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沁河滩,大堤上,村子里到处都是挖沙运沙的人群和车辆,车水马龙,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每天起早贪黑,用铁锨一下一下的把沙子挖出来,装上车,再将这些沙子用平车和马车运上大堤,拉回村子里家门口,堆成一个个小沙包,等着买沙人来买。日积月累,沙包越堆越大,直到把这些劳动成果变成一张张人民币,全家人心里乐开了花。卖沙的收入不仅能负担起一家老小衣食住行的所有花销,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还有些家庭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后来,因河沙越挖越少,河床越挖越深,人工挖沙掏沙的难度越来越大,家家户户挖沙慢慢停下来了。采沙逐渐被专业户承包,大型卷扬机、采沙船等机械采沙应运而生,采沙装沙运沙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春夏秋冬,白天晚上,采沙船机声隆隆,抽沙管道排出的沙浆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
再后来,不知道又过了多少个年头,由于无序过度采挖,一望无际的沁河滩完全变了模样,平坦的沁河滩挖成了深沟沟,有些河床挖沙深度就达一、二十米。
进入本世纪初期,随着政府治理环境,保护沁河力度进一步加大,河滩采沙逐步规范,乱挖乱采河沙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分河段设立采沙场,按照规划标准,科学有序采挖,采沙己成为当地政府建材收入的主要来源。原来那些个体采沙场被取缔,大批的挖沙设备被废弃。
沁河人挖沙的时代已经过去,家家户户挖沙卖沙已成历史。那段经历深深刻印在沁河两岸人的心里,那个挖沙年代的场景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个体承包户在抽沙采沙
采沙场堆起的大型沙堆
装沙运沙车辆
河床的沙被挖去一、二十米深
废弃的抽沙船和卷扬机设备
遗弃的旧线杆及采沙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