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谷寺还是盘古寺?——盘古神话对太行盘谷文化的影响

文摘   历史   2024-11-12 15:58   北京  
    济水、王屋与盘谷堪称古代玉川最负盛名的地理文化标志。“济渎晨霞”、“天坛倒影”、“盘谷晴烟”均名列古代济源九景,其中太行盘谷因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而闻名并打上深深的隐士文化烙印,其影响延续千年。由于社会变迁,盘谷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已无法与济水、王屋相提并论。近代以来,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对太行盘谷进行了一次文化重构。

一 太行盘谷的隐士文化传统

    太行盘谷与南太行众多山水俱佳,流云飞瀑的山谷相比,并无特别的景致。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因作送友人李愿归隐盘谷而作《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一时争相传颂,成为千古名篇,盘谷之名也随之扬名海内。十年之后,韩愈作《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一诗,追忆昔日随李愿盘谷之行的情景并抒发自身的感受,也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盘谷之名,按韩愈序文:“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一说是山谷两山环峙,这种地形称为“盘”,一说是因山谷幽深,隐士流连盘旋。
    历代到盘谷访古,追思先贤的文士雅士络绎不绝,并留下诸多诗篇。自唐代以来对盘谷、盘谷寺的诗文题咏,作者大多是官员、名士,游览盘谷、盘谷寺,欣赏美景,观摩崖石刻,多是出于对唐代先贤韩愈、隐士李愿的追慕,借此抒发思古之情。
盘谷摩崖石刻
    太行盘谷作为唐贤李愿的归隐之地,自韩愈之后,成为历代士大夫争相瞻仰游览的文化胜地。至清代,盘谷再次因乾隆皇帝对济源盘谷的考证而成为“名山胜迹”。盘谷寺位于盘谷之中,寺以谷名,明代鼎盛一时,华严宗一代宗师古峰和尚曾在此开坛传戒,声名远播。明代之后盘谷寺的重修重建,大多都会追叙韩愈送李愿归隐盘谷一事。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所立《创修盘谷寺西殿施财姓氏碑记》写道:“忆昔盘谷寺初不知建自何时,今无可考。自唐有李愿归隐于此,而昌黎韩愈携而送之,为之颂其美于东山之石壁,而盘谷之名遂昭然于千百年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创建李公祠碑》:“昔李愿归隐盘谷,文公为序送之。至今乡夫野老咸称盛事,但或止知其名,不稽其寔。”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盘谷寺序》:“盘谷,古奥区也。自唐韩昌黎送李愿归隐后,其名益显,至我朝纯皇帝三十五年敕修,石上又御制诗歌宸章,彪炳日月,盘谷愈以生色矣。”清李枫所撰《重修盘谷寺碑文》写道:“盖寺以盘谷显,盘谷以李愿归隐显,而尤以昌黎送李愿归一序为古今艳传。”
乾隆《歌盘合契》
    可见,太行盘谷因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一文扬名后,一代文宗韩文公和隐士李愿为这一自然景观赋予了隐逸不彰、古风高洁的独特文化气质,恰恰应和了士大夫阶层逃离尘乱纷争,归隐山林的理想。这一文化传统延续千年不衰。

二  佛教丛林盘谷寺的兴衰

    风光秀美的盘谷闻名天下且自带隐逸气质,与佛教信徒追求清净修行的择地建寺标准相契合。盘谷寺寺以谷名,顺其自然,名山古刹相得益彰。
    盘谷寺创建的年代最早的记载见于明正德《怀庆府志》:“盘谷寺在县北燕川里,齐建元元年稠禅师建寺,岁久倾颓,至国朝洪武十五年僧古峰重修,而并灵通、三圣、大圣、弥陀四院入焉。”按这一记载,盘谷寺南齐建元元年(479年),由高僧稠禅师创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稠禅师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北齐,曾在王屋山、马头山修行,至今覃怀地域还流传着稠禅师解虎的传说。
    明代之前盘谷寺几乎没有记载,表明盘谷寺在明代之前仅仅是一座籍籍无名的小寺院,盘谷寺之名远逊于盘谷之名。直到洪武年间,古峰和尚中兴盘谷之后,盘谷寺成为周边的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并在明初归并寺院的运动中,将附近的规模较小的灵通、三圣、大圣、弥陀四院兼并,修建舍利塔、铸造铁钟,进一步扩大了寺院的影响。
    自明洪武初年,古峰和尚中兴盘谷之后,盘谷寺逐渐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声名远播的名刹。今盘谷寺西北有一座四面五层高8米的密檐式舍利砖塔。该塔为明代该寺住持一峰和尚和中兴盘谷的高僧古峰和尚共同主持修建。塔腰内嵌“释迦佛真身舍利宝塔铭”,塔铭刻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盘谷寺时称“十方盘谷寺”。此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康熙年间、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道光八年(1828年)、同治六年(1867年)寺院多次重修重建,均由僧人主持和参与。
    清代以来,佛教日渐没落,在明代鼎盛一时的佛教寺院盘谷寺虽多次重修,境况已经大不如前。民间信仰和道教开始逐渐侵入佛教领地,在寺院一侧创建了关帝殿和地宫母庙。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附近大社村的善男信女捐资重修了关圣殿和地宫母庙,并立碑记之。“邑北盘谷寺,旧有关圣殿一座、地宫母庙三楹,不知□□□时,至我朝高宗纯皇帝敕为重修”,“时有大社村众信女,同心协力,沿门募化,于是有资斧,鸠工庀材,重修地宫庙室”。(《重修关圣殿地宫母庙碑记》),总理这次重修的为大社村闫樊氏、张陈氏、范王氏、卫王氏四人。寺院在这一时期是否还有常住僧人不得而知,但主持重修者的身份来看,盘谷寺已经沦为周边村庄民众民间信仰场所。
    建国以后盘谷寺多次重修,济源盘谷寺、安阳灵泉寺、辉县百泉、嘉祥武梁祠为平原省四大名胜古迹。中央人民政府颇为重视平原省四大名胜古迹,于1952年拨款抢修。1994年,济源市文管所发动群众,集资10万余元,对盘谷寺中院进行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2001年盘谷寺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盘谷寺,已有僧人入驻,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恢复历史文化传统。

三  盘古神话对盘谷的文化重构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经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发现了活态“中原神话群”。中原神话中,以盘古创世和女娲造人神话最为突出,盘古神话主要流传在河南南部桐柏县和泌阳县交界的盘古山和豫西济源市盘古寺,而以盘古山为典型。
    1985年,中原神话调查组考察太行之阳的盘古寺,采集到了盘古出世神话。此后编纂的《民间神话》(海燕出版社)等书籍同样收录有盘古寺的传说。2017年由张振犁编著出版的《中原神话通鉴》第一卷中,收录中原各地流传的盘古神话传说63则,其中济源《盘古寺》神话传说身居头条。表明与盘古寺有关的盘古神话传说在济源民间有一定的传播。
    1990年出版的《山阳城民间故事》一书是《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河南分卷的组成部分,书中收集的是当时焦作市及所辖市县地区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该书序言中写道“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盘古山。传说中的盘古,就出生于太行山的中央,济源市北至今还留有前代遗留的盘古寺”,本书开篇第一部分为神话部分,第一篇讲述的的是《盘古寺》的传说,这个传说故事的讲述者为当时70岁的程玉林老人。这个传说故事讲到:“王屋山东边半山腰有座盘古寺。据说,这就是盘古出生的地方。”然后故事讲述了盘古打破混沌开天辟地,死后身体各部分分别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人畜鸟兽等世间万物。“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功劳,就在王屋山东边的半山腰修建了盘古寺,说这儿是他出世的家乡。年代久了,人们说转了嘴,就把盘古寺叫成了盘谷寺”。

                               盘古氏

    盘古作为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巨人。最早的记载见于《艺文类聚》卷一所引《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气)清为天,阴(气)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万八于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明人周游在《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一回说:“(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执斧,或用斧辟,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
    盘古垂死化身,创造万物,故亦为万物之祖。清人马驌《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露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对照之下,就会发现在济源民间流传的盘古寺的传说与上述文献记载的主要内容并无太大差异。
    作为神话传说人物的盘古因其开天辟地的功绩,而被民众建立祠庙祭祀。任昉《述异记》卷上说:“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盘古圣地”的泌阳县有盘古山,山上有盘古庙,据说创建于五代时期。清道光八年(1828年)《泌阳县志》山川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盘瓠,后演为盘古,因立盘古庙于上”。江西于都有盘古山,盘古祠。南宋罗泌辑罗苹注《路史·前纪一》说:“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此外,元代河北会川县(今青县)有盘古祠,“元世祖十五年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明弘治年间,敕建为盘古庙。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对各类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民间信仰神灵大肆吸收,盘古也被纳入道教神仙谱系之中,一般认为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仙元始天尊就是盘古。葛洪《枕中书》载:“〈真书〉曰: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盘谷、盘古一字之差,近代社会变迁与佛教寺院的没落,地方民众将盘谷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嫁接附会到盘谷与盘谷寺之上,盘谷之名缘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而盘谷寺是由盘古寺演变而来,这种观点在本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  结语

    从佛教寺院命名的传统来看,以佛祖之名命名寺院是较为普遍,如在济源地区就有石佛寺、弥陀寺、古佛寺之名,远古神话人物之名往往会作为道教或者民间庙宇之名,如本地有以蚩尤命名的蚩尤观,盘古寺以一位远古神话人物为佛教寺院命名,不合乎佛教传统。
盘古烟标
    近代战乱频仍,寺院经济破产,僧人逃散,不少寺院或者衰败,或者被所在村庄的士绅、民众控制,建国以后,一定时期内宗教信仰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众多佛教寺院不仅失去了作为宗教场所的功能,而且遭到破坏,能够保留下来的大多是因为被改作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提倡宗教信仰自由,部分寺院道观得以恢复重建,但正统佛教一时难以重返曾经的寺院,而民间信仰迅速占领的原来的佛寺、道观,这些曾经的佛教寺院之中,佛像或者直接被本地神灵替代,或者与民间神灵共处一室,寺院成为本地民众的信仰空间。
    盘谷寺自然也受到这一影响,普通民众并不关注寺院的历史,探究盘谷寺之名的缘由,受古典神话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将盘谷寺与盘古开天辟地的民间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盘谷寺也被演绎成为盘古寺,这是神话传说对太行盘谷和盘谷寺历史文化进行的一次重构,也可以视为底层民众对历史上士人和宗教所拥有的盘谷文化话语权的争夺。


参考文献:

1.郝清嫩,《济源金石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

2.何塘,正德《怀庆府志》

3.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新乡市地方史志局.《平原省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

4.翟作正,《山阳城民间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

5.韩愈.《韩昌黎集》

6.张振犁编著.《中原神话通鉴》,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7.《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8.《元史.本纪·世祖七》


陆海微澜
传播覃怀文化,讲述覃怀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