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旺苍县纪委对4名干部因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通报中却存在诸多疑问。
通报不当言论被追责却因通报引发质疑舆情,通报者是否会因不当信息发布而被追责。
一、不当言论究竟是何内容?不良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官方通报中,我们并没有得到关于这4名干部具体发表了哪些不当言论的详细信息。这种信息的缺失,无疑增加了公众对事件的疑惑和猜测。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干部究竟说了什么?是涉及立场的不当言论,还是对某项政策的恶意解读?是传播不实信息,还是对他人进行诽谤攻击?
首先,干部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必须坚守原则和纪律,如果干部的言论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那么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理。
通报中的“不良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是根据言论的传播范围、引发的社会关注度,还是造成的实际损失来判断?如果只是少数人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些言论,并没有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实际损失,那么是否还需要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网络空间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空间,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是,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表任何言论,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干部的言论更应该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
请旺苍县纪委能够公开这4名干部的具体不当言论和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便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处理的依据。同时,也希望其他干部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定,自觉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言行。
二、通报引戒,戒从何来?
通报中提到,这起事件旨在“广大干部引以为戒”,然而,通读整个通报,公众却往往感到一头雾水:究竟要引什么为戒?是对于网络言论边界的模糊认知,还是在网络环境中的言行举止?是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之心,还是缺乏网络素养和应对能力?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对于此类通报“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
对于“引以为戒”的主体——广大干部来说,他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戒”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警告,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旨在让干部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边界。这则通报中,干部可能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事件发生了,但对于为什么会被处理、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触碰的,仍然缺乏清晰的认识。
虽然,这则通报是为了让广大干部“引以为戒”,就要让干部明确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身份和责任,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坚决不能说,从而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严肃追责,处分为何?
这4名干部被严肃追责和处理,但是具体的处分决定却并未在通报中详细披露。我们不禁要问,这四位干部到底受到了何种处分?是警告、记过、降级还是开除?每种处分背后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而公众有权了解这些细节,以判断处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在法治社会中,信息公开透明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体现。对于干部的违纪行为处理,公开处分结果不仅是对公众的交代,也是对其他干部的一种警示。比如,在一些地方的干部作风整顿行动中,对于违规违纪干部的处分结果都会详细公布,包括违纪事实、处分依据和具体处分内容,这样既展示了政府严肃处理问题的决心,也让公众看到了公平公正。
而旺苍纪委此次对处分结果的隐瞒,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了公众对处理结果公正性和合理性的质疑。
此外,虽然这次追责处分仅是针对干部个人行为,但这则通报则涉及到对整个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因此要考虑其对于整个干部队伍的影响和警示作用。
四、教育提醒 vs 舆情引发,如何平衡?
这篇通报原本的出发点是对干部网络行为进行教育提醒,然而却事与愿违,通报本身却因为信息的不透明和处理的模糊性,引发舆情。
教育提醒的目的是为了让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舆情的发生;而舆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和处理的不公正,使得公众对于事件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要实现两者的平衡,关键在于提高通报的透明度和处理的公正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详细描述不当言论和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公众了解干部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以及这些错误对社会和公众造成了哪些影响。
2. 明确追责处分的依据和程序:让公众了解追责处分的决定是如何作出的,以及是否符合党纪国法的规定。
3. 加强教育引导:在通报中加强对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网络空间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4. 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一旦监测到舆情,要第一时间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消除公众疑虑。
五、舆情应对建议: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协调能力
纪委对4名干部因网络不当言论进行严肃处理,却因通报后信息不透明、处理模糊性、教育引导不足等而引发舆情。
既然能监测到4名干部不当言论,进而快速进行处理,为何没能及时发现这则通报因倍受质疑而引发舆情。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哈。网信办发现“正面宣传、负面解读”后,马上采取措施。
如发现及时,没被传统媒体转发,立即撤回原稿,把已转发的自媒体想办法给和谐掉;
或重新加上相关要素后重发,同时@传统媒体予以发布,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从舆情防范的角度,通报中尽可能别用“DY”字样,以免被别有用心的外媒直接评论为“中G当局”等字样,那就会使本舆情扩大化,字里行间只说4名领导干部,一样能起到警示作用。
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下面这一段,贵委认真学习了吗?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38)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
看戏别入戏!
一介教书匠、不是律师没做过法官,文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理解并跟贴指正哈。
我是老朱,专司政务舆情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