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缺失是生活的一部分 ▎《光之子》影评

文摘   2024-10-23 20:08   青海  


《光之子》海报


《光之子》推广曲



感谢卡导,这部影片其实让我想起了万玛才旦的很多作品。我觉得在所有这些影片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慈悲心,藏族最重要的价值观就是人的慈悲——人对人的慈悲和人对万物的慈悲。


这里面其实梅朵的外婆,表现的最为清楚、最为明显。那我想这种慈悲心正是包括我们这所学校、包括梅朵生活的环境、包括整个的藏区能够让我们我们所有这些人感动的或者是触动的最重要的一种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其实应该在中国的社会里面得到更多的传播,能够让我们整个社会多一点慈悲,少一点戾气。


同时我也觉得我们这些事业包括卡导做的这些影片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理解、跨文化认同,并且以一种兄弟之道共同前进的这样的一条非常伟大的道路。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不仅能触动我们也能触动每一个人。


——朱靖江
人类学博士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朱靖江教授


从一百七十个儿童中选择了这位小主人公,在两年的沉浸式拍摄中确立了寻亲主线。影片是诚挚的、亲近的,视听语言质朴,剪辑细腻、准确,人物的情感被不断勾画、编织、累积,在中后部分越来越强,如同高原的灼人烈日,不敢直视,却又让你忍不住透过指缝窥望一眼两眼。必须承认,我被小女孩对从小缺席的父亲的那种情感想象打动了,几度眼眶湿润。在不同层面上,每个人都是光之子。影片立意宽阔、超然。这是不是与藏人的生命态度甚至宗教信仰有关?


根据故事内核,该片也可以演绎诸多情节,拍成一个虚实莫辨的、边界模糊的影片。面对波诡云谲的当代电影美学潮流,作者依然选择观察型为主(偶尔触发)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一种权衡考量?


——黎小锋
导演、电影学博士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黎小锋教授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上次在影院看《光之子》好像是好几年前的事,当时应该没有看懂吧,温故而纳新,今天看这部影片,却有另样的感受。导演捕捉了梅朵最动人的时刻,那是一束光,投射在银幕上,不是正义的光明而是深切的悲悯。


梅朵温柔、害羞,可能也是不幸的,却是一个很强大的个体,她有着很强的联结性,与老人,与父亲,与书本、与故乡、与绘画,与内心,与自我,与远方…她孤独,像我们每个人,却有着温柔的共情能力,处处为他人着想,总是不经意地,以诗意塑造生活。


忍不住哭了,一种很轻很美的痛笼罩着我,不想有人打扰。梅朵是藏族电影史上很不一样的人物,举重若轻的描摹,想起了万玛的老电影,一如老师的电影,很多故事你可能忘记了,但是你不会忘记那些人物,像金巴、像塔洛、雪豹喇嘛,那些失意的人们,那些寻梦者,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孤勇者…梅朵深爱父亲,像是一位诗人热爱着草原与牧歌,她伸向太阳的手掌试图告诉我们,如果被抛弃了,如何承受这生命的沉重。


可我们终将被抛弃…追寻缺失永远是生活的另一部分,是的,故事,只讲了一半…

——才贝
藏学博士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才贝教授 图片来源:网络

卡先加和我来自同一片河谷,我们真正结缘是因为那部粗粝有力的纪录片《英雄谷》。我无法想象,当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是如何勇毅地完成选题、拍摄和制作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如故,偏执而谦逊,钟情于纪实叙事,忠诚于真实还原。

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万玛才旦的另一种精神化现,不流俗、不迎合、不虚妄。你会发现,无论是年轻的精英们还是掌握财权资源的长者们,都很少拥有他那种专注的心流、精微的观察和温良的陪伴。20号全国公映,希望大家能够到影院支持《光之子》电影和幕后团队,当面致敬土登尼玛校长和梅朵他们。感谢他们通过故事映射出我们终将都会成为孤儿的生命本相。


——索南旺杰
民族学博士,青海省委党校教授


索南旺杰教授

这个电影让我非常感动。这个女孩,我觉得她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感,让我好多次热泪(盈眶)。

我觉得导演深入了她的情感世界。虽然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但我觉得可能我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我们的投射,就是那种对爱的强烈的渴望,那种生活中的缺憾。我觉得是一部非常非常有感染力的电影,我非常喜欢,也希望这部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阿美
知名编剧


阿美 知名编剧


导演卡先加有着敏锐把握日常生活的感受力和切进生活肌理的锐度,这部打动人心的儿童寻亲纪录片,更像是一部切进内陆牧区生活人伦困境的影像思考,在《光之子》不露声色的镜头“凝视”中,有一种超越于导演卡先加这个年轮(90后)的早熟和冷峻,影片选了一个小视角“进入”生活,展开的却是当下生活的大问题。

——(豆瓣)阿甲


《光之子》全国路演拉萨站


国际的班底,却拍出了藏地少女日常生活的点滴,抛开族群文化,原来我们的生活都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

——(豆瓣)初生之犊


很喜欢手掌上的山,也很喜欢梅朵的表达,和梅朵的外婆,我觉得这种呈现是很平和的,可以连结到普世的情感,苦和乐都不奇观,就很好。

——(豆瓣)孤品塑鸟袋


《光之子》全国首映礼 北京


父母离婚,孩子成为孤儿,他们怎么处理自己的伤痛孤独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梅朵天生就有爱的能力,愿意美化想象,行动赠予礼物。这段渴望爱的情结在成长中与其说是暗淡的,不如说是被光的力量照亮。

——(豆瓣)普鲁斯特起床了


故事在历史性的时间线上缓慢打开。藏地导演,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剪辑、配乐、故事碰撞出了一个叙事节奏舒缓且具有普世性的影像。

——(豆瓣)王序


《光之子》全国路演上海站


网络科技的进步冲击着信号所能覆盖的所有地区,蚕食着朴实纯净的藏区,婚姻、家庭、女孩、教育.…这是导演卡先加的家乡,同样也是你我的家乡。10.20日全影院公映,为家乡寻找那束光!

——(小红书)嘉禾艺考


她迎着阳光,手握画笔,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着内心的渴望与想象,也勾勒出一个勇敢面对未来的少女形象。《光之子》是一部适合沉下心来观看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让人深思,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

——(小红书)六六读书

《光之子》全国路演杭州站


面对观众提出“摄制组介入”的犀利问题,卡导始终温和且平静,他毫不避讳地承认影响的存在。我认为,如果人与人的交互对双方的影响利大于弊,那为何不称赞。总之,强推这部极致温柔的纪录片。温柔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小红书)小孩不说假话


一个诗意盎然纯真的女孩,希望她未来可以有更多开心的事。世间很多无解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爱自己。

——(小红书)Jane


梅朵 光之子》全国首映礼 北京


梅朵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变迁对传统家庭和文化的影响。以小孩的视角呈现当下现状。藏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变化的时代中,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在这一切中寻找自我和归属感的艰难旅程。

影片的拍摄手法细腻而真实,导演卡先加不仅是以导演的身份,更是以老师、朋友的身份去记录梅朵的成长。这种平等的视角使得影片的情感更加真挚,在观看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梅朵的内心世界。

——(小红书)ZHUO卓
 
《光之子》动漫主题海报


卡先加
编剧,导演,摄影师

2013年执导纪录短片《英雄谷》,影片曾入围法国让•鲁什国际电影节,参展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当代亚洲影展等电影节。2018年入选颁给全球40岁以下在人文、社会正义、科技、艺术和医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人的阿迪斯特金奖(Adeste Gold Medal)。2019其执导的纪录片《勇敢的女孩》获日本ATP大奖。《光之子》先后在东京纪录片提案大会TokyoDocs上获得“多彩亚洲奖”,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奖,韩国EIDF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观众荣誉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首作纪录片”“中国故事优秀纪录片”提名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提名奖,韩国蔚州世界山地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NETPAC提名奖。

仁青多杰
制片人,策展人

曾多次担任过艺术策展工作及国家级影视项目制片、策划、统筹等工作。从2013年开始,在国家文化部人文纪录片《热贡艺术 》,央视系列纪录片《守护三江源》、东方卫视《一路前行》等影视项目中承担制片、策划等工作。担任电影短片《生态守护者》制片,获首届青海微电影大赛二等奖。2017年担任国际共同制作纪录电影《光之子》制片工作,并获得“2018多彩亚洲奖”。2019其制片的纪录片《勇敢的女孩》获得日本ATP奖。2021年参与万玛才旦电影《雪豹》担任外联制片。2024年策展“生态里的唐卡 唐卡里的生态”艺术展览,获得业界广泛专注。

《光之子》10月24日成都站路演购票详情


 


   
 

CHARU
ཆ་རུ། 迦入源于藏语,是一枚黑帐篷上的木扣子。社会企业|游牧可持续|博物馆|设计品牌心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