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李辛老师的《经典中医启蒙》,有几处读的百感交集,记录下来:
李辛老师认为,人体有三焦,其中下焦(可以理解为父母带来的原生资源、元气等)不足通常有如下反应:精力不足、情绪不稳、怕冷、怕黑、怕鬼、足寒、腰酸、尿床…
这些反应,真的就是我此前人生的真实写照。
尿床。
这事就不说了,之前打卡里有提到过。一把辛酸泪。
怕冷。
每年都冻手冻脚,即便在广州做生意的那几年也未能幸免。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说用开水或者灯芯烫过的脚就不会再生冻疮。没逃过。一到冬天,几个人摁着我的脚往水里烫……
怕鬼怕黑。
本就弱,读初中时,每晚下自习都要心惊胆战地骑自行车穿过一片乱坟岗,然后再穿过一片黑黢黢的空堤。后来大了,爷爷奶奶开始吃素,信某种教,常冷不丁地说能看见谁谁谁(多半是死去的某某某)在我们家的哪个角落…
“害怕”可以说贯穿了我整个青春期,直到35岁听了大肚皮老师的说鬼课,“鬼”这个课题才是终于过掉了。
现在还是会怕很多东西,比如博物馆里的某些物件,入住的某家酒店等。有时我会想,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但转念也会想,肯定是强大的本能在保护我。如果没有浸泡在涣发群,我想我可能还停留在“自责”或者“责人”的状态,但现在很少这样内耗。也时常会提醒自己,不要先去预设对方有主观恶意动机,“总有刁民想害朕”什么的。
情绪不稳。
嗯,依然是通过戴老师,认识并关注了巫医高昀、妮妮,慢慢走上了修复之路。不敢说自己学得多好,因为时常还会有倒退的时刻,但总体来讲,好太多太多了。以前三句不对就要开始怼人,现在经常一家人能聊一两个小时的天,也能很快看到语言背后的真实情感表达,以及自己情绪生发的原因。
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在家族群里分享参加NINI食育营的成果,并附上了照片。
我妹:没以前气色好。
我姐:我也觉得。
我妈:瘦了一点不好看。
当下就觉得很泄气。内心:坚持了100天,好想大家点赞。但马上就转念了,回复:(亲亲表情包)知道大家都很关心我,担心我瘦了不健康。放心,我没有节食,吃得很好。
想说,如果不是因为绘本认识戴老师,我的自救和成长之路或许会更漫长。
昨天看李辛老师说,三焦不足的人,不要让意念动得太多太快,因为太过猛烈的情绪也属于耗。
读到此处,心里一咯噔,嗯,不让情绪那么容易怒、难过、激动……,就是在好好爱自己、以避免自己的元气更不足啊。
一边嗷嗷生气,一边营养美食,那也相当于是一边在补,一边在漏~
时刻提醒自己,是在跟情绪对话,还是在跟人对话。
好的内容真的都是相通的。
李辛老师的书里还提到,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有一个基本点:神定不定。是不是一个明晰稳定的人,会不会“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在任何时候,面对事情,就连吃哪种汉堡都“临事不能决”的人,属于“神不定”。
哈哈,这不就是咱们涣发群里常说的“定海神针”,不要内耗么。
关于“定”,有幸见到戴老师很多好的示范,学到很多。暑假独自带娃出国旅行,轻松hold住。😌基本原则:目的地不重要、费点钱不重要,人重要,关系重要,孩子不会被宠坏。
“只要秋千能够一直荡下去,生命的节律自然会把病带好”。
与此相类,戴老师的金句是: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到一个牌桌边坐了下来。牌一把一把抓,有时好,有时坏。不管抓到手的牌是好是坏,都要尽自己的能力打下去。只要不下牌桌,都有翻盘的机会。哪怕不翻盘,一直都是对家赢,也无所谓,至少,“是我在玩这个游戏”。
好好学习,多多觉察。
“祝您天天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