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北轶事(5):村民文化活动之看戏

文摘   2024-08-06 12:54   北京  

    农历二月十五涧北有庙会,三月十八大峪街有集会,这些庙会、集会快临近的时候,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或村干部出来协商,一方面筹集粮食、款项,一方面与外地剧团联系。当时沁阳、洛阳、长垣等民间剧团,经常在这一带演出,事先给人家联系一下,然后到时间派人派车去接。

    庙会开始的前一天,村里就开始忙乎着搭戏台。戏台就搭在娘娘庙山脚下的一个高台上,戏场是比较开阔的十二亩地的麦地里。这时的麦子不怕人们踩,而且越踩越旺。尔后,在戏台后面,挂块蓝布,作底幕;戏台前脸,在横杆上挂块紫红布,做屏幕。戏台两边,仍用炕席围起扎紧。远看,方方正正,俨然如座露天戏院。

    在搭建戏台的同时,每家每户都要邀请亲朋好友,纷纷把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出嫁的女儿接来,刚结婚不久的小伙子还要把他们的岳父母接来,不但让他们看戏娱悦精神,而且还要准备好吃的,让他们品尝。演出当天,四里八村的乡亲都会来观看演出。


    做生意的人们也会蜂拥而至,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烧饼、油条、麻花儿、水煎包等各种小吃也应有尽有。小商小贩,竞相叫卖,那韵律虽不尽相同,但交织起来,却十分和谐,十分受听。夕阳还有一树顶高时,家家 的烟囱就升腾起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村中就弥漫着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而戏场上早已摆满了小凳子、小椅子,小马扎……戏台上已有村童台上台下猴子样又蹿又跳,不住地扮着鬼脸。

    夜暮降临,最先响起的是“咚咚呛、咚咚呛……”打闹台的锣鼓声。听到这紧张的锣鼓声响,赶来听戏的人们加快了脚步。锣鼓声一停, 台下面已经集聚了乌压压一片观众,人们呼朋引伴,打情骂俏,吵闹取笑,无所顾忌。戏开演了,那优美的唱腔和伴奏声响彻夜空,能听到几里路 远。尽管上演的都是听了多遍的《打金枝》《三哭殿》《花打朝》《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等传统戏,人们总是听得如醉如痴。文武百官、青衣花旦、忠良奸佞、国事家事,在戏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演绎。

    人们在古老淳朴的乡戏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升华, 同时也领略到那份浓浓的乡土氛围和酽酽的人间亲情……戏台顶的几盏油气灯愈烧愈亮,台上照得如同白昼,台下衬得黑乎乎一片。爱听戏的人们仰望着戏台上穿得花花绿绿的三皇武将、公主小姐们走马灯式的迈步登场,听得如痴如醉。那委婉缠绵的韵味,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那渗着泥香味儿的乡间空气里久久回荡。

    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们,更是忠实的戏迷,对什么戏中什么唱词早已熟记于心。台上某一个角色的唱词错误也逃不过他们敏锐的耳朵。他们不时还会交换一下对某某角色的看法,谁的嗓子好、唱得好,谁的动作到位,谁的“三花脸”表演逼真滑稽,各个都能评头论足讲出些道道儿来。

    涧北村第一村民组段南京的名字,就是他出生时正赶上大峪街“三月十八”会,剧团在演唱“刘荣下南京”的古装剧,其爱看戏的奶奶顺嘴给孩子起的名字, 后来,他的几个兄弟分别叫“北京”“东京”“西京(叔家的儿子)”,最后的一个小弟弟没有“京”叫了,就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叫“联合”。

(文中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陆海微澜
传播覃怀文化,讲述覃怀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