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卷不卷孩子,有得选吗?

文摘   2024-12-23 00:10   江苏  

这几天分别和几个同学交流一下关于教育的问题。其中观点都非常的鲜明,也值得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讨论。


那首先定义一下中产,我们先提一下美国中产的定义。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将美国中产阶级定义为家庭收入在全国收入中位数的三分之二到两倍的一个区间段。


按照这个定义,2016年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大约在3.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至1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元)之间。占据40-45%的美国人口,巨大的中产阶层影响美国的人文化。


在美国用这个定义没太大问题,因为美国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中间大,两头小,处在中间的人群,社会地位、收入、工作压力、投票权都是社会的中间力量。


但是这个前提是整个社会发展均衡,中间人数较为充足的国家结构。对于发展中的国家,甚至是贫穷的国家,这种定义明显就极度不合理。


比如在一些穷国,如果你还是按中间的人数来看,中间的人依然是穷困潦倒。跟中产压根没什么关系。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美国是有资格用中间的中位数的概念来替代中产。而我们不能用中位数来衡量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贫富差距特别大的国家。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们要讨论的中产一定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资产,有一定的发言权的那一批人,都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阶级,无论如何也是社会底层。


在中国也是一样,虽然像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的比较不错,但是贫困差距非常之大,如果只是以中位数来看的话,也是框了一波没啥存在感,收入不算太高的人群。


毕竟总理说过,六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块。


实际上我觉得在中国中产这个定义非常模糊,有很多不能说的东西,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的中国的中产阶级定义方式。


所以我给出一个我的标准吧。


我认为中国的中产是所在的城市中心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没有房贷,存款有20-100万,并且每年家庭年收入能够达到10-

50万的水平的人群群体。


上面考虑的是相对中产,不是绝对中产。比如二线城市符合这个要求,但是置换到大城市,可能就不算中产了。


这里的定义逻辑,如果还有房贷,就完全没任何意义,哪怕年收入100万,但是房贷800万,房价一跌,净资产就是负数。所以中产的前提,必须没有房贷。其次是存款,存款不用多,一般来说20万起步,就可以应对全家一两年的危机了,不工作也不用过分焦虑,不至于手停口停,小城市20万足够,大城市得需要100万。最后就是工作稳定,一般来说,月薪在一万左右,就算一个比较不错的待遇了,很多公务员、教师都在这个区间。


这个定义肯定很多人不认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几年的时间大部分人实际上所谓的资产就是一个房子钢筋混凝土。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过度依赖导致存在一定的泡沫。


所以这就导致了大家没有现金,背上了巨额房贷,同时房产的价格波动非常大,根本都不好衡量到底有多少身价。如果房价下跌过于严重,甚至有可能身无分文,还要倒欠银行一笔钱。


所以我这里定义的中产,我认为只要有一套房,已经没有房贷,并且还有一定的存款,就符合标准了。


当然,这个是我个人定义的标准,我的很多读者身价不菲,好几个P9P10也关注了,他们的估计的反应“就这?”。这只是方便我后面的讨论,具体定义,大家可以评论区讨论。


那今天我就分析一下三类中产以上的朋友对于“鸡娃”的具体心态。


第一种是超级中产。


我认识的超级中产其实并不多,但是也认识了一些在一二线城市里面确实资产非常多的朋友。我对于超级中产的定义就是不会因为各种客观问题返贫。就算没工作了,哪怕天塌了,他们依然手里面存款百万,千万。


他们一般都是做生意的,要不就早年来到了互联网,收获了所有的红利,要不就是家里有资源的。


他们鸡娃的尺度是最大的,也是最轻松的,他们往往在一二线城市里面,给小孩选择最顶尖的国际学校,可以不用眨眼那种。


一年光幼儿园的费用就要二三十万,这个放在二三线城市来说已经是天价了。同时他们本身的资产也足够丰富,不说上亿,但是千万的水平是有的,可以住着别墅,开着豪车,请着家教和佣人。


其中有一个老家朋友,小孩在国内读初中,感觉压力大,反手就是直接送到了澳洲读高中。


也有一个合肥的朋友,两个小孩上国际学校,自己开着玛莎拉蒂,坐着二手奢侈品的生意,十几万的月营业额。


还有一个阿里的前同事,来阿里比较早,目前P8,住着良渚的千万别墅。


对他们来说没有了生存压力,也并不看重文凭啥的,但是反而非常看重小孩的教育,愿意花更大的钱给他们去铺路,跟好几个这样的超级中产的朋友都聊过,他们其实更在乎教育本身的价值。


而且对他们来说,小孩如果读书能读得上去,不然好如果读不上去,那就在高中或者本科直接送出国就好了,花个大几百万出国留个学,混个文凭就行。


但是他们本身并不是说一定要读好书,考上某一个好的大学,一定要找到好工作,他们往往只是愿意给小孩提供最好的教育平台和资源,至于小孩以后愿意干什么,是继承家产,还是留在海外,是当教授,还是创业,随他去。


反正毕业了出来,就算找不到工作,支援一二线城市几百万的一套房,没啥问题。


所以这一类朋友他们鸡娃几乎是无上限的,并且他们自己陪伴小孩时间也非常的足够。我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基本上每天放学都带着孩子在他的公司,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意不是很忙的时候就带着开着车带着小孩四处溜达。完全没有为了生活烦恼,为了教育问题焦虑。



第二类普通中产鸡娃派同学。


他们或者因为家里有一些基础,或者来互联网的时间比较早,在大城市或者二线城市已经有一套房,并且手里面还有不错的资金,比如一两百万。现在夫妻双方工作也不错,一般一个在互联网或者证券公司,一个在国企。


工作压力也不算大,两个人年薪加起来也至少两百万左右。房贷也基本上还完了,剩下的都是利润,一年存个百万比较轻松,就算被裁员,也可以躺平一年半载。


这类人按理说是有条件来卷娃的。


但是我发现他们现在也非常的焦虑,问题在于他们虽然可能已经没有房贷了,但是他们也根本算不上是富豪,最多算小富即安。但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地方,如果要卷娃,实际上要花的还是一笔天文数字。


就我有一个前同事,他是上海本地人,他的小区总价是一千万起步,他说他们小区专门有全职的妈妈来负责卷娃,每年在培训班上的花费就超过了20万,上的还是顶尖级的学区。


所以普通的中产根本没有办法和这些顶尖的人比鸡娃,与此同时,这样的富人在上海和北京都非常多。所以以自身努力跟这些人去卷难度非常之大。


我北京的同事就说,他花了一笔巨资买了一套40㎡的学区房,勉强把小孩送进了顶尖的海淀学区,然后他小孩上课回来说他们班上一半人都报了马术课程,大部分精通乐器,部分同学一口流利的英文。而我同事穷尽了半生之力只能做到买房,把小孩送进门槛,后面根本也继续烧不起钱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明显在教育的投入上,在时间的投入上都远远低于他们班其他同学。这也导致他的小孩非常的焦虑,生怕自己卷不过同学。


我同事说,虽然已经帮他达到了底线,但是根本后继乏力,而且在这帮优秀的同班同学里面压力真的非常巨大。不像那些富豪,他们可以专职请家教,父母可能能够陪同孩子,对于互联网从业的他们时间非常之忙,完全没办法用这种方法去拼。


就算有钱的大厂高P,但是也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再去卷娃和鸡娃。


对于这类实打实的普通中产来说也非常焦虑,想卷,已经达到了基本的条件,但是又远远卷不过这些更加富裕的爸妈。自己的小孩虽然进了顶级的学区,但是跟同学相比差距特别大,每天都处在抑郁和压力之中。


第三类是中产躺平派同学。


对于这类同学来说,他们的收入还可以,但是心态放的非常好,他们不愿意再花一大笔钱去买一个顶尖级的学区,也不愿意在鸡娃上投钱。


他们说,与其宁愿去卷学区,还不如给小孩多存一笔钱,等他毕业之后再多给他一笔钱就得了,他们当然也更不愿意把房子从普通位置的120㎡换成学区房的40㎡的老破小。


比如,与其用两三百万给小孩买学区房,还不如把两三百万留着,等大学毕业了直接给孩子来的值。


所以他们有实力买学区房,有实力去卷娃,但是依然躺平摆烂,主打一个读书靠命论。


对于这类同学来说,他们选择让小孩就在家门口上上学就可以了,上一个普通一点的班级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反正能混着就行。


开始都是这么设想的,但越往后我跟他们聊到他们也开始焦虑了。因为原本他们想着小孩去一个普通一点的学校,可能就躺的更平一点,但是普通学校也有普通学校的问题。


普通学校或者说差一点的学校,环境的问题就很明显,并不像优质的学校那样,家长盯,老师盯。很多比较普通学校都等于放养状态,他们很早的就开始拉帮结派,或者沉迷于游戏机,沉迷于短视频。


小孩虽然在这种地方感觉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但是实际上也很难管理,很容易走到了各种各样的歧途。而且随着教育越来越卷,这些不卷的人可能未来连一个高中都考不上。


再怎么躺平的,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小镇做题家,也万万接受不了自己的小孩初中毕业。


这一代人好不容易卷起来自己在大城市里面安邦立命,大家都知道,在国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基因里,如果小孩根本没有一个很好的学历的话,在未来估计也会变得非常艰难,处处碰壁,和文盲没什么两样。


就算你拿着两百万,只混了一个技校出来,对于这一类家长来说,也是极其“不体面”。回村里老家,一群亲戚会过来指指点点,“你自己读书好,赚到钱有什么用,小孩还不是修汽车”。


所以他们也开始着急起来,他们虽然说在口上不焦虑,但是看着身边的朋友有的送去好的学区,有的送去国外,他们也忧心忡忡,至少他们清晰的知道,他们目前穷尽一生勉强混到了大城市,但是没有足够的学历,足够的资本,小孩未来无法在大城市立足。


虽然说秉承着快乐导向,但是如果在非常差的学校里面,小孩也快乐不起来,没有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在社会上他根本也快乐不起来。


所以综上所述,只有超级中产才能够有真正的松弛感,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普通中产,这个娃必须得卷,自己也必须得焦虑,这个是写在东亚人基因里的,没有人能够停得下来。


或许,只要有娃,人就在江湖,没人能逃得开江湖。


除非在某一代,不生娃,中止了这个循环。



ali老蒋说
前钉钉技术Leader,6项国家授权专利,20+阿里巴巴内部创新,钉钉亿级用户系统技术负责人,专注于分享创新发明专利、程序员成长、SaaS及ToB业务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