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压制后,反噬到来

文摘   2024-07-02 03:57   新西兰  

周末喝酒,微醺着和朋友谈人生——总是有起有落。

一开始起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容易膨胀,觉得自己很牛B

然后势头减弱,拐点向下,优越感瞬间如泡沫消失,又特别的消沉。

等再起的时候,已经能意识到“世事无常”,防备墙竖起。

而人生的起落,往往被“神秘化”,代入运、势、生肖八卦等各种“解数”(对应劫数)。

实际上是变相承认自己对“人生周期”的无力感。

只不过我觉得相对于“神秘化运势”,个体的命运,更容易被宏观经济所左右。

常常你在新闻上所看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政策,都有可能瞬间改变你未来的几年计划。

所以我很喜欢把预测宏观走向比喻成“算命”,究竟来说,不是算宏观的命,而是算个体的命。

个体混沌——只要在经济不好的环境中,神庙里的算命大师生意就特别火。

但如果仔细研究宏观背后的长期基本面中枢,就会发现,你想透彻的答案一直在历史和书本里,所有主动流传的叙事都是障眼法,只是欲望生起的谎言。

之前很多人私信想让我聊聊金融业退薪。

其实这很简单,就是用人单位利润空间小了,和非金企业一个逻辑——

 

招行前两天股东大会不也讲了,净息差压力后续仍不容乐观。

非银肯定和银一个箩筐。

而金融整体这样,就四个字——唇亡齿寒。

唇是什么?

PPI、企业利润、企业所得税、非城投企业信贷、M1等每个数据都告诉大家,企业“不舒服”;

居民房贷、收入(就业)预期、青年失业率、婚育等每个数据都告诉大家,个体也“不舒服”;

 

这两部分组成了实体循环。

当这个循环向负时,作为辅助的广义金融业,自然也好不起来。

不好么,就降价(利率),没什么高大上的。

但当预期降价簇拥时,央妈这不就直接上手(借国债)控制一下情绪,但说实话,也是信号重于实际,因为基本面不起,金融业还得内卷(比如大把2点几的信用贷),如果你一直被叙事主导自己的投资,那么你基本不会赚钱。

你要利用“叙事”,而不是深信叙事,然后被叙事利用。

所以要搞清经济/财政/金融的本质很重要。

搞清楚之后,政策其实就是可利用的叙事,买预期,卖落地,并注意区分长期中枢vs短期的变化。

现在机构也在努力散播是因为经济转型所以造成失业率高企——

 

手法很聪明——这样失业的人能最小化怨气。

但实际上,失业更多的原因在于分配,而不是“计划产业转型”。

一个市场化的产业转型,各行各业的资源会自动重分配,就业市场本来是可以很自然的对接的。

而计划,必然带来资源的相对抽离和过剩,这会轮动着“攻击”每个行业,不仅攻击被抽离的,也会攻击被过剩的,比如现在的光伏(之前传龙头企业要优化人力5%)。

 

在宏观游戏中,人的情绪也被设定,比如房价刚降时,一帮2020年之前买入的在那里幸灾乐祸——叫你们不早买。

而当房价跌到2018年甚至更之前时,他们脸色和语气也变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原来不是游戏的主角,只是付钱的配角。

当长期基本面中枢更加清晰时,大部分人会更加“去欲望化”。

因为发现,浪费大半辈子时间热衷(欲望)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游戏,是对自己最蠢的辜负。


随便回答一些私信

一部无声却又道尽本质的动画

周末荐书

有些话不吐不快

当经济遇到“不可能三角”

有些话不吐不快

目前两个星球共5300人+,加入即日起完整一年。第二年续费半价。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