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这节课,我想突出什么

文摘   2024-08-28 13:39   河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近段时间研究的一节课。
口算乘法包含两个例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

看了一些课例,有的老师第一课时只安排学习例1,有的老师第一课时安排学习例1和例2。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考虑到例1的学习难度不大,参加现场课的学生一定都是最优秀的,所以课堂进程应该比较快,所以就设计学习两个例题。

从授课效果来看,都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有超时现象。因此,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会考虑只学习一个例题。



讲完现场课,我有几分钟时间对这节课做简短说明。


说点什么呢?说情境创设,说活动操作,说奥运元素,说习题设计?似乎有一点点可以说的理由,但似乎都没有触及到本课的本质。


思考再三,我想到了关键词:建立关联。


1.表内乘法与表外乘法的关联


表内乘法是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出得数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表外乘法是我自己的理解,当相乘的两个数变大后,自然产生了新的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都是本节课之后的后续知识。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二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


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老师们都很清楚,但作为学生,他们可能不太清楚,不会考虑为什么学这节课,因此我在导入和拓展的环节都用到这个表格,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习的知识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增加学习新知的兴趣,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让学生感受到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一系列的关于乘法计算的新问题。


2.小棒、计数器与算理的关联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用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20×3、12×3,说算法。


计算课的基本要求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对于学生来说,算法是容易掌握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算理。我的想法就是借助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体会几个十乘几等于几个十,几个一乘几等于几个一。特别是计数器,在拨珠子的过程中,几个十,几个一,几个百,非常清楚,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课堂上,学生操作小棒、计数器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我认为花这些时间是必须的,老师教给学生的和学生自己体会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3.例1几个算式之间的关联


例1的三个算式20×3=60、200×3=600、2000×3=6000,算式之间要沟通算理,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对比中观察、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它们用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学生还能发现,一个因数3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都发生变化。这里孕伏了以后要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例2也孕伏了乘法分配律)


4.例1、例2之间的关联


例1与例2之间有什么关联?计数单位。它们都是在计算共有多少个计数单位,也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包括以后要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的算理都是相通的,先拆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相乘之后,再合并。(分—乘—合)拆分之后的乘法都是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的,所以我们的乘法口诀到九九八十一就结束,后面再大的数相乘,也能拆分之后用乘法口诀计算。


关于这节课的思考很多,很碎,能力有限,词不达意,欢迎小伙伴儿们留言区讨论!

那片天空
分享数学教学的视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特级教师讲座,课堂实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