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琪 || 在坚韧不拔中成长——孙鹏长篇小说《成长》的几个看点

文摘   文化   2025-01-24 06:30   陕西  

  




近读我市青年作家孙鹏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刚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成长》,可谓振奋不已、感慨良多。正如区作协杨舟平主席在作协群中所言:这部小说的出版,是凤翔文学界开年最为可喜最鼓舞人心的重大收获。这个良好的开端,将预示着我区文学创作在今年一定会呈现出一个创作更加繁荣的美好局面。现就该小说中的几个看点,与各位师友交流和分享。

一、崭新的励志形象

首先,愚以为这部小说的及时问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不景气,“内卷”现象较为严重,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由于缺乏信念、丧失斗志,采取消极“躺平”的大背景下,这部小说的隆重问世,无疑具有“及时雨”般的重要价值。小说主人公徐志强面对人生困境,绝不气馁,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在坚韧不拔中顽强成长,为生活努力奋斗的积极态度,给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新时代励志青年的崭新形象。

就像《陕西日报》社的官方网站群众新闻网在推介词中所评价的那样:“该书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长篇小说。农家子弟徐志强踏入新的工作岗位后,在事业上遇到巨大挑战,同时,感情和婚姻也不尽如人意,人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在体悟到人生无常后,徐志强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沉下心来接受生活的种种磨炼,经历了从稚嫩青涩到洒脱成熟的成长蜕变过程。《成长》延续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关切当下社会现状,深刻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迷茫与挣扎、奋斗与成长,对引导广大读者正确面对生活困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坚信这部作品所呈现的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一定会像一股凉爽的清风,唤醒那些在迷茫昏睡中的心灵,重新振作起来,像徐志强那样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去努力奋斗!


二、深刻的哲思洞见

一部长篇小说仅有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愚以为,深刻的思想,才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和风骨,可这些恰恰是这部小说最为吸引人的亮点。

请看:“理想的人生不应该是有多少钱和身居多么高的官位,而是能真心真意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事。”;“大风能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人生很多时侯是选择了才有机会,是相信了才有可能。”;“从文学角度来说,幸福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心灵体验,而最高级的心灵体验一定是自我灵魂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不能让你的生活过得有质量,名呀利呀都是虚的。”;“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赋予什么,它便是什么。也许,有信仰的人才能谈生命的意义,对没有信仰的人拿什么谈人生的意义呢?”;“人们常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可对饿肚子的人来说,他需要的并不是以后的一切,而是当下的面包。”,“好的婚姻需要旗鼓相当的三观和坚守良知的责任,更需要稳固的感情基础。如果婚姻中遇到的不是一路人,那以后生活的每一步都将充满痛苦。”等等,这些对理想人生、幸福生活以及婚姻观别开生面的深度思考,无不令人醍醐灌顶、眼前一亮。特别是作者把秦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宏论设想、令人耳目一新的“苏轼初仕文化”,尤其是关于怎样理清天道、地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通透而心安理得地过好自己一生的辩证思想,无不闪现着作者深刻的哲思洞见。我们常讲,阅读的满足在于收获感,难道这些不正是我们所企盼的吗?

三、独特的文化视角

在阅读时我发现,孙鹏的小说《成长》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不论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还是在不同的场景之中,读者随时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书中的人物,不论是主角徐志强,还是其他人物如黄正宇、萧子厚、杨光、迟一平、马谦等,都从不同层面上对文化有着自己的追求,一些人物还拥有教授、艺术家的头衔和成就。同时,书中还用大量文字探讨了秦文化、定西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苏轼文化乃至官场文化。其中让我个人最有感触也感到震动的是,他对传统文化中关学思想的书写部分。人们熟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小说主要人物徐志强的身上得到了实践传承。徐志强作为一个普通干部,虽然没有太大的实践平台,但他胸怀着中国千年来的读书人心中的经世济民思想,在工作中做了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在业余时间还进行了思考感悟,最后还写出了名为《士子的品格》的十万字论文,这给读者一定的启示。作为小说,《成长》的故事和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中关于文化的探讨却很认真。孙鹏用人物对话、环境描写、专门形容等多种方法书写了各类文化,可以说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享受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四、丰富的阅读储备

读罢小说《成长》后,我更加坚定了当初对孙鹏这位年青作家是凤翔文坛的“黑马”的评价是正确的。从他的小说不但立意高远,而且善于旁征博引就可以判断,他旁学杂收,一定读过不少的书籍。

相信大家同我一样,从孙鹏之前发表几篇评论文章中早就看出来他读过不少的书,而且很会读书,也善于思考。孙鹏在每次读书活动中,都会有一些他读完书后的独特想法。从他的长篇小说《成长》来看,这本小说中包括了很多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比如对茶叶和瓷器、养花和昆虫、饮食和劳动、白酒和青铜器等,他都有大量的描述,我甚至觉得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科普文章。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发现他的小说中引用了很多经典作品,比如能找见书名的《沧浪之水》《周易》《左传》《庄子》《乡土中国》《定西笔记》《天道》,以及苏轼、鲁迅、金庸等各类人物的名句或者名篇,当然,还包括他在书籍封面所致敬的路遥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经典文学书籍。总之,没有丰富的阅读储备,是无法写出《成长》这样的作品来的。

另外,孙鹏在《写在<成长﹥出版之际》一文中说:“遵循现实主义的路子,旨在从时下的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着眼青年健康成长与家国情怀赓续,试着去做一些浅显的创造性思考,引领读者从故事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人生之路漫长,失败挫折常有八九,然野夫怀土,小草恋山,唯有勃勃之生机无可阻挡,人之觉醒与成长全在坚韧之精神。”这些对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和作品主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话,就可以看出孙鹏的知识储备乃至精神储备。

五、严谨的创作风格

以我有限的阅读来看,现在的文学、作品,大多重视形式上的创新,却很少有人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的路子。孙鹏怀着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以严谨的态度创作出了《成长》,不得不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

《成长》这部小说,在十四个章节的正文之外,作者还设定了楔子和尾声,让故事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楔子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故事发生的背景、主要人物徐志强的形貌、身份、家庭甚至性格等信息巧妙地描述出来,像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了通往故事世界的大门,方便读者理解正文部分。而尾声的设置,则像是给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让读者在经历了主人公的种种“成长”历程后,能够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平复”和“放下”。尾声不仅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升华,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成长、选择、奋斗等主题的进一步思考。此外,《成长》这本书的语言比较简洁和通俗,而且还很干净,这也是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文学创作的体现。简洁通俗、平实干净的语言风格,使得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够轻松地阅读这部小说。

从平时和孙鹏的交谈中,我感到他对路遥作品的喜欢是刻在骨子里的,正是在这位当代文坛创作英雄的激励下,才创作出了徐志强以赤诚之心践行家国情怀心路历程的小说。也许,是过于偏爱这部小说吧,在我心目中这部小说就是路遥《人生》的新版本,书中的徐志强就是走出陕北清涧县的高加林,《成长》就是孙鹏的浓缩版《平凡的世界》。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凡是进入大境界的人都是孤独的。掩卷闭目遐思,徐志强这位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赓续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士人形象,便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综上所述,孙鹏的长篇小说《成长》,从崭新的励志形象,到深刻的哲思洞见,从独特的文化视角,到丰富的阅读储备,再到严谨的创作风格,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的用心与才华。相信这部作品所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让当下社会的青年人在现实的重压下,更加坚守向善向好的信念。我相信孙鹏的这部作品会在读者中引发广泛的共鸣,也期待他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对文学的初心,健康茁壮地“成长”下去,写出更多与时俱进的好作品以回馈社会。

2025124日于雍州两忘斋











作者简介


  

杨升琪,男,微信昵称自强不息。执爱文学的虔诚信徒,区作协三大平台的铁杆粉丝。不求写作浪得虚名,只为度过快乐一生。无事乱翻书,偶有所感,也弄戔戔文字,著有文学习作集多部。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