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行 初探霓虹》已经走到第六篇了,不出意外的话,将是倒数第二篇。很开心通过这个系列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在每一次的写作中,我也总能找到一些自己格外喜欢的段落。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以这样的方式记录这趟旅行,一边播种,一边成倍地收获其中的欢乐与幸福。
▲奈良若草山上撒欢儿的自己
最初和K谈论关西行程的时候,K说大阪像北京,东京像上海。
我第一反应是:北京有这么土吗?K说:你在国贸,高贵的地方,体验不一样。
但其实国贸于我,也只是一个打工的地方而已,相比起上海的精致,北京的“土”确实让我乐得自在。
后来和雷恩大叔讨论这两个地方,他说大阪有种接地气的松弛感,不像在东京,地铁上不小心说话声音大了些都会心生愧疚。
雷恩用一个很具体的例子,解释了这两座城市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放晴的大阪街头
在大阪的两天,天气难得晴朗,也终于有几株樱花树竞相开放,但树下仍然是人比花多。
第一天原本准备在大阪呆一整天,但考虑到次日傍晚就要坐飞机离开,想要在若草山上安静地等待日落,体验小红书上说的那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午后便临时决定从难波站搭乘电车前往奈良,日落后返回。
虽然现在回忆当时的行程,显得云淡风情,但实际做决定的时候,还是纠结了一下的,所幸还是远在加拿大的酱油,尽一己之力帮我排除选项,这已是后话了。
这是不做攻略旅行的好处,可以随时根据天气和心情更改行程,但也是它的坏处,有时候逼得你不得不很快做出一个决定。
▲大阪环状线
▲地铁站里纵向排列的座位
人们都说在日本找人问路,当地人是会领着你带到目的地的。在大阪之前,我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服务,因为通常参照谷歌地图标出的地铁线颜色,很容易就能找到进站口。
但在梅田大阪站,绕了三圈也没找到大阪环状线入口的我,不得不拦下一个小哥哥问路。
或许是不常来这里,或许大阪站真的像迷宫一样,小哥居然也需要在手机上查找一番,然后才领着我找到了入口。
说实话,对于他停下步伐,帮我带路这件事情,我内心怀有极大的感激,毕竟萍水相逢,且在遇到他之前,我也在从地面交通枢纽通往地铁口的路上和一位小姐姐问路,并不是每一位陌生人都有义务停下来帮你,要不要帮、怎么帮、帮到何种程度,全凭个人。
▲大阪
从大阪站出发,乘坐环状线,5站后便能抵达新今宫站,出战只要走十分钟便可抵达通天阁。
大阪环状线是一条我非常喜欢的线路,它是一条地上轨道,可以一边搭乘列车,一边游赏城市风光。也是在回到北京之后,才知道在镰仓还有一条磁悬浮列车,火车通过磁力倒挂在铁轨上,以一种别致的视角俯瞰城市街景。
前往通天阁,也是因为它是名侦探柯南《世纪末的魔术师》的取景地。其实大阪于我,如同K所说,没什么太多吸引力,梅田的摩天轮、心斋桥的游船,这些于我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大阪闲逛的魅力,源于几日前在东京和石猫讨论的日本文化输出:初中时代每天下饭的动画片里,高中生侦探服部平次就来自大阪。
所以在大阪的旅行,除了购物,更多的是继续巡礼少年时的回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只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行至第八天,说一点不疲惫是不可能的,但只因为十多年前落入心中的种子,仍然对这里怀有极大的期待。
▲巡礼通天阁
▲通天阁游客照打卡
为了拍到一张和动画片里尽可能一样的巡礼打卡图,可以完全无视大阪街头夸张的广告牌、径直走向目的地,也可以忽略头顶高悬的烈日,站在通天阁前反复对比琢磨,那种忘我的投入与心愿达成的快乐,与寻常的观光是无法相比拟的。
就像很多人都说通天阁没意思,作为大阪的地标,它于我的意义和无数游客都别无二致,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但当这座“通往天空的高耸建筑物”成为少年世代无忧生活的一种象征时,趣味便昂然而生。
这是一种代入性的体验,而到了之后的黑门市场和难波八阪神社,我便成了一位旁观者,背着行囊穿行而过,看食客在各色摊位前品尝美味,看信众在神殿前虔诚许愿,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趣事。
比如还是一直云陪伴的酱油同学,总是开玩笑地说“黑门市场”其实就是黑市,里面都是些坑宰游客的勾当,我拍了市场的价目表,但自己平日也并不购买海鲜,哪里知道这些东西究竟价值几何。
▲大阪街头
▲黑门市场
▲日本人糟糕的英文
▲黑门市场的海鲜摊位
后来上网查才知道,“黑门市场”附近有一座名为“圆名寺”的寺院,曾经被命名为圆名寺市场,后来因为圆名寺的山门颜色变为黑色,市场便也逐渐被称为“黑门市场”,并沿用至今。
在难波八阪神社,我还遇见了一位对亚洲人行为举止非常粗鲁无礼的欧洲游客,说实话当时是非常生气的,因为他的不礼貌,更因为他对黄种人抱有的刻板印象和恶意。但想开了就觉得人没有必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于他怎么看待自己,而是他怎么看待别人,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难波八阪神社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我徜徉在大阪晴朗的街巷里,终于脱下了前几日厚重的冬衣,心情也轻盈不少。
11点40分的时候,我和酱油说自己在黑门市场,到了12点01分,我们开始讨论接下来我是去心斋桥打卡柯南、逛街,还是去奈良看日落。
在京都的时候,就想去鸭川看日落的,奈何天公不作美,前一日的旅程又在一片阴雨延绵中收尾。
面对我的纠结,酱油帮我做了两次随机选择,第一次掷硬币,正面现在去奈良,反面是明天去,结果是反面。后来又用随机数做选择,1表示现在去,2表示明天去,3表示不去,结果是3。
然而有趣的是,看了这些选项和结果后,12点07分,我放弃了远在地球另一面的友人提供的所有选项,下定决心决定去若草山看日落,然后晚上回到心斋桥。
现在回看当时的情景,实则是两次随机项帮我排除了不想要的,如此一来,剩下的便是想要的了。不然第一次掷硬币之后,我便安心前往心斋桥,或是在第二次随机数后,欣然留在大阪闲逛。
想起前些天听一档播客节目,讲到人生道路的选择,以“讨厌比喜欢更长久”来作比,说我们所做的很多选择,并不是因为有多么喜欢它,只是在排除了诸多选项之后,留下了最不讨厌的罢了。
或许有些悲观,但人生世事难以圆满,如此也未尝不是最优解,就像那一日,12点51分,我给酱油发去了自己抵达奈良县的定位,开启了后半日的奇妙旅程。
▲奈良公园的樱花
▲奈良公园丝毫不配合游客的小鹿
很多人去奈良都是为了看小鹿,我个人对此并无执念。
抵达奈良公园时,已经过了正午,不知道小鹿们是被清晨抵达的游客喂饱了,还是到了午休犯困的时间,对游客们的投喂毫无兴趣,更不用说与人或凶猛或温顺的互动了,这对于不少买了鹿饼的游客来说,多少有些扫兴。
倒是若草山上的小鹿,个个饿得两眼放光,傍晚在山上闲坐时,不少游客的书包都因为里面装了些食物而惹得鹿齿青睐。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一路从奈良站走到若草山,手中的鹿饼已所剩无几。
奈良对我更具吸引力的,是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东大寺,是奈良时代(710年至794年)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
▲东大寺外围
▲东大寺
天平十二年(740年),日本发生了藤原广嗣之乱,导致奈良废都,政治中枢辗转于恭仁京、紫香乐宫、难波宫之间,社会极度混乱。这段时期,圣武天皇及其朝廷面临着诸多厄运和困境。
在藤原广嗣之乱平定后,圣武天皇最终选择迁都奈良(当时称为平城京),希望借此寻求国泰民安。
然而,迁都后圣武天皇及其朝廷仍然厄运不断。为了祈求国家的繁荣与安宁,以及为了超度在藤原广嗣之乱中死去的人,圣武天皇在光明皇后的力劝下,决定发愿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东大寺,以彰显国家的繁荣和佛教的尊严。这座寺庙最初被命名为“金光明寺”,供奉卢舍那大佛为主尊。
游览的路上,我和东京的K发消息说:圣武天皇好惨,迁都奈良,厄运不断。K回我五个字:国民党类似。让我一时不知所言。
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皇子基皇子早逝,长屋王遭密告并被迫自杀,疫病频发,政府高层变动,藤原四兄弟的势力受到影响,这些事件对圣武天皇家族都造成了重大打击,任由再强大的心脏,面对接踵而来的灾祸,也难以应对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对于天皇皈依佛门,笃信佛法的做法,是理解的。
作为一个个体,圣武天皇向宗教靠拢,寻求慰藉和力量,以面对生命的无常;作为统治者圣武天皇,宗教又成为他的工具,通过弘扬佛法,借助佛教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东大寺内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金光明寺的建设进展缓慢。直到天平胜宝四年(752年),才正式开始了大佛殿的建设。
759年,大佛殿完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供奉着一尊高达15米以上的青铜卢舍那大佛,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之一。大佛的铸造技术精湛,面部表情生动,体现了唐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据说当时有超过260万人次参与了这一工程,彼时日本一共有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想来这260万人也定是举国之力了吧,如果不是强制性服役,圣武政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可见一斑。
在东大寺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身处异国,其修建这唐朝文化的影响下,尽显东方美学。这种唐风色彩,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布局上,还体现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比如斗拱、檐角等。殿内也设有小的建筑模型,可以看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欣赏参观。
据说,东大寺六宗兼学,特别重视华严宗的教学,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也曾在这里设坛授戒。
▲东大寺模型(之一)
▲东大寺外的奈良鹿
▲东大寺外的奈良鹿
▲春日大社
天色渐晚,从东大寺出来,我简单游览了春日大社,就向若草山走去。知道这个景点是在小红书上,以“绝美日落”著称。
当日16:00,我买好门票,并不算贵,150日元,折合人民币不到7块5毛钱。16时04分,我坐在大门不远的小亭子里,面对眼前的小山坡,在群里和朋友们说:我后悔了。
它其实就是一个草坡,上面零星分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游客。
坐在门口的亭子里,可以听到山坡上传来的普通话,没错,这里是一个只有大陆人的地方,没有台湾人,也没有香港人,只有内地人。
于是,我们推测,大家大概都是被小红书种草的吧,但在山下的我,真的丝毫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心中失望难以言喻。
▲奈良鹿站岗的若草山入口
▲若草山公园
▲让我怀疑人生的若草山入口处小亭
我询问身边刚刚从山上下来的一对小情侣,山顶风光如何,说实话,那时的我已经有些疲惫了。但他们也并没有说出什么123来,后来,秉着来都来了的原则,稍作休息后,我还是爬上了山坡。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太阳西斜,我邀请三个年轻的学生妹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在群里和朋友们说:七块钱值回来了!几个姑娘七嘴八舌:“好美”“日落黄昏的色温真的太绝了”“感觉又拍到了人生照片”“这么好看的照片到底要怎么拍!”……
这就是女生啊,无论去哪里玩,只要拍到好看的照片,就没有算白来。
▲在若草山上感到值回票价的时刻
更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尽管在山下看这小山坡平平无奇,甚至失望透顶,但当我真的置身其间,坐在山坡上,哪怕只是半山腰,顺着太阳光照来的方向俯瞰这座曾是日本都城的小镇,感受春日晚风在耳边轻盈地旋舞,一切嘈杂与疲惫都自觉压低了身段,将世界留给了一种叫做静谧与闲适的存在。
晚风真好啊,夕阳也真美。我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彼时所见所感,只是想在太阳落下山之前,尽可能久地在此停留,静静感受若草山的安静与美好。
要参与、要融入、要身处其中、要置身事内,而不是仅仅做一名在旁观赏的看客,这是若草山教给我的第一课。
▲被群友评价有新西兰风的若草山
▲夕阳下的小鹿在饮水吃草
在山上,我请三个人帮我拍过照片。首先是三个年轻的学生妹,看着她们在半山腰活蹦乱跳,频繁切换的造型,我心中突然生发出一种“青春真好”的感慨,这样的感悟,通常都来自于没了青春的人吧,但我亦有自己的好。
后来又请一位小哥帮我拍照,似乎也来自北京。或许是他对我的相机不是很熟悉,或许是彼此审美有差异,虽然彼时光线更好,但他拍出的照片总是差强人意。反之,我拿起相机帮他拍和小鹿的互动时,自以为是拍出了他的人生照片的,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给旁的人拍出比这一张更好的照片。
我和K说:好气,帮别人拍到了人生照片,自己却没有。K告诉我,让他帮我拍。
或许不愿再麻烦别人,最终还是在山上留下了遗憾。
后来,我也和自己说,生活总是要靠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就要大胆些。这些路人可以是你人生剧本的NPC,但你永远是自己的主角。
这是若草山教给我的第二课。
▲帮小哥拍出的人生照片
第三个帮我拍照的小姐姐,整个人都丧丧的,没什么意思,就不多讲了。
下山后,我在地铁站旁的便利店买了新口味的饭团,在日本游荡的日子里,偶尔错过饭点,会在711买各种口味的饭团简单充饥,谨防肠胃革命。
那里的饭团种类真的很多,我也在一次次不断尝试中,逐渐探索出自己偏好的口味,还惊喜地发现,这种偏好和我吃中餐、以及生活中很多偏好都有相通之处。
发现这一点之后,真的有一种“你们人类真有趣”的感慨,认识自己,本就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情。
▲日色渐暗
选择简单充饥的另一个原因是酱油和我说大阪的啤酒很好喝,我准备在心斋桥一家大阪烧店解决当日的晚饭,店铺距离难波站并不远,位置也相对好找,半夜还在排队的就是了。
为了吃这一口大阪烧配啤酒,当日等餐用时40分钟,但依然值得。
等餐时,前面站了两位来自北京的游客,是一对couple;后面一对来自新加坡的couple,女生是中国人,男生是美国人,等位期间,女孩子还在教男生中文,他们似乎准备要结婚了。
五个人闲来无事,攀谈起来。那天正好是周六,接下来一周将连着国内的清明假期,他们都是刚刚抵达大阪,眼前还有大把的旅日时光和对未知旅行的无尽期盼。
我和他们说,自己已经在日本8天了,明天晚上就将要搭乘飞机回国。夹在他们中间的我,是个“异类”。
我只是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自己与他们的不同,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觉得人与人的步伐总是会如此不同,有的人行程已接近尾声,有的人才刚刚踏上旅途,但缘分又是如此玄妙,尽管我们处在不同的节奏里,前者和我分享了北京是日糟糕的沙尘天气,彼此庆幸还好我们身在风和日丽的大阪;后者和我们一起聊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听这对来自不同文化的小夫妻一起吐槽新加坡国中式排列组合的英文用法,40分钟的等位也并不显得漫长。
在不同的国家,遇见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故事,感受不同的风景,这本就是生活的乐趣吧。
▲大阪烧配啤酒
后来,从心斋桥回家,往地铁站的路上,我还遇见了一组在街边驻唱的歌手。旁边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的甚至手举啤酒,随音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让人对关西轻松自在的文化又多了几分热爱。
在香港的时候,我也常在海风拂面的维港坐下来,在驻唱歌手们的音乐声中任由咸咸的海风将年轻自由的气息吹入我的毛发。
后来有一年受朋友邀请去威海玩,我们也在海滩遇见一组东南亚人组成的乐队,虽然听不懂他们唱了什么,但和着旋律随风摇摆,本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能够将这些街头音乐听进心里的人,一定也能够明白我所说的,置身其中所感受到的被称为一种体验的生活美学。
▲奈良樱花
酒足饭饱后,我奔波在心斋桥的商铺里扫荡,有帮家人朋友带的礼物,也有受人之托购买的货品。
人与人直接的交流是一种流动,物质与物质的交换也是一种流动,金钱与物质的交换亦是。
购物袋里的商品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有了各自的归属与命运,无论合不合心意,都已落入历史的尘埃无法改变;那日与我在线上或线下陪伴交流的人,也在往后的日子里如纵横奔驰的列车般奔赴各自的目的地,有些会回头、会相遇,有些则再无缘相会。
在自然面前,我们是渺小的;甚至在微观粒子面前,我们的力量也不值一提。
探索、体验、感受、接受、悦纳……
我也总是希望,在经历了一切顺心与不顺心,如意与不如意之后,还依然能够对世界抱有热爱和期盼,无论那山上有没有期待的风景,都能在一场盛大的落日后,和着晚风,面携微笑,蹦跳着走下山坡,然后站在山脚回望逐渐暗淡的山色,告诉自己,我来过。
▲若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