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这件小事

文摘   社会   2022-08-31 11:00   北京  


早高峰拥挤的车流,像极了家长们难以排解的焦虑。


▲国贸

人大附在北京各区的学校昨天开学了,好几位妈妈的晒图让我这个本和这件事毫无瓜葛的单身女青年开始担忧,早高峰可能会愈发拥挤了。

弟弟这周也开始军训,前两天妈妈还打来电话,说新班级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问我怎么样。

早在四个月前,她就为弟弟上学的事情焦虑过一回。有一天我刚刚吃过晚饭,她打来电话,刷新了我对18线省会城市的入学认知。

我们家所属学区的公立学校被传校风不好,学生谈恋爱现象严重。私立学校需要摇号,一次只能选一所,一学期7000元,妈妈看中的学校2020年中签率77%,摇号不中就随机分配,不一定分到学区内。

我初中老师现在工作的私立学校是省里最好的,所属教育集团是高中校长辞去体制内工作创办的,一学期学费1.5w,老师的工资不比我在北京低,想上只要有钱就行。

想起美国好的学校总是私立,以前玩《模拟人生》时,想给孩子上私立学校还要请校长来家里考察一番。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四线城市也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了。

快挂电话时我和妈妈说,这和你最后做决定去哪所学校无关,我们单纯说这件事:

是谁说公立学校风气不好?(一年以前他们还说这学校还可以,算个中上等)我初中读的就是公立学校,班里还有堕胎的同学,打架纹身更不在话下,尖子班,那时候三年才花3000块,入学采取考试选拔制,分数线以上阶梯收费,一次性缴清。私立学校就没有学生谈恋爱了吗?(且不说学生谈恋爱这是不是个问题)有钱人家斥巨资让“坏小孩”进了私立学校,老师还能给撵了出来?还能挡着不让孩子谈恋爱?散布公立学校风气不好,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另一方面,公立学校好学生的父母大概率是不会说学校风气不好的,有可能是“坏孩子”的父母将教育的锅推给了学校:不是孩子不好,也不是家长教育无方,只是孩子被学校风气带坏了。

据说刚刚开始摇号的时候,参与私立学校摇号的人都不够,那一年所有人都去了想去的私立学校。后来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参与摇号的人越来越多,诞生了另一门生意:只要你足够想让自己摇中,你的号码可以不断地被放回池子,重新参与摇号。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里受益的人又是谁?

所以公立学校到底好还是不好?当然有可能不好,同样是老师,不管哪个学校都有三六九等不同水平的学生,整个学校最不争气的学生就有可能出在我们班,学得最好的也有可能在我们班,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那我作为一个有水平有能力的老师,为啥不去工资高的私立学校呢?

再说那个一学期1.5w学费的学校,孩子要去了那里没学好,一定悄咪咪啥话也不说,花这么多钱还没把事儿办漂亮,太丢人了。但凡孩子有点出息,但凡有人问,总有家长要讲讲这钱花的有多值,比如孩子去了那里一周只回家一次,晚上终于可以好好看电视剧有自己的生活了;再比如老师如何抓学生学习,不让带手机这件事彻底戒了孩子的游戏瘾……

这都是事实,家长可以不说,但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说明我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的钱花的值,花的有面子,家长完全可以好好给人炫耀一下当个有钱人是件多么有优越感的事情。

我初中老师当时就很优秀,是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儿,我们初三备考时,他甚至错过了大女儿的出生。换到top私立学校以后,他更努力了,工资翻了好几倍,甚至比银行赚的都多好多,还给自己的孩子们争取到了顶尖的教育资源。

换做我作为一个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为什么不给自己争取更好的资源呢?在GDP排名20多的省里,能接触到给孩子花10w读初中的家长和家庭,这对于个人和孩子将来的发展绝对是只加分不减分的事情。 

对了,我妈还说,家长们说了,一学期7000块钱,孩子上公立学校课外辅导班也得这么多,一样得花。

是得花,上私立学校,该上的辅导班一个也跑不了。双减政策后我特意问了北京的家长,本校老师不让补了,可以找外校老师补,也抓不着。原来中国人在卷中国人这件事上,从来不谦让。

还有一件事情,作为学生,一种情况是我和同学们都享有国家提供的免费的教育,第二种情况我和同学们都来自有能力花5w读书的家庭,第三种情况大家都来自有能力花10w读书的家庭。

如果按《新华字典》的说法是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但因为我上学时候根本没有经历过以经济实力为门槛,这么整齐划一的同学们,也并不知道在实践中,这三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究竟会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真的很怀念小时候的日子。虽然没有说车马邮都很慢,也不用一生只爱一个人,但至少每个人都还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既不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多地暴露在网络上,也不存在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被隔壁邻居的小成就搞得寝食难安

上小学的时候邻居叔叔问妈妈要不要把我送到市里最好的学校去,但那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也觉得没有必要,避开了家门口硬件设施比较破旧的学校,跨学区选了过条马路,走路十分钟距离的小学。

初中时纯粹因为小学上学走那条路走顺了,每天都能看见对面初中生上下学,觉得校服好看,而且正好学校又有当时所谓的“特色班”,就参加了选拔考试,倒也没有那么费心思,最后还是上了省里最好的高中。

回顾当时的选择,其实最多的还是在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小学时如果上了最好的学校,可能会面临超长的通勤时间和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送我上下学的尴尬;初中时如果也去了当时最好的学校,可能也要早早忍受数九寒天骑车或者坐公交上学的苦差事。

后来,在弟弟正式入学前,我们一家人也讨论过,按照现在高中的录取规则,如果每所学校升入最好的几所高中的学生数量一定,进入最好的初中其实也意味着竞争压力的激增,只有不断卷过同校的学生,才有可能保持优势,否则倒不如去一所差不多的学校,然后以该校尖子生的身份进入最好的高中。

有点像好班里的差生和差班里的好学生一样,每个班都有优秀学生的名额,最后选出整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们,水平也一定都参差不齐。

只是上学这件小事,最后也终于变成了权利的游戏和不同进攻策略的排列组合。


▲单位停车楼里一辆漂亮的小布


雪莉居酒屋
写写画画,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