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MDR)细菌感染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显著增加,但近几十年来,很少有新型抗生素成功上市,迫切需要新策略来发现抗菌新药。当前新药的研发是基于完全培养基(TSB)的抗菌敏感性试验(AST),然而抗菌药的AST通常是在体外进行,培养条件与感染环境、临床应用环境等完全不一样,与抗生素具有协同活性的天然产物因高MIC值而常常被忽视。目前出现的新抗菌药物主要是组合药物、老药新用、靶向药物设计、药物衍生合成等,但依然没有抗MRSA、VRE持留菌的研究方法[3],这限制了新型抗胞内耐药菌药物的开发。
为了靶向细胞内MDR细菌,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模拟持留菌生存环境的筛选模型:(1) 先测定植物天然产物与粘菌素对沙门氏菌在低磷酸盐、低镁培养基(LPM)中的协同潜力ε ̃, 其中ε ̃ = (WXY -WXWY)/ (|W̃XY -WXWY|), W为OD600 值, W̃XY是[WX, WY]最小值, 当WXY >WXWY或0时、W̃XY大于[WX, WY]最小值,那么ε ̃ = {(WXY - min [WX, WY])/ (1 - min [WX, WY])} + 1 [4]; (2) 测定植物天然产物与链霉素对MRSA在TSB培养基的协同潜力ε ̃; (3)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协同活性的植物天然产物,被用于清除胞内MRSA实验、验证其协同抗生素抗胞内MRSA活性。
该研究测定了1000种植物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筛选了72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MIC为1-20 μg/mL)与链霉素和粘菌素的协同潜力。在TSB培养基中,六种黄酮类化合物与链霉素具有协同作用(ε̃≤-0.5,图2C),六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光甘草醇、桑辛素、苦参黄酮、藤黄酸、异藤黄酸和新藤黄酸)与链霉素和粘菌素均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详细评价了光甘草醇-链霉素杀菌时间曲线、协同常数FICI值、耐药性等体外抗菌活性。
为了研究光甘草醇-链霉素组合物抗菌机制,采用多组学联合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组合物对MRSA的影响。结果发现光甘草醇-链霉素通过多靶点发挥抗菌作用:一是靶向细菌细胞膜,与细菌内膜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心磷脂(CL)]结合,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胞内的核酸和蛋白泄漏,直接导致细菌死亡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二是下调精氨酸合成相关基因(arcA/C/C1/C2、argB2/F),破坏其生物合成; 三是抑制细胞壁蛋白和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agrA/B/C/D),并促进ROS的产生,增加菌体膜和壁的破损。
研究亮点
一个新的筛选模型,用于探索以前被忽视的植物天然产物是否能成为抗生素佐剂;
光甘草醇-链霉素组合物破坏细菌内膜磷脂、破坏精氨酸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壁蛋白和生物膜形成基因agrA/B/C/D,多靶点特性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HSLGS-S在体内和体外高效清除细胞内MDR细菌。
文章信息
Volume 375, November 2024, Pages 467-477
作者信息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
Bakkeren E, Huisman J S, Fattinger S A, et al. Salmonella persisters promote the spread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plasmids in the gut[J]. Nature, 2019, 573(7773): 276-280.
Ikuta K S, Swetschinski L R, Aguilar G R, et al. Glob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33 bacterial pathogens in 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The Lancet, 2022, 400(10369): 2221-2248.
Wang Z-J, Qiu Y, Hou C, et al. Synthesis of hyaluronan-amikacin conjugate and its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intracellular bacteria in vitro and in vivo[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181: 132-140.
Zhong Z, Zhou S, Liang Y, et al. Natural flavonoids disrupt bacterial iron homeostasis to potentiate colistin efficacy[J]. Science Advances, 2023, 9(23): eadg4205.
编辑 | 谢明心
本文系本公众号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它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需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于J Control Release微信公众号。
β淀粉样蛋白靶向免疫疗法在抗阿尔兹海默症中的应用
癌症免疫治疗的新途径: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
基于Pickering乳液的mRNA递送系统实现DC及NK的双向激活
基于稳定型D肽的体内功能化脂质体靶向脑胶质瘤
基于纳米粘土的免疫活性凝胶用于长效肿瘤疫苗的研究
粒径很重要:通过控制颗粒大小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Cover Story:模拟病毒的脂质纳米颗粒增强肺部递送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调节
斑秃治疗——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托法替尼的经皮吸收和毛囊靶向
基于红细胞构筑的尿酸酶仿生递药系统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Cover Story:口颊黏附膜递送疫苗对抗呼吸道感染
— 长按扫码关注 —
点击蓝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