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说话练习》:赞同的话语

教育   2024-11-12 23:31   安徽  

涣读书8期读书会小伙伴 @李子 的阅读打卡:


1、父母的话听起来是在教育孩子,本质上是因为父母为自己的不安而责备孩子。父母可能是在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转移给孩子。
孩子当前的行为父母对未来的不安,这两者并没有相关性,也没有因果关系,它们是互相独立的。相比于给孩子灌输对未来的消极思想,为孩子指引积极前进的方向更加明智。


经常受到父母威胁的孩子最终会把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而且,孩子还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陷入巨大的恐惧。


孩子通过父母来了解世界。父母所展现的形象、说出的话不同,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会不同。

要想孩子以积极的眼光看世界,父母就要对他们说出赞同的话。


2、跟朋友说“你要去做”和“不许你做”不太好,可以说:“你能做……吗?”“希望你不要……”


就在前两天,我刚说过威胁的话。

儿子周五做完作业,本来想周末畅玩两天。平时正常情况下,只要儿子做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周末我都不会安排他额外的学习任务。但这个周六的早晨,负责孩子学习的晚托老师发给我4套语文卷子,要求打印出来,周末让孩子做两套,另外两套上课带去做。我接到信息以后问孩子:“老师说,下周要期末考试了,所以周末你得做两套卷子,可以吗?”孩子当时正在打游戏,说:“可以,我周末做。”
等到周六,开始做卷子了,儿子变得很烦躁,嘴里念叨:“我不想做,好烦呐!”

我说:“本来想周末可以玩两天,结果又要做卷子,确实会很烦。怎么办呢?你答应了老师要做卷子的。”

儿子低头继续边絮叨“好烦啊”边做卷子。做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感觉忍耐到极限了,开始摔笔,把笔摔散架,然后装好继续写;再摔散架,再装好。他第三次摔笔的时候,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虽然我在心理已经知道“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攻击我,而是对写作业的不满。并未触及我的刚性外延。他的脑子现在就是只猴儿的脑子,没长好,情绪不能自控是正常的……”,但我脱口而出的话,是错误的威胁的表达:“你要不想做卷子就不要做了。别总是摔摔打打的。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别指望妈妈、老师永远求着你去学习。不想学就不要学了。你不能总是依靠别人去学习,我也不会永远都让你在晚托老师那让老师督促你学习写作业,学习终究得靠你自己。这是你自己的事。”……我说了一连串威胁的话,比如孩子不写卷子就是不想学习之类对未来负向预判。

我说完,儿子哭了。一边哭一边写卷子,一句话也不讲。

看到他哭,我说:“来妈妈抱抱,给你充点电。”

儿子也不说话,继续抹着泪,做着卷子,一直把当天的卷子做完。

然后,我们全家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出去玩了一整天。玩的很开心。回到家,晚上,儿子对我说:“妈妈,以后我做作业发脾气,你别理我,一个字也不要说。本来我只是因为做卷子生气,结果你一说,我就更难受了,特别想哭。”

我说:“好呢,妈妈记住了,你后你写作业的时候,我就练‘闭口禅’,一个字也不说,像这样……”我学着唐僧念经的样子,紧闭双眼和嘴唇,孩子看到我的样子,哈哈笑了。


想想当时,我的理性脑明明劝了自己“千万别发疯!”,可为什么我还像连珠炮一样发疯了?后来,戴老师在直播里解答了这个问题。明明心里都知道,为啥还会错着做,可能还有生理的原因。我当时确实在姨妈期,激素有点不稳定。但这不是我做错事的借口和理由,按照《妈妈的说话练习》里讲的,我不该用威胁的语言,并且把孩子的行为和我对未来的不安混淆在一起。


倒带,重来一遍,我该这么说:

“做卷子已经让你烦躁到极点了,是吗?妈妈也感受到了你的痛苦烦躁。让我们做个深呼吸,休息一下好不好?” “如果你写题的时候有不会的题,可以向妈妈求助。”

又或者,像儿子说的,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什么都不说,等待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战”或者“逃”。毕竟,练习心理韧性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我曾说过的错误对话:
1、怎么每天都这样!(夸大范围)
2、怎么总是这样!(加深消极程度)
3、 你老这样。(过度概化)
4、这都第几次了?(联察次数)
5、你在学校里也这样吗?(联系地点)
6、 像你这样看电视,眼睛会瞎?(夸大且联系将来)
以上的话,无论是对伴侣还是小孩,在过去的某个情景下,我都会时不时的冒出这么一句过度夸大、否定的话。


作者说“每天”、“总是”、“一直”这些词的意思是“一百次中有一百次,没有例外”。指出孩子的问题行为时, 如果使用这些频度副词,会把孩子的部分行为夸大为普遍现象。比如孩子可能只是有几次没把东西放回原位,但是你用这些频度副词,会把孩子描述为习惯把东西随处乱放的人。

 
在对话中罗列或者夸大过去的错误是“犯规”的。对话也需要公平公正。

所谓堂堂正正的对话技巧,其实很简单,记住两点就好:

一是不夸大其词、只传达事实,

二是不要攀扯无关当下的事情而偏离谈话主题。


我在和队友吵架时,非常喜欢翻旧账,也喜欢用“总是”、“常常”来夸大我所不喜欢的对方的行为。显然,无论是对孩子、还是队友,这都是错误的表达,会成为亲老婆和亲妈的“诅咒”!

关注当下,解决当下,不东拉西扯、不夸大其词、不恶意恐吓,是我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无意思”行为而进行改正的。


二、妈妈的说话练习:慈爱的话语3-5
你到底想让我怎么办?我能有什么办法!(厌烦)
妈妈也有解决不了的事情。(说明)


当孩子连续不断地表达自己此刻的不舒服、烦躁、难以忍受的时候,身为母亲,我总是习惯的认为“这是孩子在发求救信号,我需要出面帮他解决问题。”但是,并不是我的方法就能帮助孩子立刻马上缓解他当时的难受。

原来,我还可以学作者这样说:“妈妈也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从没想过还能这样表达。作为家长,可能会羞于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们可以学着这样说:
1、爸爸妈妈很爱你,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想帮你解决,让你轻松一些。(共情)
2、但是,有些事情爸爸妈妈也无能为力,需要你白己忍耐。(说明)

 
作者说:孩子遇到麻烦就抱怨,可能是因为“年龄小”,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

孩子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通过现在的情况预测将来的事情。与其一开始哄逗、安慰, 最后却对孩子发脾气,不如自始至终都冷静地教导孩子。

如果孩子明白现在的不舒服不会持续很久,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父母慈爱的话语能够给予孩子承受痛苦的勇气。
持续稳定的陪伴可能比直接想方设法解决孩子的问题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记得戴老师之前说过,孩子丢了东西,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度过那段与丢失物品告别的时光,学习与心爱之物(人)告别。

我以前就在这个问题上常犯错。儿子丢了心爱的新足球,电话里哭得稀哩哗啦,我立刻开车出现在他的面前,抱着他,让他哭,说“妈妈给你买个新的”,没有留给孩子时间去好好面对他与心爱的足球的告别。

广而告之
“涣发2025群”正在接受报名。
年费500元。
没有活动。
都熟门熟路了,来吧~
先到先入,满群为止。

广而告之②

广而告之③

涣读书6期《中国古代艳情小说》
读书会
已全部完播。
14本明清艳情小说代表作,
10讲,累计30课时,
现在可以一口气看完。
重大且必要的议题,
坦荡磊落打破性耻感的解读,
深刻的剖析,
市面上稀缺罕见的课程

费用只需
500元


购课方式:
添加微信472791556
15375302871

方涣涣
一个妈妈,陪女儿慢慢长大。视频号“方涣涣的小书房”有直播好课。微店“方涣涣的小书房”有精选好书。千聊“方涣涣的直播间”有好课,亲子共读《史记》《左传》《诗经》,带成年人读绘本、《亲密关系》。方涣涣的社群,话题丰富,关注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