维因素的叠加,会让宣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术语”拼凑,而是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有趣鲜活的情节,这样的讲授更容易引人入胜。当然,故事的选取最好是亲身经历或是详细了解过的,以此保证情感流露更加顺畅自然,内容阐述不至于出现“低级”瑕疵或纰漏,比如依托参与乡村振兴引导同学们增强抵御挫折和问题应变能力,通过长津湖、水门桥战役场景的描述引导同学们知悉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通过到不同地域开展家访的真实感受(注意保护隐私)引导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发奋图强。我们准备的越充分、分享阐述的故事案例越精彩,对于学生接受的深度和广度就越有利,毕竟听进去才是教育的前提。
「READING」
上述3个关注点只是思考的一小部分,但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篇大文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其中关键的参与对象,教育环境、场景、语境、心境等因素都会对预期教育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不能弱化人的作用、不能忽视情感的干扰、不能虚化内容的选取,真正让教育的过程由单项说教转向双向互动、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持中,“躺平”的青年也会“卷起”,青春的印迹也才更有意义。这方面,我还需要继续下一番功夫...
「READING」
作者:曹桐赫,辽宁科技大学辅导员,“信仰行路人”思政工作团队成员。
文字来源:曹桐赫
排版编辑:王明浩
责任编辑:孙洪静
责任审核:孙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