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戴老师在群里发了两则“八卦”,供群友们讨论剖析。
看着两则“八卦”,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看到了某个时空中的自己。也曾因为前男友加了一个女生的微信而气得发抖,也曾被家里三岁半的小女儿“暴打”而毫无办法。
看了戴老师的分析,触动很大,完全不是自己这个层次能够想到的。
第一则关于群发老公聊天记录的热点,戴老师告诉我们:
一个人,如果小时候总是被养育者捺倒没完没了的碾压,就会形成“面对强者迅速陷入弱势心态”的行为模式,成年后,一旦进入冲突,就会自动切换到这种反应,“我全身都在发抖”就是这种反应,它代表着当事人的弱者气质,标注着“我这个人压根就没有在冲突中获胜的气势”。
做父母的千万要记着一件事:不管你做的这个事多缺德、多小人、多见不得阳光,孩子的生命本能都会让他定义成:大人都是对的,都是我不好。——因为,只有认为这个世界是对的、是好的,爸爸妈妈是对的、是好的,他才能允许自己活在这个世间。既便是以“都是我不好”的姿态,他们也要努力活着。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看看社会新闻、看看身边、照照镜子,听听我敲钟……大概就能【预判】几分。
假如我们不想、不愿、不甘要那样的【未来】,那改写家族世袭命运剧本的笔,此刻就在你我手中。
这些话我已经收藏。
为了让自己再次温习一遍,在这里又抄录了一遍。
反思:
我自己身上就具备“弱者气质”。想起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但是轮到争抢报送名额的时候,我看到对方父母去送礼,我家爸妈不在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事我肯定没希望了,老师一跟我谈话就自动弃权了,甚至好朋友在课堂上当众帮我质疑老师的时候,我都没有一起“揭竿而起”,尝试去争取一下。我在男女关系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发抖、不知所措,潜意识认为自己只能被动地受伤,没有别的选择了。可是,这样的弱者气质,却不会让我由此同理孩子,当我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孩子有天然的优势时,我会出现“踢猫反应”,想击败孩子,让孩子认错、认输。
第二则关于孩子打妈妈的热点,我代入了自己。想到自己经常被二宝打,一开始也是不知如何应对,甚至隔离、阻断,选择看不见孩子,从而逃避自己的课题。
戴老师在群讨论时反复提醒大家要“尽最大努力做最善意的解释”,我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如后来发了《看见孩子:洞察、共情和联结》的摘录,我才意识到:
原因之一或许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孩子失控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介入帮助他,不仅不知道自己应该并且可以帮助他,甚至因为害怕孩子的反应而不敢介入,因为家长的失职,孩子渐渐依赖于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身感受和情绪,方式也可能会逐渐升级,不会用合理的方式处理情绪,更加不会习得有效、有爱、有礼、可以达成合作的沟通方式;
原因之二或许是家庭内部就是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家庭的弱势成员。
或许是孩子,或许是妈妈,上一辈就是这么操作的,下一辈也默认这是正确的方式,等到自己强大了,角色转换,继续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身边人,这就是戴老师说的“地狱剧本一代又一代世袭式上演”。
反思:
和上一则热点结合起来看,我的弱者思维,让我无法有力量处理自己的问题,又不会正确地处理无力感等带来的情绪失控。如果对方是相较于我而言的强者,那我可能会自爆弱势、自我放弃、不做抗争,把各种情绪忍下来;如果对方是相较于我的弱者,比如孩子,我又会以强者的姿态,暴力对待他,赢他一把。
写到这里,只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嘛?!无力感又渐渐袭来,想哭,觉得过不好这一生了,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差劲。
平静下来,继续写。
都说“接纳自己”,可是这样的我,怎么接纳?戴老师的话忽然涌进脑海,那是戴老师上次直播讲《看见孩子》,我在单位偷空看了一点点,因为安排工作没能全程看完,但是那句话我记住了:“行为是行为,本心是本心。孩子是好孩子,妈妈是好妈妈!”(@流月 听到的那一段直播在这里↓)
现在这句话安慰了我。对,我之前的行为很差劲很无耻,但这不意味着我是个坏人,我不是一个坏妈妈,我在学习,我在努力,我可以跟着戴妈妈,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改掉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改写代际遗传的剧本。
@史群 姐姐建议 @冰糖 把戴老师曾经的直播回放一个个看过去,我也打算这样一点点学起来。
之前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戴老师的课一会儿听《绘本100》,一会儿听李仪婷……只学了一点点“术”,“道”的层面没进展,快一年了,打卡又少,没有输出,没有实践,进步龟速,儿子都说我:“妈妈,你都学的啥呀,我看你情绪管理还不如我呢。”以前,还觉得沾沾自喜:孩子比我强,现在觉得,我这是拖着孩子后腿还不自知!
感恩戴老师和各位前辈姐姐(或者妹妹),努力地引领、耐心地引导、真诚地直言,每每想起她们,心里便泛起温暖的涟漪,感到人生还有希望。
愿有一天,我内心也生长出满满的力量,稳稳当当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史群:
前面一腔热血买课初心就是想改变,说明好妈妈才有改变念头
买课后东一块西一块的听课,乱转,说明也是想进步的才这样安排,属于正常的迷茫阶段
我给你个建议,用得上就用,用不上就换别的方式学习哈。
时间精力少选一件来做,比如就看打卡和涣发群讨论,不论谁写的都看,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看到孩子看到家长,也是成长。不要对比别人进步多少了,对比自己的过去进步了就行。
如果时间精力多,还可以选千聊里的一个课来听,一节一节的听。听完一个系列,不需要规定时间,有空就多听没空就暂停,听完一个系列再选下一个系列课。如果看书,也是看完一本到下一本,看懂就看懂。看不懂就看不懂也是翻完。戴老师直播回放也是以此类推下去的(像 @冰糖 那样)
成全自己是自己要落实到具体去。只管去做,不问时间长短,不问何时有结果。
也许你还想看:
惊讶于《正念教养》第三讲直播的疗愈作用:我终于可以是脚踏大地、头顶苍天的那个完整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