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香味之旅:净蓝甘露

文摘   2024-10-27 20:47   北京  


《道次第祖师传承组图:仲敦巴大师》

十九世纪中期,私人藏品


局部:仲敦巴于热振寺传授道次第教法

画作中描绘了热振寺周边的古柏树林

典籍中一般称其为“热振的熏香树之林

(རྭ་སྒྲེང་བདུག་སྤོས་ཤིང་གི་ཚལ་)


《尊者世系及前世传承组图:仲敦巴大师》

十八世纪末,苏黎世民族志博物馆藏


局部:远处的热振寺和古柏树林

这里的柏树被认为具有七层充满装饰的树皮

(ཤུན་པ་/ཁོག་པ་རིམ་པ་བདུན་ལྡན་པའི་ཤུག་ནག་)

这一特定的文学化表达与七佛庇护下的事业

以及新旧噶当派之间的法脉传承息息相关

“理念如根脉 纯净似芳香 传播如翠叶”

其中有七棵绿松石色的神树(ལྷ་ཤིང་གཡུ་ཤུག་)

它们常被用于象征

第一世到第七世尊者(政教权威)


འབྱུང་བའི་དྭངས་མ་ལྔ་ལས་གྲུབ་པ་ཡི།

ས་ལ་བརྟེན་ཅིང་ཆུ་ཡིས་རབ་ཏུ་བརླན།

མེ་ཡིས་དྲོད་བསྐྱེད་རླུང་གིས་རབ་བསྐྱོད་པས།

རྩ་བ་ཀླུ་ཡི་གནས་ནས་སྐྱེས་པའི་ཤིང་།

རྩེ་མོ་ལྷ་ཡི་གནས་སུ་སྨིན་པའི་ཤིང་།

ལོ་འདབ་མི་ཡི་གནས་སུ་ཁྱབ་པའི་ཤིང་།

དྲི་ཡིས་ཕྱོགས་རྣམས་མ་ལུས་ཁྱབ་པའི་ཤིང་།

ཁ་དོག་དྲི་རོ་ནུས་བཅུད་ལྡན་པའི་ཤིང་།

五原精华所成物

土施安稳水润之

火施热量风盛之

树根长于龙族域

树端熟于天神域

树叶遍布人世间

芳香四溢处处飘

色香味性精华树

选自《除秽烟供文•神圣蓝水》

(མནོལ་བསང་ལྷ་ཆབ་སྔོན་མོ།)


《蓝琉璃藏医唐卡:药物性味和性能》

二十世纪上半叶,拉萨门孜康藏


局部:土水火风空五原

五原理论是藏地自然主义和生命学的根基

香气的具体来源和不同特征也需结合五原阐述


《噶当派祖师传承组图:博多瓦》

(པོ་ཏོ་བ་;1031-1105)

十八世纪中期,鲁宾博物馆藏

局部:供桌上摆有插着线香的金色香炉


在桑耶寺的主殿北面有三座呈方形的佛殿,居右侧且象征矩拉婆洲(八小部洲之一)的佛殿被世人称之为白莲宝库殿(པད་དཀར་དཀོར་མཛད་གླིང་;或标记为པེ་ཧར་དཀོར་མཛད་གླིང་)。在该佛殿的外墙上曾写有两篇与烟供/香供主题相关的文本,典籍中一般将其称为“桑耶壁记”(བསམ་ཡས་ལོགས་བྲིས་མ་)。其中,《除秽烟供文•神圣蓝水》被认为是由莲花生本人所著,而这篇供文的源起竟和一件宫帏丑闻相关。虽然后世的学者对这篇供文的真伪性多有争论,但文本自身所呈现的藏地的煨桑观和香味文化,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清洁-污秽”叙事体系都直接影响了藏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自然观念。香味是人们抵抗不和谐的武器,是创造个体空间和维系公共空间的善品。无论是煨桑还是点香(见往期文章),香味都被认为足以帮助我们清除心性层面的障碍,直面一切不利于圆满事业的负面环境


《桑耶寺全景图》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纽瓦克博物馆藏

关于该画作的更多细节请参考往期的文章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

十八世纪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一系列的灾难(如全国干旱和君臣患病)都源自一次秘密的弃婴行为,遗弃的对象是宫中王妃所诞下的一名血脉不明的孩子。在王妃的要求下,女仆将孩子活埋。不曾想,死去婴儿的尸体接触到了该地的域神,因而使一切地方神灵都被污染所击败。不安与混乱使全国陷入了长久的灾难,同样生病的女仆不得不将自己所作所为告知君臣,被惩罚的王妃则希望在桑叶青浦修行的莲花生大师可以伸出援手。因果之下,众生皆苦。在慈悲心的驱使下,莲花生大师要求吐蕃君臣准备好仪式所需的物料,并于日出时在桑耶亥布山等候。待到太阳初升之际,大师将一切具备五原精华的芳香之物放入容器内焚烧,口中念诵的正是《除秽烟供文•神圣蓝水》。对于这则正史中并无记载的事件,以往学界中都持怀疑的态度。然而,当我们回归文本时,就会发现文本中所提及的特定关系(污染影响神灵),特定香源(香源对应污染)和对于清洁的定义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


《珍宝饰持宝瓶的莲花生大师》

十五世纪中期,私人博物馆藏品


《达隆噶举祖师:达隆堂巴•扎西贝》

十三世纪中期,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局部:弟子供养中有香水供和芳香烟供


“如果污染了智慧神,那就用檀香净化之;如果污染了世间神,那就用乳香净化之”。这样将香味与某种污染相结合的阐述并非全然归属于佛教传统。在前佛教时期,藏地的人们就知晓香味在塑造神圣和个体治愈层面的特殊功效和至尊寓意。“吐蕃的宫廷弥漫着焚烧异域和本土香料所产生的芳香”。作为混杂了佛教和本土香文化的文本,《除秽烟供文•神圣蓝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了解和分析藏地独特的香文化。作为一个系列文章,《藏地香味之旅》将带领我们了解藏地悠久的香文化。从吐蕃时期的“香料道”到人们对于香源的多层次描述,从香文化如何融入本土的生命学和“文学-艺术”叙述,并最终回归到一个更为系统化和多元化的香宇宙。人们用香味解放了感官体验,又通过香味编织一个更为宏大的宇宙观。正如谚语称:“让香味唤起心性,心性直抵智慧宫殿”


《曼荼罗供养长卷》

十九世纪,鲁宾博物馆藏

局部:持海螺香物的熏香天女




作者介绍


索朗旺青


撰稿人、研究助理、青年美术评论家


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和哲学学院(牛津大学项目合作),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并长期主持人民大学的藏史研读班。长期坚持研读原始资料,系统学习了古希腊语、拉丁语、古希伯来语、西夏语、梵语,满语、蒙语和古藏文等作为学术研究性语言。2017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在俄罗斯组织的“史诗与民族-雅库特”会议。2018年,荣获“青年美术评论家”称号,代表作品有《图像,一种生存修辞术:古典图像和城市图像分析》。2019年,参与了国家级项目——《西藏历史地图集》 。2020年,其译注的《藏史纲要》已定稿。曾参与《藏文辞海》编写,并担任常务主编。




迦入之念 古法藏香



   

 



CHARU
ཆ་རུ། 迦入源于藏语,是一枚黑帐篷上的木扣子。社会企业|游牧可持续|博物馆|设计品牌心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