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藏非藏”的面孔,穿藏装走向模特之路

文摘   2024-10-12 14:55   新疆  

















受访人:阿友扎扎
图片来源:阿友扎扎
采访编辑:王聪


彝族姑娘阿友扎扎
这样描述自己的长相:
一张“是彝非彝,似藏非藏”的面孔!


她曾穿一身藏装拍摄了一组照片,
发布在社交网络后,
大家以为她是藏族,
也是这组照片,很多模特公司联系她签约,
这无意的巧合,让她走上了模特之路。

穿藏族服饰在大学友人的偶然拍摄下走上了模特之路

但真正与藏地建立联系,
受藏地文化启发,要从认识迦入开始。
与迦入的相识源于一次商业合作,
但是这次合作却像与老友相见,
之前我也接过一些商业活动的拍摄,
但相处过程中更多只是一种工作关系,
但与迦入的合作却让我感到莫名的亲切,
主理人五之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
会坦诚沟通,聊那些在藏地的故事。


记得去青海湖拍摄的时候,
当地藏族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犹如回到了大凉山,
藏彝本一家亲,
完全不会感觉到隔阂,
我进一步对藏族文化
有了深入的了解,
崇尚自然的习俗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藏族饰物和彝族银饰一样,
都保有着重要的文化属性。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五之姐姐
以及迦入团队对藏文化多年来的坚守与热爱,
绿松石以及青海湖等迦入心措原创系列首饰,
让我看到了她们做事的用心。


反观自我,
更加坚定走上模特之路的初心,
每个人宣扬民族文化的方式不同,
我穿上彝族服饰,戴上闪着光的银饰时,
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


彝族人对银饰的热爱
就像藏族人喜欢绿松石一般,
是沿着血液传承下来的,
自古以来,
彝族人就把银饰视为洁白高贵、纯净无瑕、
质地坚韧的精神品质来追求;



我想通过视觉窗口,
让更多人走进大凉山,
看到彝族人自己的美学。


我的家乡大凉山,
是一个因“贫瘠”而被熟知的地方,
在我印像中,
儿时要走四个小时山路去上学、
披星戴月的放学回家;


但那时,
我们并不觉得生活苦,
只觉得在漫长岁月中,
听着爷爷奶奶讲述的
彝族毕摩文化民间故事渐渐成长了起来;
或许从那时开始,
民族认同感在我心中已生根发芽。


我也曾想过去大山之外的世界看看,
但高考后,我仍旧选择了家乡的学校,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这里,我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
不同文化习俗的碰撞与融入,
让我更加崇尚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也让我有了宣传彝族文化的使命感。


我相信,
在这样一片
辽阔而贫瘠的土地上,
仍旧可以开出花。



在校学习体育专业,
目前又是一位体育老师,
阿友扎扎保有健康的小麦色皮肤,
眉宇之间散发着女性的英气,
性格里也有一种原始的冲劲,
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
最本质还是源于母亲的影响。


我人生当中对我影响
最大的人是我的妈妈,
她总穿着彝族传统服饰,
脖颈前的银饰紧扣,端庄而内敛;
她是典型为家人,为丈夫,
为孩子付出所有的传统女性;

阿友扎扎与母亲

曾经历过丧父和丧子之痛的她,
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撑起整个家,
她看透世事无常,
磨炼了努力生活下去的乐观心态。



作为她的女儿,
我从未感受过被忽视,
她没有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
我选择上大学,
与她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
想辍学去外面打工,
她语重心长的用自己的经历来鼓舞我...
“我就你这一个女儿,
你不要像我一样过的艰苦,
无论能不能考上大学,
都希望你能开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
有自己的主见和定性,
不要被外界所干扰。"



她支持我去读书,去看世界,
尊重我的选择,
为了不辜负她,我发愤图强,
考上了心仪的专业和学校,
她的教育改变了我,她的人生鼓舞着我,
让我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韧性。


在我眼里,
母亲是传统彝族女性的缩影,
任劳任怨,默默付出,
但她总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洁端庄,
很多外界对彝族女性有着片面的认识,
我想通过模特的身份
让更多人看到像我母亲一样的彝族传统女性
骨子里的坚韧与沉着
充满希望;


同时,
也看到像我们年轻一代的彝族女性
仍保有原始的本真,
以及祖辈传承的乐观坚韧的精神!





















欢迎关注阿友扎扎小红书
扎扎(2143906461)




萦绕绿松石首饰

蓝色之海青海湖首饰

贵族耳饰-索几

点缀大地的荒芜绿松石首饰

   
 







CHARU
ཆ་རུ། 迦入源于藏语,是一枚黑帐篷上的木扣子。社会企业|游牧可持续|博物馆|设计品牌心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