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算算宏观付息压力

文摘   2024-09-02 12:37   新西兰  

粗算了下,截至2023年,广义宏观债务余额大概在140万亿(不含政金债等),主要包括30万亿的国债+40万亿的地方债(一般债+专项债)+70万亿的城投有息债务——

(注意标普的城投有息债务仅计算了3170个样本,实际更多)

对应的应付债务利息,国债和地方债务合计不到2万亿,比较难算的是城投有息债务,如果我们按照5%的利率来估(因为非标利率很高,而银行、债券比较低),那么大体有个3.5万亿。

则广义利息支出可能一年在5.5万亿左右。

而去年的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为28.75万亿,则推出利息支出约占两本账收入的20%

这个比例其实挺高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趋势看,两本账收入的税基能力在下行(其中土地收入下降更快,已经到了要靠非税收入撑一撑台面的地步)——

而广义债务又在不断攀升(即使在化债约束下,毕竟财政有大额赤字客观存在需要填补)——

也就意味着,如果利率不在一年内大幅下行,付息压力/两本账收入的占比还会继续抬高。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认为中债利率应该不断探底的原因(即:基本面不好-税收承压-赤字加大-债务本金扩张-利率下行)。

当然央妈从系统性风险角度,是会做适度预期管理,以免汇率过大波动。但这也仅是擦屁股,问题的根源不是它能掌控的。

回到现金流角度,一年两本账收入28.75万亿,现在有5.5万亿要付息(暂不考虑还本,因为本金基本为借新还旧),还要补贴社保2.5万亿(要命的是这个补贴额随着老龄化也会每年不断增加)——

再加上广义财政供养员工的劳动报酬(2021年近10万亿/年)——

这三大项已经占据了两本账收入的60%之多。(分母的真实性其实也有待验证)

剩余的不到40%要支应国防、科技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等多项民生支出,自然就举步维艰。

所以如果你留意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字眼不断出现——

这都是现金流压力倒逼的。

社保双轨制也受到了空前关注的压力(转自林采宜)——

并不是双轨制消失了,只是“真的负担不了”了。

这个现金流问题目测在未来的几年里都会一直萦绕在经济结构之上,左右着各项政策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管道出台。

宏观无论从GDP角度出发(拉动投资),还是从现金流角度出发(创造税收,只不过是脱离有效需求的税收),确实都会更偏向于生产供给端注入资源,而非需求端。因为这样更加容易掌控。

它的弊端就是顾得了当下的宏观,但顾不了微观——也就顾不了长期经济中枢。

要想修复这条中枢,就得一边增税(资产)、一边减税(劳动);一边大砍臃肿的体系(A轨支出)、一边鼓励民智的积极创新(B轨收入)。

不然的话,顺着这张表——

我们可以想象宏观债务“被动”不断扩大(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和GDP缺口)——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帮耶伦大忙了。


看了报告,知道为啥居民就业&收入上不去了

核心资产一直不是房子,而是......

终于,上海顶不住也开始搞房票了

随便聊聊被“睡”的一生

从2015股灾到近三年房灾

公积金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