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常务将升任院长引发提拔信任危机

文摘   教育   2025-01-24 08:36   北京  

有法律公众号大咖:

发了小作文,一天时间,便因6千多的阅读量,而引发法律人关切。

看点赞最高的一个点评:

19年还不到30就副院长,四年多工作经验就能指导业务工作了吗我感觉我们这里法官助理干四年也不敢说自己经验丰富,

35左右入额就已经是很有天分的了,就这样办案起来都稍显经验捉襟见肘,院里人大政法名校生也不缺,也没有敢说自己八九年工作经验就敢干庭长指导工作的啊

在当今社会,官员的提拔和任命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天早上,两则信息引起笔者注意:一是关于一位1991年出生的女法官,年纪轻轻就已经达到了正科级常务副院长的职位,并公示要任一把手院长;二是关于一位县长送50万后一个月内便升为县委书记的事件。这两则新闻放在一起,不禁让人产生强烈的对比和质疑。

一、91年女副院长的成长经历与公众质疑

这位1991年出生的女院长,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已经成为了正科级常务副院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

正常情况下,91年出生的法官,很多人可能还在为入员额而努力,而这位女院长却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其中的差距,让人不禁要问:她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是她的工作表现特别优秀,还是她的家境富有,为她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位女院长看似有着不俗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但是,笔者却认为8成普通员额也能做得到甚至更好。在现实中,符合她这种条件的人多了去了,为何偏偏是她被提拔?这种“符合条件式提拔”是否真的公平、公正?

此外,公众还担心的是,这种年轻的提拔是否意味着她在经验和阅历上有所欠缺。毕竟,领导岗位需要的是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年轻和活力。如果她在经验和能力上有所不足,那么这是否会对她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送50万县长的快速提拔与公众愤怒

再看那位送50万后一个月内便升为县委书记的县长无疑更加引人注目。一位县长为了谋求职务晋升,竟然不惜花费50万去行贿,一个月后还真的被提拔为县委书记。这种行为不仅违纪违法者被处理,让公众感到愤怒的是,这位县长在行贿后竟然能够如此迅速地得到提拔。这不禁让人怀疑:官员的提拔和任命究竟是基于什么标准?是工作表现、能力素质,还是金钱和权力?

这种快速的提拔不仅让公众对官员任命制度产生了质疑,更让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了怀疑。如果官员的提拔和任命可以如此轻易地被金钱和权力所左右,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又何在?

三、官员任命制度的信任危机与反思

这两则新闻放在一起,不禁让人对官员任命制度产生了深深的信任危机。一方面,年轻的提拔让公众担心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腐败的提拔则让公众对官员任命制度产生了根本的质疑。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提拔官员时,往往更多地考虑的是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工作表现和能力素质。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公众对官员的信任,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其实,这都是官员任命的信息公开惹的祸,虽然公众了解了官员的提拔和任命过程,从而增强公众对官员任命制度的信任和支持。但是,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任命却不点超出常情常理常识。

四、官员任命信息公开,需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提到官员任命制度,不得不提江西毛奇的经历。毛奇以其快速的晋升速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从乡干部到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毛奇的每一步都似乎走得那么顺利。然而,这种顺利的背后看似有问题。

再结合这位9年的常务副院长与送50万县长升书记新闻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官员任命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信息公开不是表面上加强公众对官员的监督,而是要及时回应社会质疑,才能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当然,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看,不能因为个别官员的任命存在问题,便否认“干部年轻化”,更不能对任命制度进行否定。不能因为个别优秀官员得到提拔而质疑,只是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仅此而已。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回应,切忌用“符合条件”这几个字了哈,这几个字本身就是舆情炒点,就象出了问题甩锅“临时工”一样。

看戏别入戏!

一介教书匠、不是律师没做过法官,文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理解并跟贴指正哈。

我是老朱,专司政务舆情17年。



















































老朱舆情
“老朱舆情”,主要发布涉法舆情处置经验个人学术总结,目的助力基层法院管理,所发布内容纯属个人兴趣,与单位无关,特此说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