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与利润

文摘   2024-08-20 05:36   新西兰  

小故事来了。

有这么两家公司,做着一样的产品,业务规模也近似。一个在甲村,一个在乙村。

由于宏观环境的波动,近两年,两家公司的管理层,都明显感受到了业绩的压力。

他们都意识到,增量市场已经结束,接下去是拼刺刀的存量博弈。

怎么博弈呢?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价——本来一件商品卖300,现在降到200,以此吸引本来买竞品的目标客户来自己这里购买。

但降价策略的弊端是没啥门槛,你降了,对方也会降。于是两者又僵持住了。

降价的下限是利润率。

当降价导致利润率几乎接近盈亏平衡点时,理论上是不会亏本去卖的。

在甲村的公司开会想办法,有人提出降成本,腾出利润空间,再降价。

怎么降成本?

由于机器设备都是沉没成本,最容易的压降对象就是人工薪资(或延长劳动时间)。

大家一咬牙,就这么办了。

在乙村的公司也在开会想办法,也有人提出优化人力成本,但法务提醒管理层,乙村的劳动法执行很健全,还有工会制约,所以不能走这条路。

想来想去,只能去找村长,要补贴,这样也腾出了利润空间,再降价。

虽然两家公司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博弈又再一次僵持住。

并且他们发现,市场对于他们的降价有了“期待惯性”,再加上降低工资和财政补贴(挤出效应)本质上都削弱了市场的购买力,所以存量博弈变成缩量博弈。

连卖方券商也没法给他们“编”出好的远景,没有基本面,也没有故事,两家公司的估值连跌不止,这导致大股东“提前套现”的冲动加强,资本市场恶性循环。

两个村长当然洞悉一切,发文严查大股东套现,并鼓励大家多分红,但显然这与大股东的利益南辕北辙,更关键的是,没有利润堆积的现金流,怎么分红?

缩量博弈指的是需求端,加上两家公司努力保持过去的供给能力,这导致了进一步的产能过剩,对行业的冲击蔓延至其他领域。

两个村长觉得这样下去,既保不住就业,也保不住税收 ,于是商量合并两家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供应,裁减供应对应的岗位。

弃卒保车。失业率开始抬升。

显然,这对于需求影响依然很大,两个村长开始结构性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尽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保障上面。

因此经济数据在寻底。

但寻了一阵后,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底部一直不出现。

然后频繁开座谈会,问市场人士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听了一圈后,发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人。

终于,一场浩大的改革,拉开架势,被迫上马了。


无人扛鼎

随便聊聊被“睡”的一生

从2015股灾到近三年房灾

公积金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

迟迟不降息,美联储是不是还有底牌未出?

这招比降首付还狠,人们会入坑吗?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