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母亲的小菜园
文丨甘信军(山东平邑)
日前,远在徐州妹妹家的八十岁的老母亲,专门打来电话告诉我。过冬至节气好些天了,早晚温度低要起结冰了,老家小菜园里种的白菜收了没有?别把菜冻坏了!这应该是她第4次专门打电话,安排菜园里菜的事了。我赶紧告诉老太太,都收了十多天了,全放在老家的东堂屋里。
对此,我感到很无奈。因为我生活的小县城离母亲电话中讲的小菜园,有五十公里的路途。我回一次老家就得跑一百多公里的路,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不说,光燃油费就得三十多元钱。而今年我们这里的白菜的价格,是一两毛钱一斤。关键是老母亲总共只种了二十多颗白菜,并且个也不大。
在连续两个周末回老家后,我终于忍不住偷偷的告诉妹妹。你找机会跟咱老娘聊聊,给她算算我回一次家燃油的花费,然后再告诉她咱老家现在白菜的价格。果然,从这之后母亲就不再提她小菜园里白菜的事了。
我的父母生活在沂蒙山主峰龟蒙顶脚下,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且年龄都已超过八十岁。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前些年找人从水库里运了十多车“汪土”。把房前屋后改造成了一个小菜园,种一些常吃的应季蔬菜。
必要的劳动之余,父母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小菜园上。方方正正的菜畦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每次回老家看到他们种的菜,我总忍不住和他们开玩笑,你们这蔬菜种的真板正,就连我在部队时种的菜都没法和你们的比。
初春的小菜园,黑黑的羊粪堆里,一棵棵一行行绿色的韭菜偷偷地钻出地面,象是在柏油马路上铺上一层厚厚的人造足球场草皮。特别是在早晨,韭菜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让人心旷神怡,整个人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盛夏,站在小菜园边上远远望去,菜地里红色的是辣椒、西红柿,紫色的是茄子,绿色的是苦瓜、黄瓜、豆角和香菜,黄色的是黄花,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五彩斑斓,极具视觉冲击感。让人口水欲滴,有种先吃为快的冲动。
仲秋,小菜园边上的平房和柴火垛上,挂满了金黄色的南瓜,象过节时挂得一串串的灯笼。家门口的树上、晒衣绳上,爬满大小不等胖瘦各异丝瓜和苦瓜,一排排的就象军营里的战士正在进行单杠训练。穿着红裤子绿色上衣的萝卜,正尽情的向人们展示着它完美修长的身姿。一身绿色的白菜,象哨兵一样立正站着军姿……。
小菜园的存在,不仅保证了父母的蔬菜供应,而且也大力的丰富了我们的菜蓝子。由于小菜园种的菜,施的是农家肥,也从不喷洒农药,妥妥的绿色安全有机产品。所以,每次周未或节假日回老家,回去时车的后备箱里装满了时令蔬菜。
2024年7月,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不愿意搬到县城和一起生活,自己独自在老家生活。在江苏省徐州市工作的妹妹,怕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孤单。经过家人和亲戚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母亲才于十一月初同意到妹妹家过冬。母亲走的时候,小菜园其他蔬菜都已收获完毕,只剩下白菜、萝卜和波菜没有收。
虽然不在山东,母亲却时刻根据季节时令变化和种菜经验,时刻关注着她的小菜园。蔬菜生长的每个时间节点,她总是准时电话遥控指挥我去完成每道工序。
实事求是的讲,小菜园种出的菜,按市场价格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却是八十岁的老母亲,体现对于儿子对孙辈的无私的爱,也是她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母亲把小菜园当事业干,把菜当“孩子”养。无论走到那里,总忘不了她的这些“孩子”们。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名单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 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 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丨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 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 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丨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华夏雪丨郑 雄丨庞雪松丨宋赛华
蔡雪梅丨伍美顺丨姜德照丨刘 卿
钱振红丨付晓亮丨万国发丨杨 春
单克锋丨李宛琼丨余伟铭丨梅 春
夏志阳丨宋 宁丨林荣先丨李义定
杨纯峰丨诸纪红丨赵 楠丨杨长青
葛俊明丨徐 静丨高 健丨隋 颖
杨中敏丨刘晓明丨张书荣丨闫相友
王 锋丨李泽彬丨陈贞奇丨孙华凯
关于《家乡》杂志社
(请点击下面相关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