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收入的不只是上市公司

文摘   2024-08-21 03:34   新西兰  


之前文章提到过,今年上半年全国两本账的财政赤字已经为历史次高——

遗憾的是,实际赤字可能更高,因为收入部分可能依然存在着虚增。


证据1

经济观察报的走访调研发现,即使在经济较好的东部,部分地方的数字依然掺水高达75%——名义收入6亿中实际只有1.5亿。

证据2

机构的数据整理表明,上半年城投拿地金额占比同比提升8.24个百分点至38%,更有部分地区年中单月拿地占比超过50%

此前202210月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明令“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后,城投托底拿地行为受到了监管。

但显然现金流压力倒逼地方“忽略”了这个监管。

证据3

各地发布最新的财政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区通过“各种手段”虚增财政收入。

当然,相比虚增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虚的实增收入”。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地方为了满足财政需求,提高非税收入(比如罚没、垄断收益)等的征收力度,造成对实体经济的挤出,虽然看上去一次性收益提高,但酿成了长期的负成本效应。

结合之前周天勇关于多年土地财政对城镇居民、农民现金流的巨额转出(对消费-实体的巨大伤害),不得不让人反思,多年来为了躲避“累进直接税”的出台,情愿挫伤长期财政动力,真的好吗?

忽视供求押注出口,结果让别的经济体“趁机”征关税,不是一种财政的“流失”吗?


无人扛鼎

随便聊聊被“睡”的一生

从2015股灾到近三年房灾

公积金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迟迟不降息,美联储是不是还有底牌未出?

这招比降首付还狠,人们会入坑吗?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