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5.01.06 / 张文豪
房颤
心脏乱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张文豪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当心脏的心房部分失去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代之以快速而无序的颤动时,就发生了房颤。这种异常的心律不仅会引发患者的不适感,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房颤背后的风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及其危害。
HEALTH SCIENCE
房颤
心脏乱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
HEALTH SCIENCE
一、房颤的定义与症状
房颤发生时,心房以每分钟350至600次的速度进行颤抖,远超过正常心率的60至100次/分。这种快速而无序的颤动导致心房无法有效地泵血,进而影响整个心脏的泵血功能。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黑矇、晕厥、多尿等。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甚至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二、房颤的主要风险
房颤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引起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大脑动脉,导致脑梗死(中风)。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至5倍,而脑卒中的致死率高达20%,致残率接近60%。除了脑栓塞,房颤还可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等,导致相应脏器的梗死。
2.心力衰竭
房颤患者的心房颤动导致心室率增快且不规则,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长期下去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增加死亡风险。房颤和心力衰竭之间存在恶性循环,它们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心衰发生率分别为33%、44%和56%。
3.心肌梗死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内血液淤滞,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2倍,其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为0.4%至2.5%。其中,稳定型心绞痛、心脏瓣膜病、心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4.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长期房颤患者的心肌可能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这种心肌病会使心脏逐渐扩大,心功能逐渐下降,增加死亡风险。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房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其他风险
房颤患者还可能增加脑痴呆、抑郁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房颤还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晕厥。此外,房颤患者的心率过快还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胸闷、胸痛甚至心肌梗死。
三、房颤的发病原因
房颤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因素
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这些疾病会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
2.生活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房颤的发生,如大量饮酒、熬夜、情绪过激等。此外,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也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3.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
四、房颤的预防与治疗
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其带来的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房颤的危险因素,应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方式,维持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稳定。
2.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房颤的苗头。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史的人等,更应重视体检和随访。
4.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房颤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抗凝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恢复心房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5.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治疗、电复律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恢复心房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结语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通过深入了解房颤的定义、症状、风险、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其带来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房颤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房颤的预防工作,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式,降低房颤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远离房颤的困扰。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