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最近有很多同学对于出海工作非常的感兴趣。目前找我聊过关于出海的同学,已经有各个情况的分布。
有刚刚毕业的,对他们来说觉得国内太内卷,而且单身一人出去的话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和挑战,大不了搞个两三年再回来就是了。
还有的是已经工作了四五年时间的,然后有女朋友或者有媳妇,但是没有小孩对于他们来说,自身出去的动力也比较足够,另外他们的女朋友或者对象也非常想出去。这种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没什么所眷顾的,而且他们大部分人都有出海留学的背景。
还有最后一类是已经结婚了,并且已经生了小孩了,但小孩的年龄都不太大,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为了自己的小孩的教育问题。
出海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选择,除了工作层面上的东西,有生活,有语言,有文化各方面的冲突。
那么对于出海来说,最大的挑战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我们这里面讨论的受众一定是大厂的互联网或者硬件软件相关的从业人员,没有包含这些以蓝领体力劳动为主的人。
我和互联网出海从业的朋友都聊了一圈,他们说大部分的问题都不在于语言,而在于家庭。
对于语言问题来说,其实远比大家要想象的要更简单。其实对于很多早期的移民一代来说,完全没办法融入当时的环境,但依然也能够适应里面的生活。
到了二代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语言问题了。那对于我们素质不低的出海程序员来说,基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而且我觉得基本上能够过4级或者6级,到了当地的环境以后,不知不觉就能够快速的把语言给捡起来。语言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环境,环境至少占了80%以上的因素。
四五岁小孩扔美国,一两年英语马上就流利了。
当然这个还是跟个人也相关,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待了4年之后,语言基本上也是不利索。这些留学生本身也没有那个动力去学习语言,就过去贴个金。
语言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地方其实就是要大胆,只要大胆的说,成长和进步是非常非常之快的,可以快到了大家难以想象的地步。
但话说回来,既然语言不是这么重要,为什么现在出海都有越来越高的语言要求?说白了,这个和35岁的门槛一样,就是为了筛选而已。
因为想出去的人太多了,那么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从语言这个地方加一个门槛,这样企业就用不着花上个半年一年让候选人适应和学习语言,直接快速的工作,它不香吗?
那么真正的问题还是家庭问题。
家庭问题体现在出海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你必须还要考虑到,但凡爱人适应不了或者小孩适应不了,基本上就很难留在海外。
而且很多时候,对于爱人来说,在海外没办法工作,长期下来可能一直无法适应,失去了成就感,可能引起情绪上的各种问题,最终成为吵架的导火索。
另外很多人刚出去的时候可能只考虑到了自己,但是没有考虑到在家的双方的父母。特别是随着双方的父母年纪大了之后,父母一般都很难随着子女一起出国。
比如有的父母本身因为拿不到签证,也无法在外面待着,另外有一些是安土重迁,也不愿意去外国,甚至宁愿和子女翻脸都不愿意出去。
所以这种情况很多人只能回来。毕竟通过打工出国的家庭条件都没有那么好,并不是家庭几千万那种,随时随地可以移民全球。
所以长期看,最大的难点其实还是在于家庭问题。
我跟好几个同事也聊了,很多同事在出去的时候以为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上都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回国。
当然这里只能说最大的难点,其实在国外工作是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的。比如说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同人出去的时候都拿着工作签证,但是后期业务在国外的变化非常之大。
就比如说类似于小米和字节在印度没搞多久就全面被封禁或者罚款,如果去了这些地方工作的同学就必须面临着无法继续工作的压力,在没有拿到永居之前,都必须回国。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融入问题。
比如很多地方的文化和中国差距是非常之大的,就比如说中东拉美。这种传统的非移民国家,你想融入当地的社会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哪怕你赚的钱不少,但是始终会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可能很难得到身份和文化上的认同,想想还不如回国做人上人。
整体来说,我觉得出海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其实现在国内整体的文明、经济、文化环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而且生活的也非常的滋润,也没必要去外面硬找苦吃。
对于安土重迁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始终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国外始终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适合自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