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天读书、经常看展的方涣涣。2024年12月4日和5日,我去武汉参观了一家性学博物馆:武汉达临性学生命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达临博”或“武汉达临博”)。在全世界范围内,性博物馆都不多,中国自然也没几家,(而且,开了也不一定能活下来):“目前全世界的性博物馆大约有近20家,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例如柏林的性博物馆是1996年建立的,中国的性博物馆是1999年开始对外公开开放的,纽约的性博物馆是2002年建立的,洛杉矶的性博物馆是2004年建立的,韩国的性博物馆是2005年建立的。......”“日本宇和岛的凸凹神堂和我们的中华性文化相似,以展示本民族的性文化为主。......德国柏林有赫希菲尔纪念馆,赫希菲尔是20世纪初世界现代性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有个毕加索纪念馆,期中展示的绝大部分是毕加索的笥爱作品,这代表了他后期创作生涯的主要方面。......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金西性学研究所也有有关性的陈列室。 ”武汉达临博是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在武汉市武昌区红巷博物馆群里边。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C口出,步行(1.1公里 8分钟)或骑自行车(8分钟,1.50元)可达。会先路过红巷13号,武汉革命博物馆。这是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套班子五块牌子(①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②毛泽东旧居纪念馆、③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④陈潭秋烈士纪念馆、⑤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常有旅行团到此参观:这是个院子。武汉达临性学生命文化博物馆就在院子里:因为没有看到无障碍设施,我事后又特意打电话去询问轮椅🦽族参观怎么办。馆长说,有电梯,不过,电梯是到5楼的,出了电梯到博物馆的这几步仍需要帮助,所以,轮椅族来访之前最好先电话联系一下。每周二至周日 9:30-16:30(最晚入场时间16:00)。关于该馆的开放时间,网上有多种说法,那些都不靠谱,以我的这个为准(2024年12月5日信息):①开放时间:9:30-12:00,14:00-16:30。这个票价实在是良心价、公益价、惠民价、不赚钱净贴钱的价。一点也不贵。①场地租金、人工、水电、日常维修保养……是最最基本的支出。②几千件藏品,都是真金白银一件一件买回来的。说实在的,指着这个票价,八辈子都收不回那巨额的投资,更别提收益了。③活的博物馆都会不断充实馆藏。那是一项普通人承担不起(甚至难以想象)的持续投入。靠这个票价,显然也攒不下来继续扩大收藏所需的资金。一年开馆300天。假定每天来10个人参观,年收入15万元(10人/天×50元/人×300天=15万元),肯定不够付房租+水+电+卫生费+市场管理费+人工费的。而且,问题在于,也许每天大概来不了10个人。我去过2次,全场都只有我一个人。听说暑假人稍微会多一点,以大学生为主,但那票价又优惠至30了。总之,目测武汉达临馆年参观人数可能在四位数(几千人),年门票收入小几十万。假如政府有补贴,还能略有盈余,否则,能收支平衡就已经谢天谢地了。④最最重要的是,一个活的、有追求的博物馆,要做研究、做课题、做调研,要策展,要巡展,要出书、出画册,要拍纪录片、专题片,要做传播,要做公共教育,要做数据库,要做周边产品……想做、能做、该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人力财力的长期持续投入。如果没有钱、没有人,那是万万不得行的。事先不知道(也未料到)中午会闭馆,依例仔仔细细慢慢看,一个上午没能看完。大叔跟我说他中午要去吃饭,得关门清场,不能留我在里头慢慢看。我赶紧打车去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看了《商翼四极: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因为没有看完达临博,我就在武汉多呆了一晚。5号一早又去了红巷,一句废话也没有,高高兴兴又付一次50块。——咱说实在的,他们要是在旁边放个功德箱,我肯定会为中国的性学事业扫码捐个款的~嘻嘻看网上常有参观者抱怨达临博夏天不开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小祖宗啊,你去孔网看看,50块钱连一本性学的画册也买不来,(我可太知道了,一边肉痛一边买,左一次右一次,已经痛过无数次了,呜呜呜~)而这里有逾千件展品琳琅满目摆了整整两层楼,你就看就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昂?!这个博物馆以刘达临先生的名字命名,因为它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分馆,这里的主要展品是刘达临先生与胡宏霞女士个人收藏的一部分。1995年在上海青浦建立(就是有个地方陈列刘达临先生的个人收藏,并不对外开放)2004年,主馆迁至江苏吴江同里镇,其间在上海、西安、武汉、桐庐陆续建立了分馆。2021年主馆被迫迁至江苏常州茅山东方盐湖游乐城内。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亚洲性学联合会主席,中华性文化展览馆馆长。长期进行社会学、婚姻家庭和性科学研究,我国性学开拓者之一。
达临博的空间狭窄,展品多,陈列拥挤,玻璃展柜反射眩光严重,导致展品严重看不清。我试着控制开关,关上灯看效果,试着给自己营造尽可能理想的光环境。开哪几组、不开哪几组,视觉效果的差异是明显的。再说,就我一个人参观,也不需要全场的灯都亮着。关上部分灯能省点儿电。1993年5月号的《TIME》。朝气勃勃中的中国,富有影响力的时代面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中国走进了新时代。
五十多岁的刘达临先生在社会学的工作中发现,很多人离婚的真实原因是性生活不和谐不满意。他由此研究入手,开始投身中国性学的研究,积极开拓性文化事业,面向公众做科普和倡导,成绩斐然,著作等身,同时,也步履维艰。
1999年,刘达临67岁时,46岁的胡宏霞博士加入,给了他的性学事业极大的助力。他们先后在上海、苏州、西安等地开办过十几个/次性博物馆,没有一个能安安稳稳长长久久运营的,总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被关理由,比如领导不喜欢,市场管理部门不喜欢,周边居民投诉说这些东西阴气太重、风水不好......困难重重,各种死去活来。
2002年,武汉的企业家黄永阶先生看到媒体的相关报道,去上海找到刘达临教授。
武汉达临性学生命文化博物馆就是由刘达临教授(时年71岁)、胡宏霞博士(时年50岁)和黄永阶先生(时年50岁)合作建立的。由黄永阶先生负责经营。
现在,武汉达临博是刘达临教授名下(也是中国截至目前)维持时间最久、公众影响最大的一个性文化博物馆。
黄永阶先生曾经当过兵(刘达临先生也是军人出身。他北大才上了一年多就去抗美援朝了,20年军龄以后才转到地方),有事业心,敢作敢为,笃守诚信,刚毅不屈,又有管理运营企业的经验,所以,他不单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持续投入博物馆这个无底洞,还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充分发挥经营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将性学博物馆运营维护至今,并且稳定了下来。武汉达临博的展厅分两层。一层以科普、性教育为主;二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主体是中国古代与性相关的文物、民俗、工艺品,大概有20%的空间用来陈列别国的性文化艺术。☞前台(进门右手的一张桌子,收费、签到、留言薄),
☞商品区(前台背后几组玻璃柜,摆放图书字画等商品,数量和品种不多),
☞序厅(迎门屏风式的展板墙)
☞会谈区(展板墙和楼梯之间摆一张会议桌,可以围坐,进行主题研讨)
☞办公室(大叔就是从那里出来告诉我要清场了的)
☞展厅
展品陈列与展板主题尽量吻合(收藏比较杂,想完全吻合是很难的,可以理解。尽量挨边吧),依次:①人类的诞生与进化↣②婚姻制度的产生与演变↣③生殖健康与性教育↣④名人说性。参观完一楼展厅,走楼梯上二楼(楼梯上也有陈列,体积都比较大,相信你不会无视)。二楼的建议路线与一楼相反,记得喔:要沿右手方向、逆时针参观。↣②中国古代的性禁锢和性压迫(好看!贞操带、三寸金莲、太监去势、卖淫嫖娼部分的展品在这个部分)↣④中国古代的性教育(好看!各种材质和形式的春宫,除了正常内容的压箱底、嫁妆画之外,兽交、娈童、同性交、3P......也有)达临博是挂牌的科普基地、大学生性教育基地。从现场布局看,公众教育这个部分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墙上的展板来实现的。
↓一楼展厅的墙上,是全系列的性教育展板(一):
↓一楼展厅的墙上,是全系列的性教育展板(二):
我逐一阅读了展板上的文字。内容基本上都是站得住脚的,三观正。
第一部分是《人类的诞生与进化》:
第三部分生死健康与性教育的内容最丰富最全面,包括(并不限于):性教育有哪些内容,对儿童要进行性教育吗,正确对待早恋,什么是爱情,做性梦下流吗,怎样择偶,不要吃“青苹果”(指不要过早发生性关系),女孩要善于保护自己,慎重地结交朋友,区别什么是黄色淫秽,警惕网络色情污染, 不要盲目做追星族,怎样对付性骚扰,什么是健康的性开放,怎样对待卖淫业,科学地使用手机和电脑,吸烟成瘾是性能力的头号杀手,关于阳痿,男子性健康的十三个问题,世界性的“精子危机”,警惕性病,推广使用安全套,艾滋病,性生活怎样才圆满,老年人也要有性福,不要歧视同性恋……
咱说实话,↑这块展板,文字内容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用的下边这张照片实在是太恶劣了:首先,它是一种刻板印象。“男同就是一个T一个0,性交也用传教士式,也是插入”——这是刻板印象,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次,明明说让人不要歧视同性恋,但你放一张这么丑的照片,明明就是在丑化同性恋者的性行为啊。是找不着同性恋者温暖甜蜜的私密照吗?网上发个求助,我们大家帮你找啊!刘、胡从巴黎性博物馆拍的女同照就是美的。看见梁启超的这句“凡愈野蛮之人,其婚媾愈早;愈文明之人,其婚姻愈迟。优劣之数,常与婚媾之迟早成比例。”被收来放在展板上,忍不住哈哈大笑。梁是16岁定亲、18岁成婚,在他那个时代,确实说不上早,但肯定也算不上晚,毕竟,隔壁展板上的鲁迅,是25岁才被母亲安排跟朱安结婚的,人家比他晚多了。说实在的,比起做视频、做短片、做音频课程/视频课程、真人现场讲解等等在其他博物馆里常见的诸多手段,上墙这样一组图文展板,给来访者一个对性的科学的认知,虽然看上去有点土,有点low,但它确实是一个投入小、产出稳定的权变之策,成本极低、宣讲质量稳定、又众目睽睽一目了然,以极低的成本,稳定可靠地输出,保证该馆至少完成了对青少年和公众进行科普和性教育的基本任务——这样一来,这家博物馆的底至少就兜住了。看吧,low也能low得妙啊~
自己掏腰包去看一家非国有博物馆,我先说人家不容易,再说人家low有low的妙,再说人家好的地方挺多的,也有一点点缺点。哈哈哈哈,PUA自己可真的有一套。心域这么宽、这么会体谅人、这么善解人意、真心热爱文博事业的参观者,上哪儿找去啊。且看且珍惜吧说实话,两匹马雕的很一般,但门外这个探头来看的小人儿颇富神韵。这件的展标语焉不详,叽哩咕噜写了一通不大通顺的文学性描述,但必要的信息一个字也没给,它是文物还是工艺品?什么来路?作者是谁?一个老头子捧着自己夸张的大阳具,喜笑颜开地和一个小男孩在一起嬉戏,——这种场景,在中国和日本的春宫画里,也算一个经典主题。虽然在现代人眼中,这是娈童,是露阴癖,是变态,但在旧中国文化传统的性艺术呈现中,原本大概的意思是:“孙子都已经满地跑能打酱油了,爷爷的这件东西还能用,廉颇老矣,依旧能吃能拉,太幸福了啊~”。武汉达临博二楼展厅还有一件清代的竹雕,其实也是这个主题。洞房时不好意思脱,又得敦伦,于是贴心地准备了这个。可能需要说白的一点是:并不是因为对月经这件事特别重视才发明了专门的洗衣工具,而是因为女性的这类衣服“脏”,跟“干净的”脏衣服共用一个搓衣板都会“玷污”,所以另册。一黑一白,材质似乎不同,人物的发型、身体呈现方式也不同。我怀疑是原本不相关的两件,被藏家凑在一起,就有同性恋的想像了。这个展柜的里层摆了几个胎儿的标本,外层有两件彩塑,虽然两件分开摆离的挺远,但看似是连续剧情,应该是一对夫妻的洞房夜。
第一件是两个人都脱了上衣,并肩座,饮酒;第二件是两人都脱光光了,男人举着烧红的棒槌像是在说“我准备好了!”这是要敦伦造小孩了。说实话,这艺术表现的功力也太差了:两个要办事的人,眼神不拉丝也就算了,视线根本就不交接,两个人的视点甚至也都没盯在性器官上。这种时刻,如果两个人的视线相对、爱意绵绵、眼神拉丝,那说明感情到了;如果眼睛盯着对方的性器官,那说明欲望到了。可是在这里,男的不看女的,而是看向前方。咋地,通房大丫头裸着站那儿呢?女的则盯着男人膻中穴。咋地,你看出来他有病啊?(你们自己去看。从另外那个角度看,男的器官好红!)他俩的眼神说出了真相:既不相爱,对对方也没有欲望。
所以吧,创作者虽然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细节,脸、四肢、人体比例什么的基本上都对,但是这种作品吧,它就是不感人,缺乏精气神。虎子是博物馆里常见的日用器具,一般被标注为“水器”或“溺器”,它们长的那个样子,一看就是男用的。这里并排摆的两个,左边是男用夜壶,右边是女用夜壶(那个阔边可以贴合女性外阴,设计目标是避免尿到外头)。大冬天的,想想瓷的凉意,忍不住打个寒噤。还是我们的智能马桶盖好。嗯,科技造福人类,创新引领未来。用哺乳的场景表现母爱,在宋及以后是一个经典的艺术主题。这件不错,秀丽端庄,是好看的。大家应该都见过胖娃娃形状的瓷枕。而山西一带清至民国曾流行这种“婆姨枕”,一个小脚妇女的样子做成瓷枕头,天天枕在头下。在山西运城市博物馆,曾经看到好几个更完整更“艺术”的:明末清初,在“小脚”这个赛道,山西遥遥领先。大同妓女以脚特别小、特别软而天下闻名。李渔曾写过,兰州和大同女子的缠足最小,即使是大的,也只有三寸,小的就更小了。即便这么小,那些女子走起路来快的也能追过男人。去大同游玩时,山西女子小脚之软惊呆了他,那真是“柔若无骨”。他的一位朋友听了不信,李渔就找来两个长相一般但脚很小的艺妓让他试试看,结果,山西出生的艺妓的脚的确比山东出生的艺妓的脚软很多,他的朋友也大吃一惊。一个一个又一个婆姨枕摆在那里,实物告诉我们:那时的山西人,非常喜欢婆姨的这般小脚,且引以为傲。嗯……这应该是件工艺品。将牛蹄雕成女阴的形状,惟妙惟肖。我很喜欢。我随手录了一段短视频,发在视频号,几天下来,二十几万播放:
性禁锢与性压迫的部分,有贞操锁,缠小脚,太监去势(割鸡鸡),刑具(木驴)和卖淫业的林林总总。说起刑具“木驴”,大家比较熟悉的校段可能来自《狄公案》或《水浒》:但张本照著《清代刑罚研究》里却说,“文学作品中的木驴书写纯属虚构,……清代文学作品对木驴残酷性的书写体现了作者教化百姓的写作意图。”张本照说,“木驴”这种结合羞辱和虐待的酷刑,在清代的刑罚实践中并不存在,是《狄公案》(作者)的想象(发明):通俗小说vs法律史专著,那我肯定信法律史学者。清代没有木驴。②小说家(比如荷兰人、汉学家高佩罗,《大唐狄公案》的作者)结合中世纪欧洲的酷刑,在想象中让狄仁杰创造了这种刑具,一来替读者撒气过瘾,二来吓唬人以教化百姓。但是,后来,我又读到,姜淑梅老奶奶在《乱时候,穷时候》里写到了“骑木驴游街”的场景:姜淑梅是活在我们身边的老人家,她的书全是纪实。她说有,那就肯定有。也就是说,在民初,北方的实践中,确实有木驴这种刑具了。嗯,也许,这确实是一个实例,我们向人家欧洲中世纪暗黑手段学习,还是挺快挺实心诚意的。15.这件衣服,文字说明说是民国时期妓女的工作服,右襟没有扣子,可以方便客人的手伸进去抚乳。但是,只要长眼,外加一点点生活常识,就知道这个说明文字有问题。②但凡穿过中式偏襟女式衣服的,都知道:扣子它就长这样;③如果妓女穿这件衣服(衣服这么短,下摆这么大),那嫖客就会从下边伸进去摸。那时候的面料没有弹性,从上边伸手进去会卡住手腕,从下边伸进去才会路阔任马驰啊。why not?④16.下边这两件瓷摆件,才是民国卖淫女穿着工作服开始工作的样子:立领,有扣,但不扣;右襟无扣,半边乳露着,很方便自己摸或被抚摸;衣长如男友衬衫;大腿光着,下身真空,小脚,红鞋。从马建的《亮出你的舌苔或 空空 荡荡》起,我就有留意相关的文字和画像资料,藏地行走也见过很多很多。所以,这个部分我就没仔细看。再往前走,是中国古代性教育部分,有好几柜子春宫,各种压箱底、嫁妆画。其中有一些算得上艺术品,当然也有很多技法拙劣的。无论好坏,这个部分都不能在网上发。大家如果想看,还是得自己亲自去一趟。简单说几件我印象深刻的吧。这里有很多绘有春宫的瓷器,明显是成套的,虽然摆放是散开、交错的,不在一起,但从釉色、造型、尺寸、艺术风格等,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这几件是一组”“那几件又是一组”。组与组比,也有优劣。比如这几件,摆在不同的柜子里,虽然离的挺远,却是相近的风格,都颇清新可人:看细节。表情很好。交合中的小媳妇儿含情脉脉地看着她的郎,郎(右下)微笑着,眼睛也在看着她,两个人的眼神拉丝。可惜陈列有点问题,独立展柜靠墙,有1/4的角度看不见。可惜了的。这件只有巴掌大小。场景很有趣,呈现也很活泼。又是象牙的。我觉得也能算得上是镇馆之宝之一。在日本,汤女在公共澡堂中招揽生意,她们公开的服务是为浴客沐浴梳头,后来,这个行当变成了风俗业。我随手录了一段短视频,发在视频号。一晚下来,5.9万播放。接着就收到了平台通知,因为“有部分画面聚焦身体隐私部位”“进而引起他人不适”,所以被禁了:嗯,我不能指示细节给你们看了,那你们就去自己慢慢看吧。性相关的文物和工艺品以小件为主,确实不太好充分展示(可以对比公立博物馆里的古玉陈列,我们也一天到晚抱怨馆方陈列的不够好)。一般来说,为了达到较好的展示,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充分利用空间,并且让展品尽可能靠近参观者,以方便看清细节(比如可以参考大同市博物馆的展陈手段)。而这里,大概是定制了一组玻璃柜以后,就再也没增加展柜投资了。所以,玻璃反光,不透,玻璃脏,小件平铺陈列......不讲究、没追求的陈列会有的毛病,这里全都有。2.几乎所有明确标示了断代信息的藏品(如红山文化,3000年前,汉代,两晋,金,辽,唐……),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有些是一眼不开门、全假无真,有些则可能是半真半假。截至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武汉达临性学博物馆有藏品5064件/套。听说该馆有几十件藏品是国家三级文物。我掰着指头数了一遍,反正我没看见几十件一眼开门的真文物。也许没有全部展出来?刘先生和胡女士在他们的书里反复讲,性博物馆要专业,要做学问做研究,不要像货摊。4.目前已有的文字解说,不单普遍深度不够,更要命的是武断和随意,完全不是我们在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里常见到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学术型的严谨。对文物的文化意涵解释过于牵强。比如,说所有的莲花都指女阴,说所有的棒、柱、塔、罐子都指男根,说所有的鱼都指交欢……实在有点“拿了把锤子,就满世界敲钉”的意思。要是照他这个用性解释世间万物的逻辑,中国人端起饭碗吃饭,旁白就得说:“这个碗,代表女阴;这个筷子,代表男根。中国人每天用筷子夹菜放到碗里,再一口一口扒饭,吃到一粒米不剩,那就是日日交欢、生生不息、不浪费一滴子弹。”……
5.我看展主要的兴趣在历史,所以还是希望这个博物馆里能把民俗品、工艺品、文物区别开来,交代明白展品来路。从90年代起,直到2022年,刘胡二位出版了很多很多专著。数了一下,我的书架上可能有十几种。下面两张图来自刘文利教授《深切悼念刘达临教授》一文:可惜,刘达临先生辞世,胡宏霞博士也已七十多岁了,现在的武汉馆方,也许精力只够维持,没有余力再精进了。假如竟然后继无人,那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啊。7.墙受潮脱皮,展板掉下来了。墙没处理,展板也没挂上去:9.这一件,不单是艺术呈现手法不大高明,用料和工艺也不好,保存的也不好,现在又掉皮又开裂,快碎了:曾经去过藏区几十次,我看过的唐卡真品说“数以百计”肯定是谦虚了,印刷品就更不要说了。这个图上的内容,之前我见过,并不是馆里说的这样。藏族用唐卡的方式展现人体、脉络、骨骼、病理、药理、诊脉......大小便,行房,分娩,哺乳,卧病......这些全都有。实在不懂的话,买本《四部医典》的汉语本翻翻也行啊,里边都有的。两口子在床上有动静,男的卖力,女的鬼叫,儿子以为爸爸在欺负妈妈,冲上去拉。这件的玄机在底下,翻过来应该可以看到被子下边生殖器官是交合状。在刘达临先生的《中国性史图鉴》一书中,有非常相近的一件:我特意去拉了第一位看馆的大叔(我盲猜他可能是黄先生)过去这个展柜边,问他:“这一件的下边是不是有东西?为什么不展出来?”
也不知道是哪件展品的,也不知道是被谁这么随手胡乱一贴。我当时非常非常非常想上去撕掉,但还是忍住没动手。当时就想:我回家写,发出来以后他们肯定能看到,会撕掉的。13.这件,展标说是性交时抬高女性臀部的木枕,而且说是清代的。你看它这朴素的连漆都没涂的样儿,它像是实际生活用具吗?它像是讲究性交质量的人用的吗?它像是给裸露皮肤贴着的吗?它像是两个人的身体体重要压在上边的小家具吗?造型奇特。汉代随葬品中陶猪圈很常见,实物我见过的往少里说也有好几百件(家家博物馆都有),茅厕的坑上边蹲个人在大便的我也见过(考古博物馆四楼就有一个这样的),但是在这个位置站个大肚婆的,还真前所未闻。下可能是三英战吕布(我猜的),中可能是(昔孟母,断机杼)。(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给孩子讲《方涣涣的九十九夜——给孩子们讲述咱们中国的古老故事》了吧?想让她看见古董上的一个画面时,大体知道人家在说啥。)我猜,藏家把它当成与性相关的主题收了,是因为上那个画面中有个女的捧着自己的右乳给坐着的那个人吃,以为是性行为。可是,仔细看,坐着的人手里有根拐杖。那是一位老人。这是二十四孝里的《乳姑不怠》,大概是说,从前有个恶婆婆,天天虐待儿媳妇。等到婆婆老得牙都掉光了,吃不了东西要饿死了,儿媳妇不计前嫌,果断给儿子断了奶,把母乳省下来都喂给婆婆吃。这主题、这材质、这人体、这开脸、这布局结构、这月亮的形状......它跟明代能有什么关系?去看看明代的春宫画,裸人没有一个被画成丰乳细腰的。人家不觉得奶大好看,人家不觉得腰细是好事。那时的审美,无论男女,都削肩、屎包肚子、浑身看不见肌肉线条、一眼稀溜溜的,那才好,因为那才像个富贵人。我问第二位看馆的大叔(因为我是第二天才去看二楼展厅):“这件是哪里的工艺品?谁做的?题目是什么?”我说:“我知道哦。我想知道它是哪国的,什么时代的,谁做的,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件我很喜欢。不管真假吧,它萌且流畅,至少看着顺眼。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只怕很快就要酥完了、粉碎了......这里,居然提醒参观者摸摸石雕双乳,说是会带来好运气。啊,这是陋习啊!你一搞科普的,为什么倡导这等糟粕!现在是21世纪了,应该写:“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别摸!”“她可以骚,你不可以扰!”二楼出口,一根一人高的柱子,根部有一个裸女,心满意足笑容满面地抱着巨鸡。题曰《女人的依靠》。唉,又是阳具崇拜那一套。虽然这个主题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但你是一个性教育基地,是不是应该拿出点客观的姿态,告诉参观者:这个名称是创作者起的,这个认知并不是真理,它只是一个观点,一个来自旧时代的旧观念,今天的我们,可以在思考以后,有自己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的观点?说实话,本来一路看的开开心心的,最后走到出口居然是个阳具崇拜把门,真是......头又痛了起来。都是我拍的。没有加水印。
时间:2024年12月4日、5日
地点:武汉达临性学生命文化博物馆
工具:vivo X100 pro手机
这张图,还蛮有喜感的。想起一个网红的视频里,小外孙女拿着爆了馅的油炸糕问:“爷爷,这个蘑菇炸糕吃了会躺板板吗?”最后,依例,手机人像模式(在酒店大堂)对镜自拍留念。我手里拿着的,就是拍照用的vivo手机。看展特种兵,冬雨天气出省两晚三天的行程,行李就这些,全在身上了。平时较少穿黑色,这是近期置办的看展专用服装,敞开衣襟可以应付博物馆里乱七八糟的反射眩光,就省得带遮光板了。馆方如果说拍照发图侵权了,请告诉我一声,立马删贴。人家以低廉票价,将这些别处难得一见的东西辛辛苦苦收集来、推除万咋展在这里,人家不欠参观者什么,我们参观者要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参观的过程中,我是有一些挑剔质疑甚至腹诽,反正都是个人意见。既然我看到想到了,那就说出来,万一对馆方有用呢?我是抱着感恩和惜缘的态度去看的。废寝忘食、全心全意、认认真真,看展,我一向是用心的。这些意见和建议,他们接受不接受我都可以。欢迎各地朋友到武汉,参观这家具有鲜明特色的博物馆。希望武汉达临性学生命文化博物馆越办越好,长命百岁。【巢湖市博物馆】,快点救救你家藏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