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董浩叔叔给80、90后“回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30年后的回信,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大家尘封已久的情感时光胶囊,那些关于纯真、梦想与信任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大风车吱呀之扭扭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 ...”,脑海里清晰浮现的熟悉旋律,我这个“长大了的孩子”内心满是动容。董浩叔叔的声音与形象,瞬间将我拽回儿时守在电视机前的美好时光,那是一段被温暖与纯真包裹的岁月。当他重新读起当年小朋友的信时,我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怀揣着小烦恼与大梦想,渴望被倾听,这让我意识到,成长路上的那些心声,从未被时光掩埋。从孩子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变中,我更理解了这份回应的珍贵,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深处对真诚交流的渴望,也让我明白,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关注、理解与陪伴,永远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而这,也正是教育中最动人且不可或缺的部分。
董浩叔叔,那是我们儿时岁月里最亲切的存在。在那个时候,《大风车》的旋律是放学后最期待的召唤,而董浩叔叔就像一位神奇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个充满奇幻与美好的世界。那些日子里,小小的我们怀着无比纯粹的信任,把心底的秘密、烦恼与憧憬,小心翼翼地折叠进信纸,寄往那个充满希望的远方。时光悠悠,转瞬即逝,当董浩叔叔的回信穿越岁月而来,仿若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点亮了心底深处那早已蒙尘的角落。那一刻,我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守在电视机前的孩子,满心都是被珍视的欢喜。那些曾经以为早已消散在成长路上的纯真情感,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涌回,原来,童年的记忆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柔软、最坚韧的部分。
如今,身为80、90后的我们,已步入生活的主战场,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重量。社会的竞争如汹涌浪潮,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工作的压力如肩头山石,永无止境的任务与挑战让人喘不过气;家庭的责任亦如细密织网,将我们的身心紧紧缠绕。在董浩叔叔视频的评论区,那些满含疲惫与无奈的倾诉,也在拉扯着大家的心弦。“董浩叔叔,我太累了”,“长大一点也不好玩”,这一声声透着孩子撒娇般的“控诉”,是我们这代人在成长路上的挣扎与迷茫。经济上的拮据、职业发展的瓶颈、人生目标的迷茫等等,就像是一场场艰难的战役,让很多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渐渐迷失了曾经的那份无畏与快乐,只剩下满心的疲惫与沧桑。
董浩叔叔的回信,就像是在这喧嚣尘世中的一片暂时让人“回归”的宁静港湾。他以岁月沉淀的智慧,洞察着我们这代人的艰辛与不易。“弯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上坡路一定是累的”,“在自己的时区里,没有迟到的概念,不要因为别人交卷,就匆匆忙忙地乱写答案”,这些话语如同一盏盏暖灯,驱散了心头的阴霾,让我们在迷茫中重新尝试寻得适合自己的方向。他不仅仅是在安慰,更是在深刻地诠释成长的真谛,赋予我们勇敢前行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我们铸就了一把坚韧的剑,鼓励我们斩断困境的枷锁,坚守内心的信念,在风雨兼程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怀揣希望,砥砺奋进。
董浩叔叔的回信互动,跨越了30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代际对话与心灵沟通。这一过程不仅传递了那份跨越岁月的温暖与关怀,更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与意义,为高校育人工作上提供了新的思考,再一次擦亮了内心深处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如同曾经的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也在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绊绊。我们渴望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者,像董浩叔叔曾经陪伴我们一样,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聆听那些未说出口的烦恼与困惑,用耐心与爱心,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大学这个人生的重要驿站里,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的温暖。
以情为基,辅导员要筑牢情感根基。我们常常强调理论的灌输与知识的传授,但容易忽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董浩叔叔的回信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先触动学生的心灵,建立起情感的纽带,才能使思政教育的种子真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当学生们在辅导员身上感受到真诚的关怀、理解与尊重时,他们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我们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情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都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在他们面对人生的风雨时,为他们撑起一把伞,引导他们能心怀阳光,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榜样示范,辅导员要引领青年成长。辅导员是学生最亲近、最直接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价值取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榜样身份,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力量,如优秀学生党员、奖学金获得者、志愿者标兵等,通过举办榜样事迹分享会、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理想信念。
回应关切,辅导员要精准思政。视频中,80、90后们在评论区倾诉着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与困惑,董浩叔叔的回信则是对这些关切问题的一一回应。这种互动模式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精准思政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复杂社会现象的困扰,他们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精准把握他们的痛点与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一对一谈心谈话、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他们在学业、就业、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时空对话,辅导员要传承创新。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用好跨越时空的对话,如红色故事、英雄事迹、传统美德等,让学生在时光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网络思政阵地、社会实践服务、课程思政协同等有效路径,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和需求,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
董浩叔叔的回信,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育人的意义与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够带着这份感动与启迪,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用心去书写与学生们的故事,用爱去浇灌他们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们的陪伴和引导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向着未来,勇敢飞翔。
作者简介 PROFILE
李佩耀
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信仰行路人”思政工作团队成员,曾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辅导员联盟首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九届辽宁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
📮投稿信箱:xinyangxingluren@163.com
文字来源:李佩耀
排版编辑:梁 菲
责任编辑:孙洪静
责任审核:孙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