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粘土的免疫活性凝胶用于长效肿瘤疫苗的研究

文摘   科学   2024-10-06 20:01   四川  

基于配位自组装的“自增强”型纳米治疗剂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张志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期刊2024年第373期上发表了题为“A laponite-based immunologically active gel delivery system for long-acting tumor vaccine”的研究论文。癌症疫苗一直是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策略,但疫苗的有效性同时受到抗原免疫原性、佐剂效应及递送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纳米粘土(laponite)与免疫原性死亡冷冻肿瘤细胞(frozen dying tumor cells, FDT) 成功开发了一种有望同时克服以上三种局限的凝胶疫苗平台。基于免疫原性死亡肿瘤细胞结合液氮低温冷冻技术获得的FDT有望解决抗原免疫原性不足的局限;利用laponite固有佐剂活性及与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凝胶的潜力,实现抗原在空间和时间层面的递送优化,从而诱导持久和强大的免疫反应。该凝胶疫苗在包括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腹膜转移肿瘤模型在内的多种肿瘤模型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通过结合免疫佐剂CpG ODN与细胞因子IL-12,可进一步增强凝胶的疫苗效果。该凝胶可作为一个多用途疫苗平台,通过装载不同的抗原和佐剂,发挥其更好的治疗潜力。






图1. 凝胶疫苗构建及应用示意图

(A) 凝胶疫苗的制备流程及优势。(B) 该凝胶疫苗在体内既可作为抗原储存库,又可形成免疫龛,以两种不同的策略实现抗原的淋巴结转运,从而有效引发抗肿瘤免疫应答。(C) 该凝胶疫苗可作为通用平台,通过结合CpG ODN和IL-12,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laponite与BSA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氢键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等)构建出具备剪切变稀和自愈特性的可注射凝胶系统,FDT在凝胶体系中均匀分布。该凝胶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可在小鼠体内实现FDT缓慢持续释放。


图2. 可注射凝胶疫苗系统可作为抗原库,实现体内FDT的持续递送

(A)gel-FDT制备工艺示意图。(B)空白凝胶的代表性共聚焦图像(凝胶制备时加入FITC-BSA,凝胶显示为绿色)。(C) gel-FDT的代表性共聚焦图像(FDT用荧光染料DiD标记为红色)。(D) gel-FDT的代表性SEM图像,(1)大视野 和 (2)局部放大。(E) gel-FDT可注射性表征(gel-FDT用亚甲基蓝染色)。(F-H) gel-FDT的流变性能。(I-J)皮下注射或(K-L)腹腔注射后原位FDT残留的荧光IVIS图像和定量分析(n = 3)。


有研究发现,laponite具有佐剂活性,可招募免疫细胞,促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1-3]。受此启发,研究了gel-FDT的免疫细胞募集能力。结果证实,gel-FDT可募集包括DC及巨噬细胞等大量免疫细胞。比起游离FDT,gel-FDT在时间和空间层面都增加了淋巴结内(LNs)FDT的分布,FDT逐渐进入LNs深部,在LNs的中央副皮层积累,并在T细胞区明显积累。与游离FDT递送模式相比,gel-FDT递送模式下,更多的FDT通过迁移性DC(mDC)主动转运到LNs。这些结果表明,gel-FDT可主动招募包括DC在内的免疫细胞,形成免疫龛,并通过被动和主动策略实现抗原向LNs的运输。



图3. 凝胶疫苗系统能够招募免疫细胞,并实现双重LNs转运策略
(A-B) 皮下注射后14天内凝胶冷冻切片中 (A) CD45+细胞和 (B) CD11c+细胞的代表性IF图像(n = 3)。(C-G)从凝胶中分离细胞的FCM分析,包括树突状细胞(CD11c+)、巨噬细胞(F4/80+CD11b+)和成熟DC (CD11c+CD86+) (n = 5)。(H) 不同递送方式下LNs中FDT分布的代表性IF图像(红色代表荧光染料DiD标记的FDT)。(I-J) 注射后第7天不同给药方式下LNs对FDT细胞摄取的FCM分析(n = 3)。(K) gel-FDT中FDT向LNs转运的示意图。

gel-FDT可促进淋巴结更多生发中心形成,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且活化的B细胞数量、熟化DC数量以及CD4 T和CD8 T数量明显增加。受上述结果的鼓舞,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gel-FDT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gel-FDT诱导的分泌IFN-γ的脾细胞最多,且诱导脾脏中IFN-γ+CD4+ T细胞和IFN-γ+CD8+ T细胞比例最高。血清中抗体测试结果显示,gel-FDT比free-FDT诱导更高的ova特异性IgG1和IgG2a滴度,这也表明gel-FDT比free-FDT具有更全面的免疫刺激能力,可诱导更平衡的Th1/Th2免疫应答。



图4. 凝胶疫苗免疫激活能力
(A) 免疫接种7天后淋巴结免生发中心形成情况。(B-E) 免疫细胞数量分析(n = 3)。(F)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ELISPOT检测示意图。(G) 体外再刺激后IFN-γ分泌淋巴细胞的ELISPOT分析。PMA/Ion作为阳性对照。(H) ELISA结果的定量(n = 3)。(I) IFN-γ+ CD4+ T细胞和 (J) IFN-γ+ CD8+ T细胞的FCM定量(n = 5)。(K) ELISA检测小鼠接种一周后ova特异性IgG1和 (L) IgG2a抗体水平。


凝胶疫苗在B16-OVA荷瘤小鼠的预防模型中,只需要一半剂量的FDT就可以达到与两剂游离FDT相当的肿瘤预防效果。当gel-FDT中FDT的剂量达到2 × 106时,预防肿瘤的效果明显优于两次接种的游离FDT,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将CpG引入凝胶疫苗中,构建增强疫苗(gel-FC),gel-FC的效果仍优于free-FC。


图5. 凝胶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性疫苗,可延缓肿瘤发生和抑制肿瘤进展
(A) B16-OVA肿瘤模型的治疗方案示意图。(B) 不同处理后小鼠无瘤百分率(n = 6)。(C) 不同处理小鼠个体肿瘤生长曲线(n = 6) 。(D) 不同处理后小鼠存活率(n = 6)。(E) gel-FC制备过程示意图。(F) 不同处理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变化(n = 8)。(G) 不同处理小鼠存活率(n = 8)。(H) 不同处理后小鼠体重(n = 8)。


继而,我们在已建立的肿瘤模型中研究了该凝胶疫苗的治疗效果。鉴于肿瘤的异质性和免疫抑制性,为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免疫激活能力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将IL-12装载到凝胶中构建加强疫苗(gel-FCI)。正如预期的那样,gel-FCI在黑色素瘤模型、MC38皮下结直肠癌模型及MC38腹膜癌模型中都显示出更好的抗肿瘤能力,其中在MC38腹膜癌模型中,gel-FCI治疗组8/9只小鼠的肿瘤被完全根除。

图6. 通过FDT与CpG、IL-12的结合,gel-FCI作为一种治疗性疫苗,诱导有效的抗肿瘤作用
(A) gel-FCI制备工艺示意图。(B) B16-OVA黑色素瘤和MC38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示意图。(C) B16-OVA黑色素瘤模型中不同治疗小鼠的个体肿瘤生长曲线和(D)存活率(n = 10)。(E) MC38结直肠癌模型中不同处理小鼠的个体肿瘤生长曲线和(F)存活率(n = 10)。(G) MC38腹膜癌的治疗方案示意图。(H)腹膜肿瘤的代表性图像。白色曲线表示肿瘤的位置。(I)腹水的代表性图像。(J)腹膜癌病变的肿瘤图像和(K)肿瘤重量(n = 9)。(L)腹膜癌病变腹水体积(n = 9)。

为进一步评估该凝胶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员采用同样能够形成储库的商用铝佐剂作为对照,在黑色素瘤治疗模型中进行了疗效对比考察。结果显示,gel-FCI的肿瘤抑制效果优于商业化铝佐剂。


图7. 凝胶疫苗表现出比市售铝佐剂更好的肿瘤抑制能力
(A) B16-OVA黑色素瘤模型中不同处理小鼠的个体肿瘤生长曲线(n = 7)。(B)不同处理后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变化。(C)不同处理后的肿瘤照片。(D)不同处理后小鼠的肿瘤重量。(E)不同处理后小鼠的体重。(F)不同处理后用于评估GCs的LNs的IF图像。(G)肿瘤组织中CD4和CD8表达的代表性IF图像。(H) CD4+ T和 (I) CD8+T细胞定量结果(n = 3)。

研究亮点


  1. 基于laponite开发了一种凝胶疫苗系统,可简化疫苗接种流程,并提高疫苗有效性;
     
  2. 该凝胶可招募免疫细胞形成免疫龛,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引流两种途径实现抗原持续递送至淋巴结,促进生发中心形成,诱导增强和持久的免疫反应;
     
  3. 可构建一种通用性疫苗平台,具普适性和可拓展性。
     

文章信息


Volume 373, September 2024, Pages 201-215


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4.07.030

作者信息



 通讯作者 





张志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2007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10年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1)仿生递送系统在肿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2)新型药用辅料与自组装递送系统在肿瘤疫苗、核酸药物递送等方面的研究。发表文章100余篇,他引7000余次,h因子44。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40余篇,包括本领域主流刊物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dvanced Science、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申请专利15件,授权11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等。曾获世界生物材料大会颁发的“Young Scientist”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目前担任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和Current Medical Science编委;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参考资料



  1. D.O. Govea-Alonso, M.J. García-Soto, L. Betancourt-Mendiola, E. Padilla-Ortega, S. Rosales-Mendoza, O. Gonz´alez-Ortega, Nanoclays: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vaccinology, Vaccines 10 (9) (2022) 2110905.
  2. W. Chen, H. Zuo, B. Rolfe, M.A. Schembri, R.N. Cobbold, B. Zhang, T.J. Mahony, Z. P. Xu, Clay nanoparticles co-deliver three antigens to promote potent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J. Control. Release 292 (2018) 196–209.
  3. W. Chen, H. Zuo, B. Li, C. Duan, B. Rolfe, B. Zhang, T.J. Mahony, Z.P. Xu, Clay nanoparticles elicit long-term immune responses by forming biodegradable depots for sustained antigen stimulation, Small 14 (19) (2018) 1704465.


编辑 | 谢明心  



本文系本公众号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它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需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于J Control Release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

粒径很重要:通过控制颗粒大小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Cover Story:模拟病毒的脂质纳米颗粒增强肺部递送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调节

斑秃治疗——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促进托法替尼的经皮吸收和毛囊靶向

基于红细胞构筑的尿酸酶仿生递药系统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Cover Story:口颊黏附膜递送疫苗对抗呼吸道感染

JCR 40周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配位自组装的“自增强”型纳米治疗剂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

缺氧激活型缓释纳米药物增强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

基于羟基氧化铝-Poly(I:C)复合佐剂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高尔基体定制的“特洛伊木马”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





— 长按扫码关注 


点击蓝字 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