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离不开桌子,中华文明在餐桌上延续着,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美谈。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张八仙桌。说书唱戏的在街上支张八仙桌,就是一个舞台: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这是清初名人贾凫作的词。我是在八仙桌陪伴下成长的,每当看到它都会给我无限的遐想,仿佛又回到童年……
我家的八仙桌是普通杂木做的,己有100多年历史了。安放在客厅冲门口的北墙,顶上吊着一盏灯;后面是长条几,两边摆放着一对花瓶,插着富贵牡丹塑料花;中间是闹钟,取终(钟)生平(瓶)安之意;八仙桌左右两把太师椅,成为一套八仙桌组合。北墙悬挂一副松鹤延年图;左右一幅对联,由上而下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八仙桌面有一个搪瓷茶盘,放着稳如泰山的一把茶壶,茶杯众星捧月般围着壶摆成一个圆圈;还有一套小巧玲珑的酒具。
我家的八仙桌不但是餐桌,还是会客、宴客、学习,茶余饭后盘家常的地方。就餐时,爷爷说:“做人要象八仙桌,方方正正,四平八稳,走正道……”学习时,母亲在一旁缝补衣服,做针线活。看到我们淘气、贪玩时,絮叨着说:“别贪玩,好好学习,才有出息哩……”
来了客人,在八仙桌上喝茶、吃饭。座次相当讲究,贴北墙的太师椅坐北朝南,东边为主席,西面为副主席;其它三面按辈份依次安坐。斟酒布菜、斟酒、倒茶、敬烟时依据席位尊卑,切不可乱点鸳鸯谱,一步错了步步错。桌子布满大盘小碗和美味佳肴,千秋大业一杯酒,宾主举杯畅饮杯中酒,其乐融融。大有飘飘欲仙感,都说天上有神仙,我说神仙在人间。
一家有事四邻不安。谁家有红白喜庆事,借遍全村八仙桌。几十张桌子和配套的板凳,井然有序的摆在院子、巷子里,如同星罗棋布的棋盘,成了名副其实的八仙桌愽物馆。一张桌子,一种意境,巧夺天工的图案承载着主人深情:有用名贵红木、枣木……雕刻着石榴、八仙宴饮图、龙凤、牡丹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不但赏心悦目,还勾起食欲,是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一般人家不讲究,用槐木、梧桐等杂木做。
进入腊月,喜事多。八仙桌不进家,全村人共亨,今天李家用,明天王家,有时一天许俩主。客多桌子少,开流水席,这波客人吃完;第二批、第三批客人再吃,酒席沥沥拉拉不断流。桌子不待进家,又被另一家转走了。时间是一台打磨机,八仙桌边边楞楞打磨的平整光滑,油光发亮,映照出人影来,它吸收了日月精华,人间烟火,斑驳的木纹似水流年……
八仙桌像一位老人,见证了一家人的发展史,陪我成长。与时俱进,我进了城,住进了楼房,忘什么东西唯独没有忘记祖辈传下来的八仙桌。我把八仙桌从农村搬进城市,当餐桌。就餐时仿佛看到老人的影子,耳熟能详的听到老人直言不讳的教导,激励着我向前!向前。
作者简介:徐建义(艺),70后生人,济南市平阴县人,大专文凭,喜欢文学。1996年开始写作,中外诗人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作品见《中国乡村》《当代文学家》《党建周刊》《西南当代作家》加拿大《文学与文化》《最美中国游记》《首都文学》美国《海华都市报》《济南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和网络平台。山东鸿瑞化工科技。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名单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 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 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丨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 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 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丨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华夏雪丨郑 雄丨庞雪松丨宋赛华
蔡雪梅丨伍美顺丨姜德照丨刘 卿
钱振红丨付晓亮丨万国发丨杨 春
单克锋丨李宛琼丨余伟铭丨梅 春
夏志阳丨宋 宁丨林荣先丨李义定
杨纯峰丨诸纪红丨赵 楠丨杨长青
葛俊明丨徐 静丨高 健丨隋 颖
杨中敏丨刘晓明丨张书荣丨闫相友
王 锋丨李泽彬丨陈贞奇丨孙华凯
关于《家乡》杂志社
(请点击下面相关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