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杂志来稿选登·小说:阿萍的逐梦人生丨于新医

文摘   2025-01-20 06:53   山东  

阿萍的逐梦人生

文丨于新医(山东夏津)


第一章:卫运河畔的聪慧少女

在卫运河畔那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小村庄里,阿萍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诞生了。这里的天空湛蓝如宝石,河水清澈见底,田间的麦浪随风翻滚,人们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民风淳朴得如同未被尘世沾染的璞玉,对学问人的尊崇更是深深扎根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阿萍自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慧,那灵动的眼眸总是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仿佛能洞悉世间的一切奥秘。无论是课堂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小困惑,都能在她的巧思下迎刃而解。

阿萍的学习成绩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尤其是她对知识的那种如饥似渴的追求,让村里的小伙伴们望尘莫及。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她窗前的书桌上,她总是早已端坐在此,埋头苦读。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她却独自一人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如痴如醉。

虽说阿萍身材矮小,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每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学校的表彰时,那自信的笑容和熠熠生辉的眼神,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她那优异的成绩和急切好学的态度,就像一束耀眼的光芒,足以掩盖她身材上的小小不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阿萍的父亲作为本村小学的校长,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家里堆满了各类书籍。在父亲的影响下,阿萍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敬畏和向往。她常常在父亲的书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畅游在书海之中。父亲也总是以她为傲,在村里逢人便夸赞自己女儿的聪明伶俐。

也正因如此,阿萍深受学校老师和村里长辈们的喜爱。每次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长辈们都会亲切地摸摸她的头,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阿萍总是微笑着点头,用坚定的眼神回应着大家的期待。

第二章:初中的光芒与挫折

初中阶段,阿萍踏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殿堂。她就像一只闯入花园的蝴蝶,尽情地吮吸着文学的花蜜。在语文的世界里,她的天赋开始展露无遗,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她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独占鳌头,作文更是她的拿手好戏。每堂作文课,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总是首先落在阿萍身上。当她的文章被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沉浸在她用文字编织的美妙世界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思考、真挚的情感,仿佛不是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作家。

然而,这却引起了班里一位同样语文成绩不错的男同学阿坡的嫉妒。阿坡是个心高气傲的孩子,一直以来都自认为是班上的文学才子,阿萍的出现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每当老师表扬阿萍时,他总是在角落里暗自撇嘴,心中愤愤不平。

但阿萍并未在意阿坡的态度,她依然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和进步。她会在课后与老师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会在图书馆里借一本又一本的名著,如饥似渴地阅读。她的读书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字迹工整,见解独到。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给人设置一些障碍。阿萍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她稚嫩的肩膀上。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妹妹,需要照顾和关爱。父亲虽是校长,但只是民办教师,微薄的工资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销。母亲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民,独自一人辛勤耕耘着几亩责任田,那弯曲的脊背和粗糙的双手见证了生活的艰辛。

到了初三,那个特殊的年代,高中和中专的招生人数极为有限,竞争异常激烈。能考上的大多是经过多次复读的学生,机会显得尤为珍贵。尽管阿萍一直以来成绩出色,但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最终还是以几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同样优秀的阿坡,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但阿坡不甘心就此放弃,他选择了复读,决定再拼搏一年,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更多的可能。而阿萍,看着家中母亲那疲惫的身影和父亲紧锁的眉头,无奈地选择了回家帮母亲务农。那一天,她默默地收拾好书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她知道,家庭需要她。

第三章:生活的磨炼与坚守

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而过,阿萍投身于农田的劳作之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阿萍就已经跟着母亲来到了田间。她弯下腰,熟练地拿起农具,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原本白皙娇嫩的皮肤,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下逐渐变得黝黑粗糙。曾经纤细的手指,也因为长期的劳动而长满了老茧。但阿萍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总是默默地埋头苦干,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不屈。

当校长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一番努力和请示领导,他为阿萍争取到了在本村小学当村办老师的机会。阿萍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她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怀,融入到了每一堂课中。

课堂上的阿萍,就像一位充满魅力的魔法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总是紧紧地跟随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的耐心和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温暖。

放学后,阿萍又会匆匆赶回家,帮母亲料理家务、干农活。她在田间的动作熟练而麻利,无论是播种、除草还是收割,她都做得井井有条。那看似弱小的身躯,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甚至比一般的妇女还要能干。

闲暇之余,阿萍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在昏黄的灯光下,她会摊开纸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为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她的文字里,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命运的不屈。

第四章:重逢与新的开始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阿萍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父母的包办和媒人的热心介绍下,阿萍嫁到了镇上一户人家。她的丈夫是个长相帅气的男人,身材不算高大,但有着一股子蛮力气。他家的位置离阿萍曾经读书的中学很近,仿佛命运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场相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阿萍像往常一样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不经意地回眸,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那中等个头、挺拔的身姿,让她心中涌起一阵疑惑。她定了定神,仔细再看,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哎呀,阿坡,真的是你啊!”阿萍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阿坡听到呼唤,转过头来,眼中同样充满了惊喜。“阿萍,好久不见!没想到在这儿能碰到你。”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快步走向阿萍。

两人站在街口,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止了流动。他们互相询问着彼此的近况,回忆着曾经的校园时光。

“阿萍,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阿坡关切地问道。

阿萍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感慨:“还算不错,结婚生子,日子平淡但也踏实。你呢?”

阿坡自豪地说:“我复读后考上了中专师范,现在回母校当语文老师啦。”

阿萍眼中露出钦佩的神情:“真好,真为你高兴。”

阿萍热情地邀请阿坡有空到家中做客,阿坡欣然答应。原来,阿坡一直不知道阿萍嫁到了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这次重逢,仿佛让他们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梦想和激情的校园时光。

第五章:婚后的坚持与波折

嫁人后的阿萍,在新的环境里努力地适应着婚后的生活。尽管生活的琐碎和家务的繁忙让她几乎没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她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有过一丝减退。每当夜深人静,孩子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她总会悄悄点亮台灯,翻开那一本本已经泛黄的书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然而,阿萍的丈夫对于她的这份爱好却并不理解。在他看来,读书写作并不能为家庭带来实际的收入,反而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当看到阿萍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写作,丈夫总会皱起眉头,不满地嘟囔:“整天就知道写写写,能当饭吃吗?这家里的活儿都干不完,你还有心思弄这些没用的。”

面对丈夫的指责,阿萍总是耐心地解释:“这不是没用的,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它能让我的心灵得到慰藉,让我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她的眼神坚定而执着,语气诚恳而温和。

但丈夫却不为所动,依旧时常因为这件事与阿萍发生争吵。阿萍心中虽然委屈,但她知道丈夫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才会如此。于是,她选择了默默承受,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文学对她的重要性。

春冬农闲的时候,阿萍为了补贴家用,决定做起小买卖。她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奔波在二三百里的路途上,去进货。寒风刺骨的冬日里,她的脸被冻得通红,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炎热的春日里,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依然咬牙坚持。

有一次,阿萍进货回来得很晚。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当她路过一个村庄时,突然从黑暗中窜出两只凶猛的大狗,朝着她狂吠着扑来。阿萍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拼命地蹬着自行车,一边大声呼喊着:“别追我!别追我!”她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变得颤抖,脸色苍白如纸。

回到家时,阿萍已经是心惊肉跳,大汗淋漓。但她看着进回来的货物,心中又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六章:为家庭的拼搏

随着岁月的流逝,阿萍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小家伙长得眉清目秀,俊美可爱,那聪明伶俐的模样像极了阿萍小时候。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阿萍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

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让他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阿萍省吃俭用,努力地打拼。她不再购买漂亮的衣服,不再舍得为自己添置任何奢侈品。每一分钱都被她精打细算地用在了家庭的开销和儿子的教育上。

儿子上学后,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阿萍深知,要想让儿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于是,她更加努力地赚钱,哪怕再辛苦,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当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传来时,阿萍激动得热泪盈眶。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让阿萍感到了沉重的负担。但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这时,阿坡给阿萍出了一个主意:“阿萍,你语文这么好,又有教学经验,何不就在镇上开个补课班呢?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肯定有市场。”

阿萍听了阿坡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说干就干,她租下了一间小小的门面,简单地装修了一下,就开始招生授课。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阿萍的补课班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报名。

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问题。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教导下成绩不断提高,阿萍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七章: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小镇上的太阳能商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人们对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日益旺盛。阿萍家也打算安装一套太阳能热水器,于是她来到街上挑选。

在众多的店铺中,有一家门头装修精致、生意兴隆的店铺引起了阿萍的注意。她走进店里,与老板大顺攀谈起来。

大顺是个热情豪爽的人,他详细地向阿萍介绍了各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和价格。阿萍一边听着,一边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大顺发现阿萍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而阿萍也意外地得知,大顺竟然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而且在写作方面颇有造诣,诗歌、小说、散文都能信手拈来,还曾在县级和全国的诗歌大赛中获奖。

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瞬间拉近了距离,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买卖交流,变成了一场关于文学的深入探讨。

“阿萍,我觉得以你的才华,完全可以在文学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大顺感慨地说道。

阿萍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向往:“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梦想,只是不知道从何开始。”

大顺想了想,提议道:“最近几年微信网络文学兴起,你何不注册一个公众号,办一个文学社呢?这样可以把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

阿萍听了,心中一动,仿佛看到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她毫不犹豫地说:“好,那就试试看!”

说干就干,阿萍回去后马上找到老同学阿坡帮忙注册公众号,又马不停蹄地联系文友小悦担任小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社很快就成立起来。

第八章:逐梦的脚步不停歇

文学社成立之初,只有寥寥数人,但阿萍并没有气馁。她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积极组织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

每一篇投稿,阿萍都会认真阅读,仔细点评。她会与作者们交流写作心得,分享创作经验。在她的努力下,文学社的文章质量不断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

节假日的时候,阿萍会带领文友们来到文化公园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文学,交流思想。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脸庞。

随着文学社的发展,阿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当地县市领导的重视,作协主席亲自来到聚会现场指导授课,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鼓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萍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乡镇学生数量逐渐减少,补课班的生意不再像以前那样繁忙。

阿萍是个上进心极强的女人,她不愿安于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出去打工挣钱。尽管家人有些担心,但她还是坚定地踏上了北漂的道路。

第九章:北漂之旅

阿萍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这座繁华的大都市让她既兴奋又紧张。她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家政工作的求职之路。

幸运的是,她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份工作,为全国著名的儿童老作家做饭照顾饮食。

第一天走进老作家的家门,阿萍有些拘谨,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

“阿萍,辛苦你了。”老作家和蔼地说道。

阿萍连忙微笑着回答:“不辛苦,能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在老作家身边,阿萍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她会仔细观察老作家的生活习惯,用心准备每一顿饭菜。闲暇时,她会倾听老作家讲述创作的故事和人生的经验,受益匪浅。

“阿萍,你很有灵气,不妨多写一写。”老作家鼓励道。

阿萍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指点,我会努力的。”

然而,不幸的是,一年后老作家去世了。阿萍伤心不已,她将老作家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和转折。阿萍很快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带孩子做家务。

在这户人家工作时,阿萍白天尽职尽责地完成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晚上等孩子睡下后,她就开始刻苦学习养老院管理与老年人护理知识。她常常在台灯下埋头苦读,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

有一天,雇主提前下班回家,看到阿萍正在认真学习的身影,十分惊讶。

“阿萍,没想到你这么努力,还在学这些专业知识?”雇主好奇地问道。

阿萍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想多学点东西,提升自己,以后也许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雇主不禁对阿萍的上进心和勤奋赞叹不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阿萍成功考取了养老院职业经理人证书。这份努力和执着让雇主对她更加敬佩。

这份工作不仅待遇优厚,还为阿萍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第十章:未来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台工作的夫妇在晚餐时与阿萍闲聊起来。

“阿萍啊,我们听说天津建了一家养老院,正在招聘院长呢,而且特别希望是一位女性。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想到了你。”女主人微笑着说道。

阿萍手中的筷子瞬间停在了半空中,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真的吗?这简直太好了!”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当然是真的,我们觉得以你的能力和经验,完全可以去试一试。成功了你就在那里发展,有更好的收益和前程。过不了,我们等你回来。”男主人肯定地点点头。

阿萍的心跳瞬间加速,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中激烈跳动的声音。她的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那种喜悦是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来的:“哎呀,太感谢你们了!真的太感谢了!如果不是你们告诉我,我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好机会。”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眼眶甚至都有些湿润了。

“如果我能得到这个职位,那真是改变了我的人生啊!”阿萍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我会把养老院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我要为他们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要聘请最好的医护人员,确保老人们的健康。”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计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充满温馨和欢乐的养老院。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阿萍。你一直都是那么能干,那么有爱心。”女主人鼓励地拍拍阿萍的肩膀。

阿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都多亏了你们给我的机会和支持。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萍一边认真准备应聘的材料,一边在心里不断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她想象着自己在养老院中忙碌而充实的身影,想象着老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内心充满了动力。

当阿萍把自己即将应聘养老院院长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时,大家纷纷为她送上了祝福。

“阿萍,你一定行的,相信你的能力,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愿你在新的工作中一切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更多的老人带来幸福。”

“阿萍姐,你这么善良又能干,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院长,加油!”

这些祝福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阿萍前行的道路。她深知,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有了大家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她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者简介:于新医,山东夏津人,农民,现经商,爱好写诗歌小说。曾在益友文学苑组织的全国“诗家杯”诗歌大赛获得一等奖,“中国梦家国情”诗歌大赛获得金奖。在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数百首。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名单

贾庆军丨徐林申丨黄光奇丨赵连友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   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   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   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   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华夏雪丨郑   雄丨庞雪松丨宋赛华

蔡雪梅丨伍美顺丨姜德照丨刘   卿

钱振红丨付晓亮丨万国发丨杨   春

单克锋丨李宛琼丨余伟铭丨梅   春

夏志阳丨宋   宁丨林荣先丨李义定

杨纯峰丨诸纪红丨赵   楠丨杨长青

葛俊明丨徐   静丨高   健丨隋   颖

杨中敏丨刘晓明丨张书荣丨闫相友

王   锋丨李泽彬丨陈贞奇丨孙华凯

关于《家乡》杂志社

(请点击下面相关链接了解详情)

一、《家乡》传媒简介

二、《家乡》杂志招聘签约作家启事

三、《家乡》杂志温馨提示

四、《家乡》杂志声明

五、《家乡》杂志征集封二作家、封三书画家及专栏作家启事

家乡杂志社
《家乡》杂志官方wei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