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20日,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分析教材后,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1.巩固本单元学习的四种竖式计算类型(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算法。2.巩固一年级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就从左到右计算;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减混合有时有普通写法和一种简便写法,有时没有简便写法。4.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两者相结合进行计算。能口算的部分,就不需要列竖式。根据以上理解,课堂上,我们先复习了一年级相关知识。明确计算顺序和数据特点。如果数据变大,口算不方便了,就需要笔算解决。从而引出新课。面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平心静气,分析错因。个性错误就单独辅导,共性错误就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每一条横线代表一次计算,相当于“等号”,所以,等号下面就要书写计算的结果,等号上面只能有一个运算符号。
错误二:连减计算时,两个减数一起减。
讲解要点:
连加时可以一起加,连减时要分开减。
这是学生把做连加的经验迁移过来了,但是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不写出来的话,很难进行第二步计算,所以必须分两步计算。
1.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并没有要求“列竖式计算”,我想,这就暗示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算法。然而,题目中明明能口算的部分,大多数学生却列竖式计算。我想,原因是孩子们的个性不同,计算能力不同造成的。不爱口算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或者没有分析数据特点就提笔计算了,可以鼓励他们提高口算能力,花几秒钟的时间分析数据,能口算的部分就口算解决,节省时间。不爱笔算的孩子,可能是比较手懒或者口算能力强。只要他们正确率高并掌握了竖式写法,不必强求他们笔算。
2.个别学生遇到有小括号的计算时,不能确定先算什么。教师可以把数据变小,明确计算顺序,再把数据变大,方法一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