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画家兼作家巴荒在自己探寻西藏古文明之旅所做笔记《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中如此描述自己的感受,“藏西那古拙、弘大、厚重而神秘的自然是一道道层出不穷的风景线,你穿越一层它还会有一层,你横看纵看、直看斜看、正看倒看,每一层风景都有它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意境,你越走越深、越远,越走越被它的深邃和神秘所诱惑……”或许正是对这片广袤无尽的高原以及高原之上的古老文明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相似的情愫,将一位来自西方的学者隐隐召唤至此。于是两位分别来自东西方从事不同领域研究创作的文化学者在这片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土地殊途同归。
自1994年开始,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弗吉尼亚大学西藏研究中心和瑞士伯尔尼大学高级研究员,约翰·文森特·贝勒扎(John Vincent Bellezza)博士,多次深入藏地上部阿里三围及藏北广袤羌塘高原,在当地人的帮助之下,先后完成将近20次不同项目的实地深入探险考察。
在藏北高原考古及西藏古代文化史研究方面,贝勒扎如今已是举世公认的顶尖专家,且为该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对于这里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及古藏文文献中所记录的原始仪式、神话和叙事,贝勒扎都有广泛深入的涉猎。几十年间,贝勒扎的足迹遍及藏西藏北,直至印及巴基斯坦西部喜马拉雅地区的其他许多地方,这些艰辛漫长的旅程堪称史诗。
贝勒扎羌塘寻回考察期间
医学博士朋友阿什利·麦卡伦
(Ashley McAllen)随行
他们沿途顺便帮助当地牧民看病
在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西藏探险之旅 1999羌塘巡回考察》中,贝勒扎这样说,“我们在西藏的时光充满了冒险和戏剧性。我们乘坐汽车、骑马和步行,长途跋涉,帮助当地牧民,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在将近六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暴风雪、洪水、事故和官僚主义的阻碍,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
旅程之中他所收集到的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考古、文本及民族志材料及基于这些珍贵材料所完成的极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广袤藏西藏北古代史与佛教传入藏地之前曾经一度繁荣却鲜为人知的文明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窗口,同时也为了解世界屋脊之上古老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极为迷人的视角。这些考察成果全部被贝勒扎记录在自己以藏文为主的五卷笔记本、四百页左右的英文日记、八十九卷胶卷及各种有机和地质标本与大量手绘地图中。
贝勒扎在加德满都寓所伏案写作 2004 冬
图:tibetarchaeology
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生活将近三十年,贝勒扎深谙包括母语英语、藏语、印地语、尼泊尔语书面语及口语等8种语言。是第一位对四大圣河源头地理,文化及历史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的西方学者。
1984年,贝勒扎在赞斯卡山谷徒步旅行
图:tibetarchaeology
然而贝勒扎却绝不仅仅只是一位学者,一位作家,一位探险家。他更是一位朝圣者。他并不只是以严肃、理性的学术的眼光凝视藏地,更是以饱含生命激情,以感性热切的方式,以深厚的情感与赤诚的灵魂去体悟并融入藏地。
父亲与孩子们
比较可惜的是,贝勒扎考察期间所发现的个别遗址与遗址中留存千年的珍贵壁画如今已然不同于往日。
即便这些珍贵的遗迹在上世纪末才被学者发现,然而,在被发现后的将近二十年间,这些昔日留存于影像中的内容已经遭到盗贼陆续入侵破坏,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大量珍贵的壁画在被作业者粗暴从墙壁剥离的过程中被永久损坏。不论艺术性还是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完整性都无法恢复到从前。
本文我们将透过贝勒扎一系列生动丰富的影像记录,从高原上的牧民日常生活、古代文明遗址、自然原始景观及社会各行各业几个视角,直观感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广袤荒凉却又神奇神秘的阿里地区与羌塘高原上的人文地理风貌。
作为地球上最难生存的区域之一,阿里地区,羌塘高原自然环境荒芜而险峻。极端自然环境与独特生态系统造就这里辽阔壮丽的奇特景致。而留存至今的古老遗迹、在漫长岁月流逝中逐渐孕育起来的原生态文化与独特的自然景致彼此叠映融合,更增添了这片土地的神性与神秘。
举世闻名的冈仁波齐峰在包括藏地佛教在内的多支亚洲宗教文化中都被视作神山与圣地,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在偏远地区许多人迹罕至之处许多修行者一直以来更视其为隐居冥想的理想之地。许多山川、湖泊及雪峰也被视为灵性力量的象征,自然崇拜与宗教寄托在这里无间融合。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具有地理层面的意义,更承载有深刻的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
即便这里地广人稀,生态系统独特,交通和其他物质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从上世纪末开始,随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及其他方面条件的逐步完善,藏西藏北科考、文化与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逐渐为海内外学术考察队伍认识与关注。而贝勒扎便是其中之一,正值此时开始了他的藏地探险经历。
在著作《西藏探险之旅 1999羌塘巡回考察》中贝勒扎这样说,“开始羌塘环线远征之前,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广袤的藏北高原是一片空旷的荒原。然而,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文明,早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它就在海拔4700-5000米的地方生根发芽。丰富的文化遗存与考古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从孕育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象雄文明,到鼎盛时期一度推动藏地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的古格王朝时期,几种文明交替出现所遗留至今的珍贵遗迹既展现了西藏古代文明的丰富性,同时也为研究藏地佛教、游牧文化以及西藏与周边国家的历史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证据与资料。这一切都为追溯并理解藏地文化根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宝贵线索。
正是因为相对闭塞与艰苦的生活环境,较为传统的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在上世纪末仍能得以在藏西与藏北保留。独具特色,粗犷鲜明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这里仍然得以绵延相续。
手工业在藏地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是藏地人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畜牧资源丰富的藏西藏北,许多牧民家庭都会手工制作羊毛制品、牦牛毛帐篷、皮革制品等,自给自足或用以交易出售。
在以牧业及小规模农业作为生活主导之外,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牧民同时仍然兼营狩猎活动。狩猎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以维持日常生活。
而在一切世俗日常生活内容之外,朝圣、祈福、转经等仪式活动仍是藏地人们无可取代的生活重心,信仰几乎贯穿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是他们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寄托。
辽阔大地赋予高原上的人们豪爽粗粝的个性与韧劲,而纯净天空启发人们永葆内心深处的广阔、纯真与平和。在与天地和谐相应相融的美好传统中,古老独特的生活智慧得以辈辈相传。彼时在现代文明还远远未曾抵达的村庄,来自悠远岁月深处的从容与静谧仍然如同袅袅香雾一般弥漫。
农忙时节
放牧、挤奶、纺织是高原牧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劳作场景。坚毅粗犷的生命力在严酷自然环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游牧生活与高原信仰在这片荒原之上共振出动人悠美的节奏,过去似与现在交织。人们既在天地之间当下尽情完满演绎生命的质感与意义,同时也延续着对岁月深处的故事娓娓动人的记载与传承。
即便我们很难有机会能像贝勒扎一样广泛深入去研究这片高原,但藉由阅读学者细致详实的文字记录与丰富动人的影像资料,我们仍如身临其境,感同深受一位学者彼时在考察探险过程中所不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由新的发现所带来的喜悦与震动。如同与他一同亲历一片又一片被掩藏于历史深处,被时间所遗忘的神秘而迷人的地域。真切见证并且领略那些古老文明的魅力。
凝视一幅一幅仍旧生动鲜明的珍贵光影,时间仿佛被按下快门的瞬间封藏。保留下来不只是重温一份美好珍贵的记忆,更是见证一种灿烂辉煌的文明曾经在这片历史与神话纷纭交织融合之地出现过的证据。而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必然将引发我们对过去与未来长时间的思索与遥想。
大路,写作者。视藏地为精神的故乡。先锋设计与传统艺术领域从业十年,现专职写作。文字领域广阔,浩瀚,深邃。生命是持续观察,体验,学习,实践的过程。愿赤子之心永存,且读且行,对真善美的探索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