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座没有攻略也能尽兴而归的城市

文摘   职场   2024-05-28 07:07   北京  


这是《一人一行 初探霓虹》系列的第五篇,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月,想起当时的体验和感受,仿佛才发生在上周。只是樱花开了又落,如今已是盛夏了。

▲京都御苑的🌸

想来也是有趣,在日本的第五个晚上,作为独行者的我才第一次自己住酒店。酒店是网友Mo推荐的,我和她的故事在《一期一会 E出屏幕》里面写过,就不再赘述了。

酒店对面有一家合气道训练馆,玻璃上贴着“心身统一”,每天晚上都有人训练。从抵达第一晚发现它的那一刻,我就对它充满了兴趣,站在窗前看了很久。

合气道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武术,或者说是一种跟对手一起锻炼和修养自己的创造性武术,据说所谓“合气“是讲要避免锻炼者之间力气流动的冲突,转而寻求力气合一,追求不争而胜的境地。

“不争而胜”,听起来就很美,“不争”是内敛和从容,“胜”是修养和自信。

这样的境地,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名利和地位,其成功也无需建立在与他人竞争的基础上,看似淡泊,实则面对的是最难的人生课题:修身、修心。不去向外张望对比,放弃眼前的小得小利,转而向内求,探寻超越小我的智慧,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讲远了,其实能和实力相当的对手一起修炼进步就已经很好了。

合气道馆

京都实在是一个值得花几天时间慢慢游览的地方。次日清晨,我本想搭乘电车抵达金阁寺。

日本的电车真的很方便,有每站都停的慢车,也有甩站疾驰的特急,不但可以在车上观赏沿途的风景,价格还很实惠。结果我就是在这样舒适的出行体验中一路坐得过于开心,不小心提前一站出了站,便临时决定坐公交先去八坂神社,找《名侦探柯南》里“美容水”取景地,也算多体验了一种交通工具。

▲电车站台

▲打卡柯南美容水

这一体验不要紧,一开始上车的时候,我是蒙圈的。日本的公交车不似国内,上车即刷卡,而是到了下车的时候,才在前门司机身旁的刷卡机刷卡或投币,那天我在京都坐得几趟公交都是230日元,不知道当时怎么算的账,感觉不贵,后来回过神才发现,其实要11元一趟,也不便宜。

公交车刚刚抵达的时候,我跟着人流排队从后门上车,准备好了Suica,却发现大家都没有刷卡的意思,因为周边大多是中老年乘客,心里不禁疑惑,难道大家都买了月卡?难道日本已经文明到搭乘公交也无需检票,全凭乘客自觉?

我努力掩饰自己的茫然和无措,假装是一位淡定的local,眼神在车厢里滴溜溜地打转,终于在下一站的时候,听到了前门附近传来的投币声,顺着声音发现了标示的票价,才知道原来大家是下车时刷卡。

当时还没发现刷卡机在哪,便悄悄从包里拿出零钱包,确认自己有230日元的零钱,才安下心来。后来发现了刷卡的地方,便放宽心一路观赏风景了。

和东京很不一样,京都这座千年古都,在褪去了政治中心的光环之后,显得有些沉稳闲适。八坂神社一路向西的四条通路上,尽是低矮的小楼,并不宽阔的马路两边商铺林立,若不赶路,一路闲逛下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后来吃过晚饭,我倒也真的又腿着走了一遍这条路,自西向东逛到清水寺,把前一天忘记留在寺里的凶签还了回去(当时清水寺有晚间夜游服务,和白天的票有所差异),晚上回到酒店时,发现那一天走了3万多步,创下了此行日本单日最高步数记录。

▲四条通路

在京都游玩其实不需要做太多攻略,只简单地citywalk,就会发现身边三步一个宫殿,两步一个神社,再往前走一会儿,就又是某个一千年前留下的寺庙了。

但若彻底不做攻略,也会出现像我这样的情况:面对众多历史名胜无所适从。我总以为那天还是有机会去金阁寺看一眼的,后来在远在加拿大的朋友远程助攻下,最终敲定从八坂神社和丸山公园出来,先前往知恩院,午饭后去京都御苑和二条城,中间还顺路在祇园花见小路附近简单转了转。

▲京都

我总觉得京都的游客是更丰富的,也可能源于我和更多有不同背景的人产生了联系。比如在八坂神社,邀请来自台湾的一对身着和服的情侣帮忙拍照,后来在丸山公园,无意中请到来自香港的一对夫妻,在知恩院,和一组来自台湾的家庭一起上山顶,到了京都御苑,单是帮我拍樱花的人,就来自海内外各处……

于是,这一路我一边说着带有港台腔的普通话,一边说着唔该,一边又讲着英语,我真实地感受到大脑在面对不同人时切换语言的灵动和跳跃,当然,偶尔它也会宕机,对着欧美面孔说一句“唔该”,然后哑然一笑,身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日本,这个曾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的地方,在其古都仍保留了许多东方最古老文明的影子,我一边在陌生的国度和这些守候千年的熟悉的老朋友会面,一边感受和世界各地的人共处同一空间所带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这种体验不似看万花筒这么简单,更像是和无数带着不同故事的人走进一个万花筒,一边游赏,一边创造,看着脑海中不断涌现的火花和灵感将持续累积的愉悦推向高潮。

这,便是京都了。

▲京都御苑的樱花

如果不是初来乍到,京都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花半天时间慢慢感受。比如八坂神社后面的丸山公园,本就是个略带日式庭院设计的小公园,背靠东边的小山,也有一些水域,是闲暇时休憩的理想去处。我去的时候正好有餐厅新开业,满口摆满了花篮;靠近后山的地方,还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顺着后山走,就可以抵达知恩院的钟楼,这是我从钟楼下山,回到丸山公园以后才知道的。

▲丸山公园

▲丸山公园

▲丸山公园-新开业的cafe

▲丸山公园

▲丸山公园

知恩院也有可以打坐参禅的地方。它始建于1234年(CE),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总本山。净土宗由法然上人创立于1175年,由于其相对简单的教义,吸引了大批追随者,成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它的三门是全日本最大的寺院山门,高达24米,面宽50米。刚抵达时,站在巍峨的三门前,我差点以为自己的一天都要安排在这里了。

▲知恩院

三门象征“空”、“无相”、“无愿”,即佛道修行所明悟的三则教示。

知恩院后山的钟楼里还放着日本最大的巨钟,重达74吨,需要17名僧人同时努力才能敲响。

我是喜欢这里的,绿树掩映下的寺院简单、干净,石板路外的地面皆铺就碎石,走上去时不时发出坚硬的声响。

在一条被称作“智慧道”的山路前,我还碰见了来自台湾的家庭。爸爸带着自己的妹妹和二十五六岁的儿子来京都游玩,他们说自从两岸自由通行受阻以后,周边可以用来消磨假期的地方不多了,此次便选择了日本。

▲知恩院-智慧道

一开始纳闷儿东南亚如此多旅游胜地如何日本成了为数不多选择后来下山时碰见男孩爸爸姑姑正在打坐他们佛教徒明白原来他们想要信仰栖息地

一路上大家相谈甚欢,只是没有互相留下通讯方式。源于曾经和Ada一起环岛时超棒的旅游体验,对台湾人有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但出于另外的一些原因,这种亲切感又仿佛被挡了一层纱,永远有层隔膜。以至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没能再度前往。倒是回程飞机上遇见一个在北语读本科的日本小姑娘,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特种兵到台湾听演唱会,叫我这个中国人听了羡慕无比。

智慧道顶端,有一个观景台,或者说是一个打坐的亭台,需要脱鞋进入,地板上还放有蒲团垫和木鱼。在亭子里,目光穿越栏杆向西望去,整座城市和远处的山脉尽收眼底,无论是观景还是禅坐,都是个不错的去处。

▲知恩院

▲知恩院-打坐的亭台

▲木鱼

▲知恩院

▲知恩院

▲知恩院

▲知恩院

离开知恩院,我开始在花见小路闲逛,顺便吃了玉子烧和抹茶,在北京我是不轻易吃冰激凌的,此行在日本却频频破戒,但好像自那日之后,便也没有再多吃了。

或许是前一日在二年阪三年阪逛了一整天,祇园和花见小路对我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我和朋友说花见小路像是日版的南锣鼓巷,他笑,说我已经开始类比了。

于是,我又搭乘公交前往京都御苑。前一天Nero走的时候和我说,御苑后园的樱花开了,可以去打卡,果然开了不少,但在当时樱花萧瑟整日阴雨延绵的日本,依然是游客比樱花要多。我大概分别请到了来自韩国、泰国、台湾、欧洲、美洲、以及东北的游客帮忙拍了照片,在两点刚过的时候,顺利进入御苑。

▲京都街道

▲来自东北的一对小哥摄于京都御苑

彼时下午两点的讲解团刚刚从御苑出发开始参观,一圈下来差不多要50分钟左右。我大概在快到中间的时候跟上了讲解团,是一位个子不高、年纪稍长的男士在做讲解,看起来也要四五十岁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语言的原因,围着他听讲解的多是欧美人,很少有亚洲面孔。考虑到和欧洲人相比自己身高不占优势,又要做“听力”,我总是挤在人群的最前面,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他其实是这一程和我说话最久的日本人,如果他不是最优秀的讲解员之一,将近一个小时的讲解,绝对足以改变我对日本人性格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讲到天皇的庭院,他对着脚下池边的鹅卵石说:天皇喜欢boating,喜欢大海,但京都远离海岸,他便设计了有很多鹅卵石的池岸,站在鹅卵石上想象自己在沙滩眺望大海,你们看这像沙滩吗?

大家表示赞同,随即这位讲解员便说:"Thank you for your agreement, although I know it doesn't look like beach."惹得大家不禁一笑。

▲天皇的大海和沙滩

后来说到天皇的study room,讲皇室的成员在这里学习等若干历史知识,以及皇室成员每年都有出版物的生活习惯,末了总结一句"It is our study today."

总之,他的讲解总是会是不是地抖落些包袱出来,偶尔和大家开开玩笑,不拘谨也不严肃,为短暂的游览平添不少滋味。

通过他的讲解,可以清楚地直到不同时期的建筑,在材料和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对皇室成员的生活也能略窥一二。

御苑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尤其庭院设计,颇有移步换景之感,再配合他的讲解,便能想象这里四季不同的景色。

他还为我们介绍了御苑里莺声地板的设计,其实在知恩院也有这样的地板,而一直到了二条城,我才真实地感受到这地板的声音有多么地美妙。虽然是木板摩擦发出的吱扭吱扭的声响,但丝毫不会让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静下心来听,仿佛真的似鸟儿在鸣唱。

▲讲解团里的韩国妹子帮忙拍的

▲京都御苑-后花园

▲京都御苑-避震所

▲讲解员

▲京都御苑

▲京都御苑

▲京都御苑

在京都御苑做完listening,就该去二条城做reading了。上次有做reading的感觉,还是某年清明在马来西亚游玩的时候,那时和校友同游,我就用做reading来和她调侃。

抵达二条城已接近傍晚,基本上算是当日最后一波游客了,没有研究有没有讲解,只是一路都在低头看解说牌,这种体验真的和学语言时做reading很像,快速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再从里面提取出最关键的信息。

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公元1603年,由第一代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康下令建造,目的是作为他在京都的官邸和控制西日本的据点。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内进行了“大政奉还”于皇室朝廷的仪式。

整个景区由石墙和护城河环绕,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挖有壕沟。在游览快要结束的时候,有路线可以爬上围墙向城外张望。城内主要建筑包括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其中又以二之丸御殿尤为著名,需要单独买票进入。

▲二条城

▲二条城-二之丸御殿

本丸御殿是二条城的中心建筑,位于城堡的最深处,也是德川家族的主要居所。这座建筑体现了日本古代宫殿建筑的精髓,具有庄重而威严的气势。御殿内部装饰精美,使用了大量的金箔和华丽的屏风,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繁荣和精致。

二之丸御殿的玄关被称为车寄,屋顶装饰精美,表面刻有各种花纹。其内部房间已被围起,游客可以通过全长400多米的内走廊游览六栋连接的建筑,而这中间是不走回头路的。作为德川家族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中心,这里见证了日本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如今陈列于此的屏风、绘画和雕塑也成为人们深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军事制度,以及德川家族在日本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载体。

二条城全境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只是可惜室内禁止拍照,只有亲自前往,才能欣赏到城内精美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感受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堡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在游览时,我多次想起高中历史课上老师讲“大政奉还”的故事,也想起大学时学校图书馆三楼水房前的那套《德川家康全集》,只是无奈回到北京就陷入生活和工作的泥沼之中,迟迟无法找来书看。

▲二条城

▲二条城

▲二条城

从二条城出来,天气便又开始下起绵绵细雨。我从小红书搜到一家好吃的蘸面店,也不赶路,便顺着四方的街巷一路走到面店,只等了一小会儿位置便得落座。

那一餐蘸面吃完,我便真实理解了朋友从日本回国,瞧不上北京任何一家蘸面的苦衷。

而如今也是那样只盼着尽快去到日本享受精神味蕾双重饕餮大餐

▲蘸面店

▲蘸面

▲于京都御苑

雪莉居酒屋
写写画画,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