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水凝胶通过mtDNA-STING串扰改善心肌梗死的治疗

文摘   科学   2024-08-11 20:01   四川  
口服跨胃肠道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





近期,南华大学魏华、喻翠云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期刊2024年第371期上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through bionic hydrogel-mediated spatial combination therapy via mtDNA-STING crosstalk modulation”的研究论文。心肌梗死(MI)引起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和微环境炎症级联反应严重加速了心肌受损和心力衰竭的进展。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DNA(mtDNA)和STING之间的串扰可能是加强MI治疗的有力策略,但仍鲜有探索。基于此,该团队报道了一种负载人参皂苷Rb1的可注射水凝胶体系,该体系以心肌内注射和作为心肌补片的内外结合方式调控心肌细胞mtDNA和巨噬细胞STING之间的串扰用于MI治疗。经过优化后的水凝胶配方不仅具有优异的心肌表面粘附特性,还能适应心肌内注射,从而通过内、外空间结合方式清除梗死部位异常ROS、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调节M2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强心肌修复。该研究为心肌梗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AMI)仍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大面积心肌梗死会导致心室重塑和心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10年存活率不到50% [1,2]。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微环境是心肌修复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CMs)线粒体损伤,并进一步释放线粒体DNA(mtDNA),激活免疫细胞参与微环境炎症的级联反应。早期的RNA测序揭示了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在调节ROS平衡和诱导炎症损伤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心肌缺血/缺氧过程中,线粒体膜损伤导致mtDNA泄漏到细胞质中,最终进入细胞外环境,在微环境中mtDNA被先天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捕获和识别。此后,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STING信号通路被激活,促使M0巨噬细胞向促炎型M1巨噬细胞极化[3,4]。M1巨噬细胞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IFNs 、IL-1β、TGF-α,促进炎症进展,加速梗死心肌纤维化进程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 PDA)是生物体内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其官能团如酚羟基和醌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PDA结构中丰富的酚羟基和胺基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采用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5]。同样,除了在梗死微环境中抑制ROS损伤外,免疫级联的炎症损伤控制对于有效治疗心肌梗死是必要的。人参皂苷Rb1 (Ginsenoside Rb1, Rb1)是人参的主要成分,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对炎症、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具有抑制作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中药[6]。Rb1已被证实可以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并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但由于其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半衰期短、稳定性弱、靶向性差,Rb1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转化潜力仍然相当有限。在这方面,抗氧化剂PDA NPs中丰富的多酚基团通过多价氢键与Rb1提供强大的超分子相互作用,以解决这些阻碍Rb1有效递送的关键障碍,从而实现有效的心肌修复。然而,经静脉注射加载rb1的PDA NPs仍面临冠状动脉阻断引起的盲端效应,有效、安全的靶向梗死区给药成为一个关键挑战

令人鼓舞的是,长期微创原位注射可注射水凝胶已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潜在首选策略,因为它能够增强心肌力学性能,防止心肌塌陷,抑制心室重构,并在心肌梗死微环境中提供智能递送调节[7-9]。然而,心内注射水凝胶可能面临注射剂量不准确、梗死心肌传导不连续、心外膜血管促生作用不足等挑战,导致治疗效果受损。最近提出了一种胶状导电仿生水凝胶作为心肌内注射的替代方式,它可以放置在受损心肌表面,以克服上述与心肌内注射相关的限制。然而,所采用的黏附水凝胶容易出现缺陷,如湿表面斑块脱落、不能抑制心室重构、不能直接响应心肌微环境优化再生、固化过程较长以建立强内聚和界面粘附等。因此,开发一种可用于心肌内注射和心脏外贴片两种形式的湿粘水凝胶将是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具有两种策略的综合优势,可以增强心肌梗死的治疗



图1. Rb1/PDA-水凝胶改善CM线粒体损伤和调节免疫炎症以修复MI的示意图


于大多数报道的含有儿茶酚聚合物的水凝胶,多巴氧化的速率和产物没有得到充分的调节,产生了各种氧化产物的混合物。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性给表征水凝胶的性质、控制药物释放特性和满足体内潜在的治疗应用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水凝胶中加入羧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保证长期使用结构稳定性。此外,羧化壳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粘附性能,羧化部分增强了壳聚糖的亲水性,大量的氨基促进了与氧化多巴醌形成二级交联。这种修饰有助于降低水凝胶结构对任何不稳定的脱交联的敏感性,即使在氧化后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羧基壳聚糖中存在丰富的氢键,通过聚合物链之间的缠结增强了交联网络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水凝胶的生物粘附和自愈性能。羧基壳聚糖、4臂PEG-多巴胺(4-arm-peg-DA)和4臂PEG-苯硼酸(4-arm-peg-PBA)交联网络使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自愈性和pH响应性。1H NMR谱在7.63 (a)和7.22 (b) ppm处存在显著的特征峰,证实了4臂peg-pba的成功制备。同样,4臂peg-da的成功合成也可以通过1H NMR谱中6.55 (a)、6.65 (b)和6.75 (c) ppm的峰的出现来证明(图1F)。在计算积分后的峰比后,1HNMR显示在约6.55 ppm (c)和1.7 ppm (i)之间的峰比几乎为1:2,在7.22 ppm (b)和1.7 ppm (d)之间的峰比几乎为1:1,这表明4臂peg -SG上的SG完全被DA或PBA取代(图1F)。FT-IR光谱也证实了4臂- peg - da和4臂- peg - pba的成功合成,因为它们显示在1528 cm-1,1651 cm-1和1581 cm-1处存在典型的酰胺I和II波段,以及在3284 cm-1和3364 cm-1处的羟基的振动吸收峰(图1G, H)。通过FT-IR和1H NMR数据也证实了羧基壳聚糖的成功制备。


图2. Rb1/PDA负载水凝胶的制备

通过水凝胶心肌内注射和心肌贴片相结合,可在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降低再梗死风险、改善心电信号和减少手术创伤等方面为心肌梗死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该水凝胶系统与心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系统中的大量多酚结构、多巴醌、氨基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与组织表面的亲核基团(如胺、硫醇和羧基)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会产生协同的强粘附效果。治疗4周后,用H&E和Masson染色评估SD大鼠梗死心肌的结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b1/PDA-水凝胶心肌给药组和贴片组都显示出抑制梗死扩大和减少纤维化面积的作用,而与水凝胶贴片组相比,心肌内给药组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Rb1/PDA-水凝胶心肌内注射和补片联合治疗组显示出最显著的修复效果,表现为梗死面积大幅缩小和心肌壁轮廓显著改善。针对上述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贴片和心肌内注射治疗效果不一致的原因,一种是该设计的可降解贴片可能不能长期充分支撑梗死的心肌壁,因此没有产生较显著的抑制心肌重塑和修复效果。此外,由于心肌表面结构致密,导致贴片中的药物可能较难进入梗死病变部位,因此后续有必要使用微针贴片来进一步提高疗效。综上所述,通过内部和外部空间相结合的策略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在修复损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基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mtDNA与巨噬细胞STING之间的相互影响,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由Rb1/PDA和多酚聚合物组成的多重交联水凝胶系统。优化后的水凝胶配方不仅具有心肌表面所需的粘附特性,还具有注射性、湿粘附性和导电性,可用于心肌深部注射。体外研究表明,水凝胶系统可在酸性环境中释放Rb1/PDA NPs,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提高细胞活性,抑制巨噬细胞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肌内和心肌外联合给药中,水凝胶能显著增强心肌壁厚度,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肌再生。因此,这种简单制备的 Rb1/PDA 水凝胶系统在利用内部和外部方法治疗心肌梗死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并能带来显著的临床转化效益



图3. Rb1/PDA-水凝胶对梗死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研究亮点


  1. mtDNA和STING之间的串扰过度激活是促进心肌梗死进展的关键因素;

     

  2.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仿生水凝胶,利用这种串扰通过内外结合的协同治疗方式解决持续性心肌损伤问题;

     

  3. 该水凝胶系统通过重启心肌细胞线粒体代谢和优化微环境免疫调节协同促进心肌修复。

     

文章信息


Volume 371, July 2024, Pages 570-587

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4.06.015

作者信息



 通讯作者 




喻翠云,博士,南华大学教授,博导。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任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科研任务。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Adv Mater,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Control Release等生物医药主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五十余篇。


魏华,博士,南华大学教授,博导,中组部“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高级拓扑结构高分子载体的精准合成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第二届委员,ACS Biomater. Sci. Eng.期刊编委,“Fellow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FIAAM)”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已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第一作者 




郑治,博士,南华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机制探索及其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主流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3篇,获批发明专利2项。




参考资料



  1. D.M. Christensen, J.E. Strange, M. El-Chouli, A.C. Falkentoft, M. Malmborg, N. Nouhravesh, G. Gislason, M. Schou, C. Torp-Pedersen, T.S.G. Sehested, Temporal trends in non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82 (2023) 971–981.

  2. P. Chatterjee, K.E. Joynt Maddox, US National Trends in mortality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eart failure: policy success or failure? JAMA Cardiol. 3 (2018) 336–340.

  3. H. Ishikawa, G.N. Barber, STING is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adaptor that facilitates innate immune signalling, Nature 455 (2008) 674–678.

  4. F. Yu, J. Wei, X. Cui, C. Yu, W. Ni, J. Bungert, L. Wu, C. He, Z. Qia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RNA m6A demethylase ALKBH5 regulates ROSinduced DNA damage response, Nucleic Acids Res. 49 (2021) 5779–5797.

  5. Z. Wang, Y. Duan, Y. Duan, Application of polydopamine in tum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drug release behavior, J. Control. Release 290 (2018) 56–74.

  6. X.C. Ni, H.F. Wang, Y.Y. Cai, D. Yang, R.N. Alolga, B. Liu, J. Li, F.Q. Huang, Ginsenoside Rb1 inhibits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promotes transfer of astrocytic mitochondria to neuron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Redox Biol. 54 (2022) 102363.

  7. Z. Zheng, Z. Guo, F. Zhong, B. Wang, L. Liu, W. Ma, C.Y. Yu, H. Wei, A dual crosslinked hydrogel-mediated integrated peptides and BMSC therapy for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J. Control. Release 347 (2022) 127–142.

  8. Z. Zheng, Y. Tan, Y. Li, Y. Liu, G. Yi, C.Y. Yu, H. Wei, Biotherapeutic-loaded injectable hydrogels as a synergistic strategy to support myocardial 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ontrol. Release 335 (2021) 216–236.

  9. Z. Zheng, C. Lei, H. Liu, M. Jiang, Z. Zhou, Y. Zhao, C.Y. Yu, H. Wei, A ROSresponsive liposomal composite hydrogel integrating improve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pro-angiogenesis for efficient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v. Healthc. Mater. 11 (2022) e2200990.


编辑 | 谢明心  


本文系本公众号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它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需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于J Control Release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

抑制Xkr8用于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和提升化疗效果

Cover Story:靶向钙粘蛋白-11的脂质体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治疗皮肤纤维化

口服葡聚糖-阿司匹林纳米药物调控肠道炎症与微生物稳态治疗结直肠癌

美国盐城湖:第19届药物递送系统国际研讨会

金属配位纳米药物增敏STING通路用于肿瘤免疫联合治疗

第六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 2024)

舌下黏附型凝胶递送葡萄糖用于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

抗体的定点修饰用于红细胞表面的功能化及药物的靶向递送

新型焦亡诱导剂“掀起”活性氧风暴用于敏化免疫治疗

口服跨胃肠道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





— 长按扫码关注 


点击蓝字 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