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宪文,大峪镇涧北村人。1973 年开始担任涧北村第二生产队队长,有 20 多年。根据生产队人多地少的现状,在原来只有一部轧棉花籽机的基础上,又相继发展了一部弹花机;为了解决铡草难问题,队里发展了一台铡草机;秋季红薯下来了,给队里添了一部打粉机;后来又发展了打麦机、扬场机、饲料粉碎机,由于当时用的是水电不正常,为此队里又发展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既能耕地,还能作动力带动其他机器转动。这些机器不但减轻了社员的劳动强度,还给队里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这些举措,很受百姓欢迎,队长聂宪文以及第二生产队在当地名声鹊起。
当时担任大峪人民公社通讯报道的通讯员苗枝青(大峪镇白沟村人),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报道此事。此稿件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可播音员播报这篇消息的时候,将当地人读“大(DAI)峪人民公社”读为“大山谷人民公社”。有的人听了电台的广播后,就把这消息传播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知道的人多了起来,人们就把“大山谷人民公社”和“聂宪文”链接起来。一提到“聂宪文”人们便想起“大山谷人民公社”;一说到“大山谷人民公社”,人们便不由自主的想到 了“聂宪文”。
俗话说“人以文名”,就是这一误报,聂宪文的名字也响起来了。此事已过了好多年,但还有人时时记起。1983 年,聂宪文和一名同事前往洛阳买牲口,因天黑了不能赶回来就决定留宿在孟津县的横水街。他们找到一家铁匠铺,说明来意。铁匠寻问姓啥名啥,是何方人士,当听到“聂宪文”时,铁匠情不自禁地说:是大山谷人民公社的聂宪文吧,证实以后就更加热情起来,忙安排二人在铺中休息。后来这位铁匠也曾利用闲暇时间,慕名来涧北村第二生产队安营扎寨,一方面靠手艺赚钱,一方面续写友谊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