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杂志来稿选登·散文:过年丨刘啸

文摘   2025-02-03 08:31   山东  
前程巳锦,巳喜临门


过年















散文

文丨刘啸(山东微山)


“嗬,有年气了。”什么时候,空气里已有了鞭炮声。东边“啪”的一声,西边便也“啪,啪,啪”的几声回应。


接着便跑过几个不大的孩子。兴奋的吆喝声,把快乐渲染在大街小巷。这种无忧无虑的游戏这里一阵,那里一阵,一直会延续到夜幕降临。有长长的鞭炮燃响起来了,在村庄的某个角落,声音清脆,在星空下传递清越的波浪。


“有年气了……”


那是父亲的声音。接着是母亲的附和。我在想,我那时在干什么呢——回忆中,满怀的幸福似乎还含着一些别的成分。一年年度过来,年就成了一圈圈木质的年轮。


“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一点不假。忙年,忙年,那时,年是一种筹划,一年最后的力量都在奔向大年三十和初一。


该晾晒黄豆了。净去石子杂质,拣走瘪的、瞎的,约摸十斤二十年,准备去油坊换油。


油坊就在西堤码头排灌站大院内。三大间高大宽敞的作坊,十几个工人,从早到晚,吭唷……吭唷……忙个不停。这是年底的情景,空气里豆油的香气也更加浓郁了。我常窜到那里去,见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大挑小担的,就知道年就要到了。等着吧,那些香喷喷的炸丸子,炸鸡,炸鱼就要一锅锅出来了。如果让我选择,即使现在想来,我也宁愿舍了鞭炮,新衣裳,而去饕餮几顿大餐。我支持小时候那样的现实主义高于浪漫主义,尽管我实在至始至终不过是一个倔强的浪漫主义者。总在幻想中实现着一个个曾经面对的选择。


“过油”的确是年里最隆重的事。萝卜要买石里那一带的,味辣,出香。葱是薄梁一地的短腿葱,也是味辣,出香。姜,一个个要去皮,切沫。平时不大见的大茴,小茴之类也买来一些。鸡是自家养的,不太忍心,也要宰两只。鱼,是老早腌好的,大多时候是草鱼,有鲤鱼那多是用来摆供敬神敬主的。鸡鱼有了,也就基本齐了,那叫年齐了,大人们心理安稳踏实得很。


父亲算是“过菜”的高手吧,他过的菜,酥脆,个好,外表不油,放的时间也长。别人都喊他帮忙,他也乐意去,仿佛那就是过年,累但快乐。他说,人家喊,那是你有用处。


年气就在这忙忙碌碌的大小活动中氤氲着,乐观着,传递着。从腊月二十三各家扫屋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一拜年,达到高潮。


一大早放罢鞭,就是喝糖水,等待吃饺子。第一碗饺子是给神和主的。接着母亲拈香,叩拜,念经。香烟已是缭绕时,母亲喊我们磕头,她在一旁说吉祥话。父亲是不大磕头的,他趁空摆上饺子,醋和祘。饺子是素馅的,一般是豆腐和白菜。母亲总要说,这是为了纪念仲子路,他信守仁义,被剁成肉泥了,所以我们这一带都不许吃肉饺子。那时,我在年初一这顿饺子里,时常吃到一枚硬币,母亲总是很笑嘻嘻的,仿佛得了什么大希望,急忙把那枚硬币粘到锅前那张灶王画上去。


其实,挨家挨户的拜年从一大早就开始了。我们家有主,也就是袓先的牌位,来的人多,父亲就等着伺候着。大都是本族的人,虽然平时不少见面,这一天见了却不同往常,亲热得很,说些体心的话,叙叙陈年旧事,翻出些祖辈们的光辉业绩,感慨嘘唏茶来烟往中也逗留一段时间。印象中那位大爷爷总要呆上一个上午,他对房分的事知道的多,故事也多,他那么恋旧,怕是来自对眼前的种种不称意。我后来这么想。父亲总是晚一点去拜年,回家也晚。他和那些亲族们都谈些什么呢。一年年,大抵如此。我从他身上看着年来了,年又走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给孩子们留着什么样的记忆,他们存在心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留恋。时代在改变,传统在改变,我总在希望有什么东西能在这时光流逝中保持着不变。但一个个平淡的日子中,年的来临所带给的那种惊喜和狂欢,连我也没有了,我们的确缺失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惊喜和愉快呀。最近万安秦腔那火爆的场面,不由让我想起小时听戏的经历。过年听大戏。每当一地有剧团开演,那也是口耳相传,万人空巷啊。人们追着戏,从本村追到邻村,谈论着戏,从演员到唱词,一直延续到年味淡了,突然想起要下地忙活了。


听戏,我们小孩子是不跟着大人的。板凳摞着板凳,我们看不见也透不过气,索性就趴到戏台子上,蜷着身体,自由自在地看。我们确实不是听戏来的,只为了看,看武斗,看小丑的表演,说俏皮话。戏台上小孩子们太多了,也有人不安分老是钻到幕后看个稀奇。但这也不会引起剧团的不满。我想,这大概一是因为过年,二是因为唱戏本就是图个热闹。


但我是听戏词的。有一出戏《三哭殿》,我对皇上的唱词,从头至尾记得滚瓜烂熟,不知不觉竟也会唱了。后来我还和几个发小组织了一个戏团。拿了大人们的衣服,制了官帽和马鞭,像模像样地排演节目。从初五到十五,我们在村里巡回着演。记得一位姓侯的老者,非常热心,教我们《南阳关》,我饰演伍云召,那是演得最多的一场戏,引得不少大人们来看。


近年,又有剧团下来演出了,每年过年都有几场戏,霓虹声电里,复活的腔音因熟悉而倍感亲切。


今天早上,我去大集买春联,已是感觉到年气了。我融入到人山人海里,听乡音,看一张张喜气的脸,嗅着风递过来的粥和包子的味儿,感觉到这就是年气了。一种经历了冬春在萌发的气息。


作者简介:刘啸,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在《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歌月刊》《星火》《浙江诗人》《猛犸象诗刊》《延河诗特刊》《中华文学》《北极光》《西南商报》《知音》《诗词》等报刊发表作品。中国诗歌网诗歌大擂台第十期嘉宾。出版诗合集《与乡书》等多部。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名单

贾庆军丨徐林申丨黄光奇丨赵连友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   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   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   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   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华夏雪丨郑   雄丨庞雪松丨宋赛华

蔡雪梅丨伍美顺丨姜德照丨刘   卿

钱振红丨付晓亮丨万国发丨杨   春

单克锋丨李宛琼丨余伟铭丨梅   春

夏志阳丨宋   宁丨林荣先丨李义定

杨纯峰丨诸纪红丨赵   楠丨杨长青

葛俊明丨徐   静丨高   健丨隋   颖

杨中敏丨刘晓明丨张书荣丨闫相友

王   锋丨李泽彬丨陈贞奇丨孙华凯

关于《家乡》杂志社

(请点击下面相关链接了解详情)

一、《家乡》传媒简介

二、《家乡》杂志招聘签约作家启事

三、《家乡》杂志温馨提示

四、《家乡》杂志声明

五、《家乡》杂志征集封二作家、封三书画家及专栏作家启事

家乡杂志社
《家乡》杂志官方wei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